丹书铁券和尚方宝剑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皇帝赐给大臣的,但是他们的区别也很明显,一个是用来保命的,一个是用来先斩后奏的。
第一,
先说说丹书铁券,也叫丹书铁契,金书铁券,始于汉高祖刘邦,本来是刘邦得了天下之后大封群臣,并赐给一些功劳特别突出的人用丹砂书写的铁券,装在金匣子里表示荣誉,即是封赏也是合同。到了隋唐时期,铁券逐渐有了保命的功能,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免死金牌。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详细制定了铁券的颁发原则,大小,重量,材质根据公侯伯爵的官职发,并且,免死也加了条件。至清朝则完全废除了铁券。
第二,
尚方宝剑,又叫尚方剑,一般是皇帝赐给代天巡狩的钦差的,做什么用呢,作为皇帝的分身用,意思就是手执尚方剑的官员,可以在皇帝本人不在的情况下,直接斩杀贪官,这就省去了沿途再去送审,来回耽误的时间,所以这是一种皇权的下放,但是这种下放有时间限制,办完事,回来就得上交。
第三,
那免死牌和尚方剑谁更厉害呢,一个说能免死,一个说能砍人。其实从实际上看,持有丹书铁券的王公贵族,皇帝想杀都要考虑考虑,何况仅仅是拿着一把剑的钦差,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先收监,然后没收铁券,再名正言顺的斩首。
所以,从铁券的功能和古代犯罪的贵族被杀的实际行动上看,丹书铁券的保命能力是比尚方宝剑厉害的,但是,面对贪官怎么能不杀呢,所以就先没收,你没了铁券,尚方宝剑就杀得名正言顺了。
这个嘛。看看星爷电影你就知道了。
丹书铁券和尚方宝剑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皇帝赐给大臣的,但是他们的区别也很明显,一个是用来保命的,一个是用来先斩后奏的。
第一,
先说说丹书铁券,也叫丹书铁契,金书铁券,始于汉高祖刘邦,本来是刘邦得了天下之后大封群臣,并赐给一些功劳特别突出的人用丹砂书写的铁券,装在金匣子里表示荣誉,即是封赏也是合同。到了隋唐时期,铁券逐渐有了保命的功能,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免死金牌。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详细制定了铁券的颁发原则,大小,重量,材质根据公侯伯爵的官职发,并且,免死也加了条件。至清朝则完全废除了铁券。
第二,
尚方宝剑,又叫尚方剑,一般是皇帝赐给代天巡狩的钦差的,做什么用呢,作为皇帝的分身用,意思就是手执尚方剑的官员,可以在皇帝本人不在的情况下,直接斩杀贪官,这就省去了沿途再去送审,来回耽误的时间,所以这是一种皇权的下放,但是这种下放有时间限制,办完事,回来就得上交。
第三,
那免死牌和尚方剑谁更厉害呢,一个说能免死,一个说能砍人。其实从实际上看,持有丹书铁券的王公贵族,皇帝想杀都要考虑考虑,何况仅仅是拿着一把剑的钦差,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先收监,然后没收铁券,再名正言顺的斩首。
所以,从铁券的功能和古代犯罪的贵族被杀的实际行动上看,丹书铁券的保命能力是比尚方宝剑厉害的,但是,面对贪官怎么能不杀呢,所以就先没收,你没了铁券,尚方宝剑就杀得名正言顺了。
这个嘛。看看星爷电影你就知道了。
尚方宝剑,即尚方剑,是指皇上收藏在“尚方”的剑,尚方,是专门为皇帝制造所用器物的官属名,汉朝叫做尚方斩马剑,到了明朝叫尚方剑,简单理解就是,皇帝用的宝剑。持宝剑者,可以先斩后奏,可斩贪官污吏等。尚方宝剑也是一种皇权权力的体现!
