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与刘备(161--223年)相差了417年,但由于刘备族谱记载不清楚,不知道二者究竟差多少辈。
刘备作为汉室宗亲,是刘邦的后代,这个不应该怀疑。
理由有二:
其一,四百多年后的刘邦后裔恐怕已经有几十万,不可能都混得很好,种地的、做小买卖的不仅仅是刘备一人。
其二,历代的族谱是很严格的,不必说冒充刘氏宗亲,就是冒充刘姓也是很难的,这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刘备与汉献帝同根同祖,都是刘邦的后裔,这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献帝刘协是刘邦的第十六世孙,这是帝王谱系有明确记载的。
但刘备搞不清是刘邦的第几世孙,也就没法确认刘备与刘协的关系。
但起码皇叔一说是错误的。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写到:
帝宣上殿,问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
从这里看出刘备是汉景帝的第十九世孙,也就是刘邦第二十一世孙。
在这里,老罗给刘备的自报家门就是扯淡。
玄孙是明确的一代,就是孙子的孙子。
具体就是:高祖刘邦--文帝--汉景帝--中山靖王--刘雄--刘弘--刘备。
这么说来刘备应该是刘邦的六世孙,比九世孙光武帝刘秀还高三辈。
这显然是错误的,违背基本常识。
另外,献帝拿出族谱,就把刘备认作皇叔,这也是错误的。
东汉开国帝王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传到献帝一共有十三位帝王产生,但献帝刘协并不是刘秀的第十三孙,也就不是刘邦的第二十二世孙。
刘备就不可能是刘协的皇叔。
看一下东汉的帝王谱系:
光武帝刘秀,刘邦九世孙;
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刘邦十世孙;
章帝刘炟,刘庄之子,刘邦十一世孙;
和帝刘肇,刘炟之子,刘邦十二世孙;
殇帝刘隆,刘肇之子,刘邦十三世孙;
安帝刘祜,章帝刘炟之孙,刘邦十三世孙;
顺帝刘保,刘祜之子,刘邦十四世孙;
冲帝刘炳,刘保之子,刘邦十五世孙;
质帝刘缵,章帝曾孙,刘邦十四世孙;
桓帝刘志,章帝曾孙,刘邦十四世孙;
灵帝刘宏,章帝玄孙,刘邦十五世孙;
少帝刘辩,刘宏之子,刘邦十六孙;
献帝刘协,刘宏之子,刘邦十六世孙。
从这个帝王谱系看来,如果老罗所说的刘备族谱是正确的,那么献帝应该是刘备的五世祖,哪里会有皇叔一说。
由此看来,皇叔一说不成立,刘备是刘邦第二十一世孙一说也不能成立。
老罗的说法也就没有依据。
除此之外,没有史料可查。
因此,刘备与刘邦差多少辈也就无可考证。
但不能就此否认刘备是刘邦的后代。
我认为,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还是不必怀疑的。
只是刘备在刘邦出生417年之后才出生,与当时的皇室,特别是献帝的亲疏关系较远罢啦。
犹如今天有刘姓人士拿出家谱,说祖上曾经很阔,多人做过皇帝,这不必怀疑,但也仅仅剩下自豪而已。
谁家祖上还没阔过呢?
不足为奇哦!
汉昭烈皇帝刘备是高皇帝刘邦20世孙,其世系如下:
01高皇帝邦
02孝文皇帝恒
03孝景皇帝启
04长沙定王发
05陆城亭侯贞
06沛侯昂
07漳侯禄
08沂水侯恋
09钦阳侯英
10安国侯建
11广陵侯哀
12胶水侯宪
13祖邑侯舒
14祁阳侯谊
15原泽侯必
16颍川侯达
17丰灵侯不疑
18济川侯惠
19(无爵位)雄
20(无爵位)弘
21昭烈帝备
顺带一提,孝献皇帝刘协是刘邦15世孙,刘备压根不是什么皇叔,是皇从玄孙。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与刘备(161--223年)相差了417年,但由于刘备族谱记载不清楚,不知道二者究竟差多少辈。
刘备作为汉室宗亲,是刘邦的后代,这个不应该怀疑。
理由有二:
其一,四百多年后的刘邦后裔恐怕已经有几十万,不可能都混得很好,种地的、做小买卖的不仅仅是刘备一人。
其二,历代的族谱是很严格的,不必说冒充刘氏宗亲,就是冒充刘姓也是很难的,这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刘备与汉献帝同根同祖,都是刘邦的后裔,这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献帝刘协是刘邦的第十六世孙,这是帝王谱系有明确记载的。
但刘备搞不清是刘邦的第几世孙,也就没法确认刘备与刘协的关系。
但起码皇叔一说是错误的。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写到:
