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很自然的就会想到《动物世界》里赵忠祥浑厚的声音:“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自然界的动物,真的不用教,就会交配吗?
自然界动物的交配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本能驱使,包括人类在内,其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种族的繁衍。根据研究表明,越是高级的动物,在其行为驱使作用方面,本能所占的比重就越小,而模仿和学习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作为动物本能的交配也一样,越是低级的动物,比如蜗牛、蝗虫、蟋蟀、苍蝇、蚊子等等,其基因中就会越完整呈现交配繁殖的本能,根本不用学习就能掌握这个技能,有的在幼体刚出生没多久其父辈母辈就死亡,有的是把子代一产了之,哪还来得及培训呢。
但是,随着动物身体复杂程度的增加,高级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其子代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是受到上一辈的“指导和培训”的,比如同类间的交流、捕猎技巧、求生技能等,否则幼体有极大可能会因饥饿、被天敌捕猎而淘汰。回到交配这件事上,除了人类以外,其它的高级动物当然不可能有“学习资料”,也没有同类间的“交流探讨”,但是它们仍然有几个渠道可以激发这种本能并熟练掌握。
一个是雌性生理上的发情期。当发情期来的时候,雌性动物往往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发情特征,雄性动物看到、闻到这些特征的时候,就会本能地主动前来向雌性求爱,而雌性或者欣然接受,或者在多个求爱者之间进行选择。
第二是雄性特征的自我展示。很多雄性动物,比如孔雀、鸳鸯、企鹅、天堂鸟等,在性成熟后,会在特定场合,也是本能地展示它们的漂亮羽毛、洪亮的歌喉、动人的舞姿等,吸引雌性的关注并成功交配。
第三是观摩学习。有一些动物,特别是群居动物,掌握交配技能的方式还真是观摩学习,这和我们说的“教”不一样,是它们会主动的在同类交配时在旁边“观摩”,比如狮子、大象、大熊猫、狼等等,它们都是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学会交配的,特别是大熊猫,它们种群数量已经非常少了,许多性成熟后的个体,因为没有机会“观摩”,这方面的本能和技术都退化得很严重,需要人工播放大熊猫交配的视频给它们看,促进它们“学习领会”,这真是名副其实的教呀,不过这个培训的机会是我们人类给它们创造的。
有个报道,一家动物园的黑猩猩繁殖率太低,都没有交配现象,然后工作人员给黑猩猩放求偶交配的视频,它们看了电视里前辈们的操作,最后真的解决了繁殖率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