尚方宝剑,从开始就被赋予皇权和特权,它被赋予了一种观念,见宝剑如见天子。从明朝之后,尚方宝剑便不作为一种荣誉颁发给大臣了。
尚方宝剑,剑身一边刻有凤,一边刻龙,全长103厘米,剑厚1.5厘米,重量为2.5公斤。
丹书铁券和尚方宝剑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皇帝赐给大臣的,但是他们的区别也很明显,一个是用来保命的,一个是用来先斩后奏的。
第一,
先说说丹书铁券,也叫丹书铁契,金书铁券,始于汉高祖刘邦,本来是刘邦得了天下之后大封群臣,并赐给一些功劳特别突出的人用丹砂书写的铁券,装在金匣子里表示荣誉,即是封赏也是合同。到了隋唐时期,铁券逐渐有了保命的功能,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免死金牌。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详细制定了铁券的颁发原则,大小,重量,材质根据公侯伯爵的官职发,并且,免死也加了条件。至清朝则完全废除了铁券。
第二,
尚方宝剑,又叫尚方剑,一般是皇帝赐给代天巡狩的钦差的,做什么用呢,作为皇帝的分身用,意思就是手执尚方剑的官员,可以在皇帝本人不在的情况下,直接斩杀贪官,这就省去了沿途再去送审,来回耽误的时间,所以这是一种皇权的下放,但是这种下放有时间限制,办完事,回来就得上交。
第三,
那免死牌和尚方剑谁更厉害呢,一个说能免死,一个说能砍人。其实从实际上看,持有丹书铁券的王公贵族,皇帝想杀都要考虑考虑,何况仅仅是拿着一把剑的钦差,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先收监,然后没收铁券,再名正言顺的斩首。
所以,从铁券的功能和古代犯罪的贵族被杀的实际行动上看,丹书铁券的保命能力是比尚方宝剑厉害的,但是,面对贪官怎么能不杀呢,所以就先没收,你没了铁券,尚方宝剑就杀得名正言顺了。
这个嘛。看看星爷电影你就知道了。
尚方宝剑,即尚方剑,是指皇上收藏在“尚方”的剑,尚方,是专门为皇帝制造所用器物的官属名,汉朝叫做尚方斩马剑,到了明朝叫尚方剑,简单理解就是,皇帝用的宝剑。持宝剑者,可以先斩后奏,可斩贪官污吏等。尚方宝剑也是一种皇权权力的体现!
尚方宝剑,从开始就被赋予皇权和特权,它被赋予了一种观念,见宝剑如见天子。从明朝之后,尚方宝剑便不作为一种荣誉颁发给大臣了。
尚方宝剑,剑身一边刻有凤,一边刻龙,全长103厘米,剑厚1.5厘米,重量为2.5公斤。
尚方宝剑的这个句子还是以前听评书讲的,说它的权力是当时皇上赐于的,具有先斩后奏的职能。就是权力的象征。但它是否有斩昏君这一说法,我的看法是不可能的。纵使是昏君,但他是一国之主,如果把他都杀了,那天下不是大乱吗?虽然在古代,但皇上是代表老天爷派下来领导百姓的,他的生死岂是臣民可以主宰的,所以尚方宝剑只能斩奸臣,除恶吏方显正常。
丹书铁券和尚方宝剑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皇帝赐给大臣的,但是他们的区别也很明显,一个是用来保命的,一个是用来先斩后奏的。
第一,
先说说丹书铁券,也叫丹书铁契,金书铁券,始于汉高祖刘邦,本来是刘邦得了天下之后大封群臣,并赐给一些功劳特别突出的人用丹砂书写的铁券,装在金匣子里表示荣誉,即是封赏也是合同。到了隋唐时期,铁券逐渐有了保命的功能,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免死金牌。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详细制定了铁券的颁发原则,大小,重量,材质根据公侯伯爵的官职发,并且,免死也加了条件。至清朝则完全废除了铁券。
第二,
尚方宝剑,又叫尚方剑,一般是皇帝赐给代天巡狩的钦差的,做什么用呢,作为皇帝的分身用,意思就是手执尚方剑的官员,可以在皇帝本人不在的情况下,直接斩杀贪官,这就省去了沿途再去送审,来回耽误的时间,所以这是一种皇权的下放,但是这种下放有时间限制,办完事,回来就得上交。
第三,
那免死牌和尚方剑谁更厉害呢,一个说能免死,一个说能砍人。其实从实际上看,持有丹书铁券的王公贵族,皇帝想杀都要考虑考虑,何况仅仅是拿着一把剑的钦差,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先收监,然后没收铁券,再名正言顺的斩首。
所以,从铁券的功能和古代犯罪的贵族被杀的实际行动上看,丹书铁券的保命能力是比尚方宝剑厉害的,但是,面对贪官怎么能不杀呢,所以就先没收,你没了铁券,尚方宝剑就杀得名正言顺了。
这个嘛。看看星爷电影你就知道了。
尚方宝剑,即尚方剑,是指皇上收藏在“尚方”的剑,尚方,是专门为皇帝制造所用器物的官属名,汉朝叫做尚方斩马剑,到了明朝叫尚方剑,简单理解就是,皇帝用的宝剑。持宝剑者,可以先斩后奏,可斩贪官污吏等。尚方宝剑也是一种皇权权力的体现!