帝宣上殿,问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
从这里看出刘备是汉景帝的第十九世孙,也就是刘邦第二十一世孙。
在这里,老罗给刘备的自报家门就是扯淡。
玄孙是明确的一代,就是孙子的孙子。
具体就是:高祖刘邦--文帝--汉景帝--中山靖王--刘雄--刘弘--刘备。
这么说来刘备应该是刘邦的六世孙,比九世孙光武帝刘秀还高三辈。
这显然是错误的,违背基本常识。
另外,献帝拿出族谱,就把刘备认作皇叔,这也是错误的。
东汉开国帝王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传到献帝一共有十三位帝王产生,但献帝刘协并不是刘秀的第十三孙,也就不是刘邦的第二十二世孙。
刘备就不可能是刘协的皇叔。
看一下东汉的帝王谱系:
光武帝刘秀,刘邦九世孙;
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刘邦十世孙;
章帝刘炟,刘庄之子,刘邦十一世孙;
和帝刘肇,刘炟之子,刘邦十二世孙;
殇帝刘隆,刘肇之子,刘邦十三世孙;
安帝刘祜,章帝刘炟之孙,刘邦十三世孙;
顺帝刘保,刘祜之子,刘邦十四世孙;
冲帝刘炳,刘保之子,刘邦十五世孙;
质帝刘缵,章帝曾孙,刘邦十四世孙;
桓帝刘志,章帝曾孙,刘邦十四世孙;
灵帝刘宏,章帝玄孙,刘邦十五世孙;
少帝刘辩,刘宏之子,刘邦十六孙;
献帝刘协,刘宏之子,刘邦十六世孙。
从这个帝王谱系看来,如果老罗所说的刘备族谱是正确的,那么献帝应该是刘备的五世祖,哪里会有皇叔一说。
由此看来,皇叔一说不成立,刘备是刘邦第二十一世孙一说也不能成立。
老罗的说法也就没有依据。
除此之外,没有史料可查。
因此,刘备与刘邦差多少辈也就无可考证。
但不能就此否认刘备是刘邦的后代。
我认为,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还是不必怀疑的。
只是刘备在刘邦出生417年之后才出生,与当时的皇室,特别是献帝的亲疏关系较远罢啦。
犹如今天有刘姓人士拿出家谱,说祖上曾经很阔,多人做过皇帝,这不必怀疑,但也仅仅剩下自豪而已。
谁家祖上还没阔过呢?
不足为奇哦!
汉昭烈皇帝刘备是高皇帝刘邦20世孙,其世系如下:
01高皇帝邦
02孝文皇帝恒
03孝景皇帝启
04长沙定王发
05陆城亭侯贞
06沛侯昂
07漳侯禄
08沂水侯恋
09钦阳侯英
10安国侯建
11广陵侯哀
12胶水侯宪
13祖邑侯舒
14祁阳侯谊
15原泽侯必
16颍川侯达
17丰灵侯不疑
18济川侯惠
19(无爵位)雄
20(无爵位)弘
21昭烈帝备
顺带一提,孝献皇帝刘协是刘邦15世孙,刘备压根不是什么皇叔,是皇从玄孙。
胶西王回国后,其子刘德建议袭击汉军,不成则逃到海上,胶西王不听。到汉营请罪,韩颓当斥责他阴谋叛乱,宣读诏书,胶西王自杀而死。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也都伏法被诛。
在赵地,郦寄领兵进攻赵国,赵王刘遂坚守邯郸,郦寄久攻不下。匈奴得知吴楚兵败,也不肯出兵相助。栾布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会师,水淹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刘遂自杀。
济北王刘志被胁迫参与叛乱,后坚守不发兵,所以赦而未杀。
齐王刘将闾为朝廷守城有功,但是他曾拟夺取帝位,后来还参预过七国之乱的策划,特别是在被围困时又与胶西王等通谋,因此不能见容于汉,被迫自杀。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与刘备(161--223年)相差了417年,但由于刘备族谱记载不清楚,不知道二者究竟差多少辈。
刘备作为汉室宗亲,是刘邦的后代,这个不应该怀疑。
理由有二:
其一,四百多年后的刘邦后裔恐怕已经有几十万,不可能都混得很好,种地的、做小买卖的不仅仅是刘备一人。
其二,历代的族谱是很严格的,不必说冒充刘氏宗亲,就是冒充刘姓也是很难的,这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刘备与汉献帝同根同祖,都是刘邦的后裔,这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献帝刘协是刘邦的第十六世孙,这是帝王谱系有明确记载的。
但刘备搞不清是刘邦的第几世孙,也就没法确认刘备与刘协的关系。
但起码皇叔一说是错误的。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写到:
帝宣上殿,问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
