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古时的扬州,是一个了不得的地方,那是一个富庶、奢靡的地方,是一个十足的温柔乡、销金窟。
扬州在京杭大运河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交通四通八达,物资丰富,商贾官僚、文人墨客往来于此,扬州又地处富庶的江南,周边盛产稻米、丝绸、茶叶、木材、瓷器、食盐以及水产。因此古时的扬州,一直是一个经济繁荣、又深有文化底蕴的地方。
自古多少佳句赞扬州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杨州”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隋时,扬州称江都,隋炀帝多次南下,流连忘返,也正是隋炀帝带动了扬州的繁华。
到了唐代,安史之乱起后,因为北方战乱频仍,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进一步上升,成为朝廷的钱粮重地。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益州(成都)为两个中心,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当时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这便是谚语“扬一益二”的由来。
此时的扬州,纸醉金迷,富丽堂皇,夜生活比首都长安还要丰富多彩。
唐代许多诗人都留下了关于扬州的诗词,其中,杜牧更是出类拔萃。杜牧生性风流,在淮南节度使麾下任职时,便经常和同僚一起流连扬州的青楼。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都是杜牧描写当时的奢华扬州的,从中可以看出一个风流浪子的流连之心。
扬州自古便是盐商聚居之地,而到了明清,扬州盐商垄断全国的盐运业,更是腰缠万贯,富甲天下。由此,还产生了一个新名词“扬州瘦马”。
此瘦马非彼瘦马也,此瘦马,即窈窕瘦弱的女子。而养瘦马的“养”,则是调教的意思。
看惯了唐以来的“丰乳肥臀”,“瘦马”就应运而生了。
在繁华的扬州城,一般贫苦人家养下了一个面貌姣好、丽质天生的瘦弱女孩子,长到七八岁时,就会有牙婆领去收养,称其为“瘦马”。
牙婆会对这些女子进行琴棋书画等大量的培训,等到了十四五岁,便将“瘦马”卖于愿意出钱买妾的贵官公子、豪商巨富。而并不是所有的瘦马都可以为妾嫁入富贵人家,那些“挑剩下”的则被卖入烟花柳巷。
正是所谓“春风十里扬州路”,便是描写扬州十里长街的烟花女子。
这就是古时的扬州,人们在这挥金如土,醉生梦死。
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烟花三月,扬州的江南水乡的氤氲,桃花红了,柳树绿了,而扬州多植的水杨柳(垂杨)更是婀娜多姿,轻风飘拂,柳条曼舞,煞是让人心旌晃动,长江的鲥魚,刀魚,河豚魚上市,美味也越来越多地上桌了,扬州是盛妆的待嫁美女般优美,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