尚方宝剑,从开始就被赋予皇权和特权,它被赋予了一种观念,见宝剑如见天子。从明朝之后,尚方宝剑便不作为一种荣誉颁发给大臣了。
尚方宝剑,剑身一边刻有凤,一边刻龙,全长103厘米,剑厚1.5厘米,重量为2.5公斤。
尚方宝剑的这个句子还是以前听评书讲的,说它的权力是当时皇上赐于的,具有先斩后奏的职能。就是权力的象征。但它是否有斩昏君这一说法,我的看法是不可能的。纵使是昏君,但他是一国之主,如果把他都杀了,那天下不是大乱吗?虽然在古代,但皇上是代表老天爷派下来领导百姓的,他的生死岂是臣民可以主宰的,所以尚方宝剑只能斩奸臣,除恶吏方显正常。
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奸赃
刘伯温的这句诗,已经给尚方宝剑功能做了足够的定义。它并没有戏文里说的那样无法无天,也没有什么先斩后奏特权。它有两个作用,一是证明钦差身份,让各地官员听从钦差管理,依法办事;二是简化办案流程,拥有尚方宝剑可以便宜行事,相当于把远在京城的三司会审直接搬到了地方……
最早的尚方宝剑并没有这些功用,它就是宫廷尚方(司)铸造的锋锐宝剑,俗称尚方斩马剑,比较稀罕罢了,毕竟是皇家工匠手艺。帝王高兴了,会拿自家生产的御用宝剑赐给亲近大臣,大臣们呢,得了罕见之物,也很高兴,仅此而已了
尚方宝剑代表皇权,起始于明朝朱元璋时期
老朱最恨贪官,御史台御史们下去监察地方官频率很高,早期下去办案靠的是朝堂开具的“介绍信”,但几次下来,御史们感觉凭纸张信件威信不够,事情反馈到朱元璋头上后,老朱一声令下,不要开介绍信了,拿尚方宝剑,这威慑力够……
从此,尚方宝剑就代表了皇权
打个比方,包青天拿一封信到地方办差,和抬着三口铡刀到地方办差,哪个让坏蛋更害怕?
丹书铁券和尚方宝剑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皇帝赐给大臣的,但是他们的区别也很明显,一个是用来保命的,一个是用来先斩后奏的。
第一,
先说说丹书铁券,也叫丹书铁契,金书铁券,始于汉高祖刘邦,本来是刘邦得了天下之后大封群臣,并赐给一些功劳特别突出的人用丹砂书写的铁券,装在金匣子里表示荣誉,即是封赏也是合同。到了隋唐时期,铁券逐渐有了保命的功能,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免死金牌。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详细制定了铁券的颁发原则,大小,重量,材质根据公侯伯爵的官职发,并且,免死也加了条件。至清朝则完全废除了铁券。
第二,
尚方宝剑,又叫尚方剑,一般是皇帝赐给代天巡狩的钦差的,做什么用呢,作为皇帝的分身用,意思就是手执尚方剑的官员,可以在皇帝本人不在的情况下,直接斩杀贪官,这就省去了沿途再去送审,来回耽误的时间,所以这是一种皇权的下放,但是这种下放有时间限制,办完事,回来就得上交。
第三,
那免死牌和尚方剑谁更厉害呢,一个说能免死,一个说能砍人。其实从实际上看,持有丹书铁券的王公贵族,皇帝想杀都要考虑考虑,何况仅仅是拿着一把剑的钦差,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先收监,然后没收铁券,再名正言顺的斩首。
所以,从铁券的功能和古代犯罪的贵族被杀的实际行动上看,丹书铁券的保命能力是比尚方宝剑厉害的,但是,面对贪官怎么能不杀呢,所以就先没收,你没了铁券,尚方宝剑就杀得名正言顺了。
这个嘛。看看星爷电影你就知道了。
尚方宝剑,即尚方剑,是指皇上收藏在“尚方”的剑,尚方,是专门为皇帝制造所用器物的官属名,汉朝叫做尚方斩马剑,到了明朝叫尚方剑,简单理解就是,皇帝用的宝剑。持宝剑者,可以先斩后奏,可斩贪官污吏等。尚方宝剑也是一种皇权权力的体现!