从这里看出刘备是汉景帝的第十九世孙,也就是刘邦第二十一世孙。
在这里,老罗给刘备的自报家门就是扯淡。
玄孙是明确的一代,就是孙子的孙子。
具体就是:高祖刘邦--文帝--汉景帝--中山靖王--刘雄--刘弘--刘备。
这么说来刘备应该是刘邦的六世孙,比九世孙光武帝刘秀还高三辈。
这显然是错误的,违背基本常识。
另外,献帝拿出族谱,就把刘备认作皇叔,这也是错误的。
东汉开国帝王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传到献帝一共有十三位帝王产生,但献帝刘协并不是刘秀的第十三孙,也就不是刘邦的第二十二世孙。
刘备就不可能是刘协的皇叔。
看一下东汉的帝王谱系:
光武帝刘秀,刘邦九世孙;
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刘邦十世孙;
章帝刘炟,刘庄之子,刘邦十一世孙;
和帝刘肇,刘炟之子,刘邦十二世孙;
殇帝刘隆,刘肇之子,刘邦十三世孙;
安帝刘祜,章帝刘炟之孙,刘邦十三世孙;
顺帝刘保,刘祜之子,刘邦十四世孙;
冲帝刘炳,刘保之子,刘邦十五世孙;
质帝刘缵,章帝曾孙,刘邦十四世孙;
桓帝刘志,章帝曾孙,刘邦十四世孙;
灵帝刘宏,章帝玄孙,刘邦十五世孙;
少帝刘辩,刘宏之子,刘邦十六孙;
献帝刘协,刘宏之子,刘邦十六世孙。
从这个帝王谱系看来,如果老罗所说的刘备族谱是正确的,那么献帝应该是刘备的五世祖,哪里会有皇叔一说。
由此看来,皇叔一说不成立,刘备是刘邦第二十一世孙一说也不能成立。
老罗的说法也就没有依据。
除此之外,没有史料可查。
因此,刘备与刘邦差多少辈也就无可考证。
但不能就此否认刘备是刘邦的后代。
我认为,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还是不必怀疑的。
只是刘备在刘邦出生417年之后才出生,与当时的皇室,特别是献帝的亲疏关系较远罢啦。
犹如今天有刘姓人士拿出家谱,说祖上曾经很阔,多人做过皇帝,这不必怀疑,但也仅仅剩下自豪而已。
谁家祖上还没阔过呢?
不足为奇哦!
汉昭烈皇帝刘备是高皇帝刘邦20世孙,其世系如下:
01高皇帝邦
02孝文皇帝恒
03孝景皇帝启
04长沙定王发
05陆城亭侯贞
06沛侯昂
07漳侯禄
08沂水侯恋
09钦阳侯英
10安国侯建
11广陵侯哀
12胶水侯宪
13祖邑侯舒
14祁阳侯谊
15原泽侯必
16颍川侯达
17丰灵侯不疑
18济川侯惠
19(无爵位)雄
20(无爵位)弘
21昭烈帝备
顺带一提,孝献皇帝刘协是刘邦15世孙,刘备压根不是什么皇叔,是皇从玄孙。
胶西王回国后,其子刘德建议袭击汉军,不成则逃到海上,胶西王不听。到汉营请罪,韩颓当斥责他阴谋叛乱,宣读诏书,胶西王自杀而死。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也都伏法被诛。
在赵地,郦寄领兵进攻赵国,赵王刘遂坚守邯郸,郦寄久攻不下。匈奴得知吴楚兵败,也不肯出兵相助。栾布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会师,水淹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刘遂自杀。
济北王刘志被胁迫参与叛乱,后坚守不发兵,所以赦而未杀。
齐王刘将闾为朝廷守城有功,但是他曾拟夺取帝位,后来还参预过七国之乱的策划,特别是在被围困时又与胶西王等通谋,因此不能见容于汉,被迫自杀。
公元前157年。汉景帝即位,由于他采纳了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减诸侯的势力。
吴王刘濞联合楚王、赵王、胶西王、济南王、淄川王、胶东王等六个诸侯。
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于景帝三年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
造成“七国之乱”的起因是由于晁错建议的“削藩”政策。
但是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汉高祖刘邦实行的分封制。
刘邦在建立大汉王朝后,为巩固刘氏天下,先是铲除异姓王,然后又不断地分封刘姓诸侯,最终结果就导致地方诸侯势力越来越大,最终演变为威胁统治地位。
总结:
七国之乱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升级。
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被大大削弱,,加强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