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客观实际的问题,农村木质房屋,如果一直有人居住,能够上百年完好无损,但只要空置,不出三五年,屋檐的木椽、柱子的底座、朝外的门窗外沿、木地板就会出现腐烂,如果不及时修整,屋面就会出现塌陷,整栋建筑都会受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农村的潮湿环境影响
首先这种全木质结构的房屋多在南方山区农村,过去农民建房喜欢使用全木质结构,主要是因为山区交通不便,现代建筑材料难以运回家,再者南部山区物产丰富,特别是木材,出于交通和原材料考虑,自然选择全木质结构房屋了,现在有所改变,也基本使用现代建筑材料了,建房基本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南方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降水较多,而且还很频繁,空气潮湿,在这种潮湿环境下,任何材料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木质材料,很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下出现腐烂。
无人居住的小环境影响
其次是空置的木质房屋,一般都会门窗紧闭,阻挡空气的正常流动,屋内的潮湿空气难以驱除,加之降雨频繁,使得空置房屋长期处在潮湿的小环境下,加速了木质结构的腐烂;再者房屋没有人居住,房屋内的温度、湿度都会大大增加,远远低于有人居住的房屋,也会促使木质结构的腐朽进程。
农村常说无人居住的房屋没有“人气”,就是这个道理,主要就是指没人居住的房屋,湿度、温度低,空气不流通,散发一股霉味,导致木质结构快速腐朽。
不能及时修缮的影响
最后,农村的木质结构房屋是需要经常检修的,如哪片小瓦碎了,哪个木椽翘了,哪个门窗关不严实,都需要及时修缮,这样才能更好的遮风挡雨,而房屋一旦无人居住,出现这些小毛病是没有人发现关注的,也不会得到及时修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毛病不能及时解决,会快速扩大,最后波及整栋房屋的安全。所以闲置的房屋不能及时修缮也会加速房屋的损毁。
感谢邀请
为什么一些农村的木房子没有人居住后腐烂的很快?
这个我比较有发言权。在我的老家的住房,基本上都是木结构的,从墙,到地板,到楼板等等,全部都是用木头。一幛房子,不会用到一块砖,一根钉子。随着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多老家的人搬离了家乡,搬到了离公路更近的地方,人口更密集的地方居住。
而老家的那些木房子,只要没有人居住的话,最多半年,就会变得破破旧旧。时间再一长,木头就会腐烂并垮塌。而如果有人居住的房屋,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全木房屋,基本上都是在大山里。山里早晚潮气比较大,由于没有人居住,也就不存在开门开窗透气什么的。也没有生火,没有人的走动。房屋里的潮气无法散出去,时间一长,就腐朽了那些木头。
像那种原来居住的人已经搬走,但是邻居家还有人在的。如果把钥匙给邻居,遇到天气好的时候,把房门打开,窗户打开,房屋就不会那么容易腐烂。
再次感谢邀请。我的家乡在四川雅安荥经,像这种全木的房屋特别多,有兴趣的,可以关注并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