尚方宝剑,从开始就被赋予皇权和特权,它被赋予了一种观念,见宝剑如见天子。从明朝之后,尚方宝剑便不作为一种荣誉颁发给大臣了。
尚方宝剑,剑身一边刻有凤,一边刻龙,全长103厘米,剑厚1.5厘米,重量为2.5公斤。
尚方宝剑的这个句子还是以前听评书讲的,说它的权力是当时皇上赐于的,具有先斩后奏的职能。就是权力的象征。但它是否有斩昏君这一说法,我的看法是不可能的。纵使是昏君,但他是一国之主,如果把他都杀了,那天下不是大乱吗?虽然在古代,但皇上是代表老天爷派下来领导百姓的,他的生死岂是臣民可以主宰的,所以尚方宝剑只能斩奸臣,除恶吏方显正常。
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奸赃
刘伯温的这句诗,已经给尚方宝剑功能做了足够的定义。它并没有戏文里说的那样无法无天,也没有什么先斩后奏特权。它有两个作用,一是证明钦差身份,让各地官员听从钦差管理,依法办事;二是简化办案流程,拥有尚方宝剑可以便宜行事,相当于把远在京城的三司会审直接搬到了地方……
最早的尚方宝剑并没有这些功用,它就是宫廷尚方(司)铸造的锋锐宝剑,俗称尚方斩马剑,比较稀罕罢了,毕竟是皇家工匠手艺。帝王高兴了,会拿自家生产的御用宝剑赐给亲近大臣,大臣们呢,得了罕见之物,也很高兴,仅此而已了
尚方宝剑代表皇权,起始于明朝朱元璋时期
老朱最恨贪官,御史台御史们下去监察地方官频率很高,早期下去办案靠的是朝堂开具的“介绍信”,但几次下来,御史们感觉凭纸张信件威信不够,事情反馈到朱元璋头上后,老朱一声令下,不要开介绍信了,拿尚方宝剑,这威慑力够……
从此,尚方宝剑就代表了皇权
打个比方,包青天拿一封信到地方办差,和抬着三口铡刀到地方办差,哪个让坏蛋更害怕?
第一,如果尚方宝剑同时出现而针对的不是同一个事件,各管各的,不冲突。第二,尚方宝剑是根据圣旨取得的,也可以根据圣旨收回。第三,皇帝可以下圣旨杀了拿尚方宝剑的人,尚方宝剑就毫无意义了,只是一把无人问津的剑。皇帝决定一切,不是圣旨也不是宝剑,是你想不到皇帝在想什么。[呲牙]
丹书铁券和尚方宝剑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皇帝赐给大臣的,但是他们的区别也很明显,一个是用来保命的,一个是用来先斩后奏的。
第一,
先说说丹书铁券,也叫丹书铁契,金书铁券,始于汉高祖刘邦,本来是刘邦得了天下之后大封群臣,并赐给一些功劳特别突出的人用丹砂书写的铁券,装在金匣子里表示荣誉,即是封赏也是合同。到了隋唐时期,铁券逐渐有了保命的功能,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免死金牌。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详细制定了铁券的颁发原则,大小,重量,材质根据公侯伯爵的官职发,并且,免死也加了条件。至清朝则完全废除了铁券。
第二,
尚方宝剑,又叫尚方剑,一般是皇帝赐给代天巡狩的钦差的,做什么用呢,作为皇帝的分身用,意思就是手执尚方剑的官员,可以在皇帝本人不在的情况下,直接斩杀贪官,这就省去了沿途再去送审,来回耽误的时间,所以这是一种皇权的下放,但是这种下放有时间限制,办完事,回来就得上交。
第三,
那免死牌和尚方剑谁更厉害呢,一个说能免死,一个说能砍人。其实从实际上看,持有丹书铁券的王公贵族,皇帝想杀都要考虑考虑,何况仅仅是拿着一把剑的钦差,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先收监,然后没收铁券,再名正言顺的斩首。
所以,从铁券的功能和古代犯罪的贵族被杀的实际行动上看,丹书铁券的保命能力是比尚方宝剑厉害的,但是,面对贪官怎么能不杀呢,所以就先没收,你没了铁券,尚方宝剑就杀得名正言顺了。
这个嘛。看看星爷电影你就知道了。
尚方宝剑,即尚方剑,是指皇上收藏在“尚方”的剑,尚方,是专门为皇帝制造所用器物的官属名,汉朝叫做尚方斩马剑,到了明朝叫尚方剑,简单理解就是,皇帝用的宝剑。持宝剑者,可以先斩后奏,可斩贪官污吏等。尚方宝剑也是一种皇权权力的体现!
