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迷们都知道蜀汉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他们各个身手不凡,锐不可当。
马超大战葭萌关是演义中最有看点的桥段,“猛张飞”“锦马超”这两位“黑白双煞”,连战三局,斗得天昏地暗,险象环生。
其实当时在刘备阵营的“虎将”除了张飞之外,还有赵云和黄忠两位。这两位“大伽”镇守绵竹,倘若换作赵云出战马超,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潼关大战之后,马超逃奔汉中张鲁,攻打葭萌关,刘备率领众将驰援。此时诸葛亮点将时考虑的就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
诸葛亮一向看人是比较准确的,由此可见,赵云确实是对抗马超的不二人选。要不是赵云另有绵竹之任,很可能就上阵。
马超“面如傅粉”,是个有名的“小白脸”。曹魏阵营里的诸将人人跃跃欲试,不惧马超之勇。就连与张飞抢头功魏延要不是中箭受伤,都可能挑战马超成功。
但马超可不是银样“蜡笔小新”。葭萌关一战,初试张飞,“约战百余合,不分胜负”。张飞二次上阵,卸去盔甲,颇有压力,“又斗百余合”。
若不是观战的刘备两次“恐张飞有失”,鸣金收兵,马超一定会在场面上大占优势,险胜“猛张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其实在葭萌关一战时,张飞已年仅五旬,战锋大不如当年的百合战吕布,透支的是悍不畏死“虎威”。
那么,如果是赵云代替张飞出战马超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在赵云的戎马生涯中,有许多“一回合”的战绩,是三国里有名的“一回合”战神。雒城之战,赵云“只一合,生擒吴懿”。夷陵之战,与武将朱然交手,“一枪刺于马下”。
而马超却没有“一回合”杀敌的记录,与赵云只需一合杀死夏侯恩、钟绅、慕容烈、朱赞等战绩相比,马超不免相形见绌。
就实战而言,赵云要比张飞、马超强悍的多。赵云三十余合杀退曹魏名将张郃,而张飞与张郃交锋三五十未分输赢。
反观马超作战有“硬伤”。潼关大战中,曹洪遭遇马超,虽“刀法散乱,气力不加”,而能与之“战到四五十合”,这个战绩令马超的确大跌眼镜。
而曹洪在与东吴的南郡之战中,甘宁却与曹洪“战有二十余合,洪败走”,难道是甘宁强于马超许多吗?显然不是!曹洪其实就是个不入流的三流战将。
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与许褚力战,枪挑高览之后,在体力损耗极大的情况下,却又三十余合击败曹魏名将张郃,这个战绩要比马超与曹洪交锋四五十合更加优秀。
如果玩箭,马超渭水追击曹操,曾箭不虚发,射杀曹军多人,有北海太史慈之采。但是,葭萌关夜战张飞时,马超暗施铜锤却未得手。
在三国里,赵云的射箭技术可是无人能及。南屏水战,赵云在天黑风高的江面上,一箭射断徐盛的船索,实为三国里最难的一射。
倘若马超对赵云用箭,马超是占不到多少便宜的。因为赵云的防射能力绝对强于张飞,赵云年仅七旬,拨掉了韩琼的三箭,堪称三国最佳拨箭手。
结论:葭萌关之战时,赵云以强而有力的战斗力,再加上“一身都是胆”的勇气,马超与之决战,可能会在百余合后处在下风。等到诸葛亮及时赶到,只要对马超稍施计谋,赵云就有可能打破他一生未战败名将的记录。
(本文根据演义分析而来,与正史无关。)
如果刘备让赵云与马超对阵,结果会是什么样?这里我找了一个一个人作为参考,这个人就是许褚。赵云和许褚是在曹操征讨刘备时,互骂后派出大将互殴的,两个人枪来枪往,斗的不亦乐乎。这里要注意,许褚在这一战用的是大枪,而不是他经常用的大刀,说明许褚还是有两下子的。此战打了几十回合,也没分出胜负就结束了。
而马超遇许褚是在潼关,马超带西凉大军与曹操对阵于潼关。马超看到曹操身后有一位壮士,就问曹操,听说你军中有一位虎痴,不知可在否?许褚一听立马上前,自曝姓名。可见马超是有点担心拿不下许褚的。许褚与马超大战了二百多合,最后也算是平手,许褚中了乱箭受伤,马超战马被乱箭射死,自己被庞德、马岱救回。
综合来看,赵云对许褚比马超对许褚是有心理优势的,但这不是A大于B就一定大于C的问题,对阵还要看许多因素,我个人觉得,赵云与马超对阵,基本上也应该是一个平局,毕竟二人武艺水平很接近,如果说以命相博,一定分个胜负的话,不打个五六百合是很难分出来的,基本平手。
这个问题须从魏、吴的濡须之战来回答。
此战的起因是孙权出兵进攻皖城,张辽增援迟到,吴军夺取了皖城,张辽退军合肥。孙权接着进攻合肥,张辽以忠烈义气感动李典、乐进,三人同心,在张辽的指挥下,于消遥津设伏,大破孙吴兵马,直杀的东吴小儿听到张辽名字,不敢夜啼。
但张辽必竞是偏师,孙权是主力。等孙权重整军容,再攻合肥时,只有曹操亲自来应对了。
孙权闻曹操亲来,派凌统到濡须口去侦察,半路上遇到曹军先锋张辽,大战五十回合,不负胜负。此其一,凌统敢战张辽!
甘宁看不起凌统无功而返,夜带一百敢死队,在曹营穿营而过,杀敌无计,自己一人未损。是甘宁敢战张辽。此其二。
曹魏和孙吴两军在濡须口会战,孙权陷于阵中,被张辽、徐晃围在核心。已经杀出重围的周泰闻讯,返身杀入重围营救孙权,但孙权跟不上周泰的节奏,又走丢了。周泰二次杀入重围再救孙权。
救出孙权后,又听说徐盛还陷在曹军阵中,二话没说,周泰第三次杀入曹军阵中,血透战袍,又救出徐盛。此其三,周泰敢战张辽。
张辽为大将,不在个人单打独斗能力,而在于他的军事组织协调、对战局的掌控能力,如果以为张辽个人冲锋陷阵能力第一,可能是没有认真读《三国演义》。
老罗说,我写小说管你什么事,有本事你去写七国,十八国,没有人拦你。你不知道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如果一个打得过,谁愿意上仨人去丢人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