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作品批评孔子的事情确实很多。说白了,庄子不是批评孔子,而是批评孔子的观点以及儒学观点。
为什么?
庄子是道家思想,与老子是一脉相承,又作了大胆突破和创新。老子思想核心是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利而破坏自然和社会,说白了,就是现在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及慢生活。孔子的儒家思想虽然极尽追求仁义礼智信,但是,却过分看重名利和身份,这种思想自南宋朱熹以来,统治着中国百姓,成为主流意识。
庄子呢,提倡一种更加自由、开放的思想,一种不受羁绊和压制的思想。他的《逍遥游》直白地讲述自由的重要性,他的《齐物论》自白地讲述万物平等的观念。
下面详细讲一讲庄子的思想和作品。
庄子喜欢用寓言故事来讲明道理。
他拒绝国君的邀请用的是寓言故事;他痛斥贪官酷吏用的是寓言故事;他和知己谈论哲理用的是寓言故事;他和普通百姓聊天也喜欢运用寓言故事。他所讲述的寓言故事都是天马行空、毫无事实依据,称得上极度夸张。如果把庄子提速到现代社会,在今人眼中堪称“脱口秀”的领军人物。在诸国争霸、内争外斗的战国,庄子用各种不着边际的寓言故事将生活中隐含的道理表达出来,并且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点。
庄子提倡的心的逍遥与形的委蛇在诸子百家的先秦时代引起了很大的震撼,庄子提出的心灵与形体的分离的观点更是令诸多学者不能接受。这是一种理想境界的思考,这是一种远离现实社会与生活环境的思考,庄子是科幻文学的创始人,也是神化生活的高手。
阅读庄子的《逍遥游》,我们立足于现实的生活环境,基于满足人类心灵追求的目的思考两千多年前的庄子为我们奉献的极为珍贵的精神食粮。
在《庄子》全文里,出场率最高的就是孔子,一方面是出于对孔学迂腐的抨击,另一方面又充斥着“庄子本人对孔子学识、意志力的佩服和肯定”。
但他认为孔子没有把这两样东西用对地方,孔子周游列国,企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结果却如丧家之犬还毫无建树。
在《庄子·杂篇·渔父》里,全文通过杜撰孔子与渔夫的对话全过程来意有所指的批评孔子“性服忠信、身形仁义”、“饰礼乐、选人伦”,都是“苦心劳形以危其真”。
接着写孔子见到渔父,受到渔父的直接批评,指出他不在其位而谋其政,乃是“八疵、四患”的行为。
庄子最讨厌孔子的两种性格:
“一是好为人师。二是张口贤,闭口礼。”
也就是说不管现实世界如何复杂和动荡,儒学不结合实际,只顾低头念自己的经。
说得好听点叫书生气,不谙世事;说得不好听那就是虚伪。
就因为后世儒生盲目的跟风推崇这种思想,一边高唱修齐治平,一边把自己的脑袋摇得像货郎鼓,却没几个人听。
正是那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就是庄子看不惯孔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