尚方宝剑,从开始就被赋予皇权和特权,它被赋予了一种观念,见宝剑如见天子。从明朝之后,尚方宝剑便不作为一种荣誉颁发给大臣了。
尚方宝剑,剑身一边刻有凤,一边刻龙,全长103厘米,剑厚1.5厘米,重量为2.5公斤。
尚方宝剑的这个句子还是以前听评书讲的,说它的权力是当时皇上赐于的,具有先斩后奏的职能。就是权力的象征。但它是否有斩昏君这一说法,我的看法是不可能的。纵使是昏君,但他是一国之主,如果把他都杀了,那天下不是大乱吗?虽然在古代,但皇上是代表老天爷派下来领导百姓的,他的生死岂是臣民可以主宰的,所以尚方宝剑只能斩奸臣,除恶吏方显正常。
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奸赃
刘伯温的这句诗,已经给尚方宝剑功能做了足够的定义。它并没有戏文里说的那样无法无天,也没有什么先斩后奏特权。它有两个作用,一是证明钦差身份,让各地官员听从钦差管理,依法办事;二是简化办案流程,拥有尚方宝剑可以便宜行事,相当于把远在京城的三司会审直接搬到了地方……
最早的尚方宝剑并没有这些功用,它就是宫廷尚方(司)铸造的锋锐宝剑,俗称尚方斩马剑,比较稀罕罢了,毕竟是皇家工匠手艺。帝王高兴了,会拿自家生产的御用宝剑赐给亲近大臣,大臣们呢,得了罕见之物,也很高兴,仅此而已了
尚方宝剑代表皇权,起始于明朝朱元璋时期
老朱最恨贪官,御史台御史们下去监察地方官频率很高,早期下去办案靠的是朝堂开具的“介绍信”,但几次下来,御史们感觉凭纸张信件威信不够,事情反馈到朱元璋头上后,老朱一声令下,不要开介绍信了,拿尚方宝剑,这威慑力够……
从此,尚方宝剑就代表了皇权
打个比方,包青天拿一封信到地方办差,和抬着三口铡刀到地方办差,哪个让坏蛋更害怕?
第一,如果尚方宝剑同时出现而针对的不是同一个事件,各管各的,不冲突。第二,尚方宝剑是根据圣旨取得的,也可以根据圣旨收回。第三,皇帝可以下圣旨杀了拿尚方宝剑的人,尚方宝剑就毫无意义了,只是一把无人问津的剑。皇帝决定一切,不是圣旨也不是宝剑,是你想不到皇帝在想什么。[呲牙]
袁崇焕的罪名很多,其中最无可争辩的就是擅杀毛文龙。
主要有几点理由。
1,袁崇焕有尚方宝剑,毛文龙也有尚方宝剑。如果毛文龙杀了袁崇焕,崇祯估计也只能承认事实,秋后算账。两个元帅是基本平等的。
2,事实的情况是,袁崇焕官比毛文龙大,心比毛文龙黑,所以袁崇焕胜利了。袁崇焕的历史名声要感谢乾隆和金庸,乾隆为了抹黑崇祯把蒋干盗书的故事套在了袁崇焕身上。金庸碧血剑和倚天屠龙记把袁崇焕和岳飞并列在一起。这是黑岳飞最成功的一次。
3,袁崇焕杀毛文龙罪名是勾结金国当汉奸,后来袁崇焕议和不成被崇祯杀也是报应。袁崇焕毁掉皮岛敌后抗战根据地,毁掉明朝北方水军,导致金国获得大量火器军和孔有德等将领。这么看,袁崇焕才是汉奸。
4,袁崇焕和毛文龙都是魏忠贤当权时布置的防线。相对而言,辽东和皮岛两个战区,皮岛花费少,战绩多。辽东防线太长,足以拖垮明朝脆弱的财政。可惜如果毛文龙厉害点,杀了袁崇焕,或许,抗金大业还有一丝成功的机会。
5,袁崇焕是进士,毛文龙是武举人。文化程度差异决定了毛文龙没有胜出机会。可是按照美剧套路,毛文龙这样的肌肉男才是英雄,袁崇焕这样的勾心斗角的政客都是臭流氓。
金庸老爷子的小说一向会为坦荡荡的邪教说话,毛文龙就像天真的岳老三。如果毛文龙真的拥兵自重,袁崇焕有机会入其军斩其帅夺其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