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建立的政权叫做蜀汉,也被称作季汉,意思是第三个汉朝政权。
刘备所处的时代,世家大族政治已经占据了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即使智计殊绝于人的曹操,与世家们斗了一辈子,他唯才是举,也没能把世家大族们连根拔起,反倒是自己接连遭到暗杀。
到了曹丕篡汉的时候,曹家不得不让渡一些政治权利给予世家大族,换取他们政治上的拥戴。即使如此,还有不少的世家大族拒绝与曹丕合作,这就让曹丕所建立的政权遭遇了正统危机。这就就好像你开了一家公司,却没有员工来应聘,业务还怎么开展?曹丕为此还写了一篇赋文,劝导这些世家大族的隐士出来辅佐他。
后来的司马氏政权在建立的过程中虽然大肆诛杀异己,可是再仔细看司马氏政权内部结构,都是东汉—曹魏以来的官二代、官三代,他们都是世家大族利益的代表。司马氏政权进一步巩固了世家大族的政治经济地位,拉拢了之前倒向曹家的世家大族势力,这才完成篡位的举动。
这样的政权组织形式,让晋朝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贵族联盟,中央大一统的统治被瓦解。
世家大族在西汉晚期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当时的一些富商和官员巧取豪夺,占据了很多社会资源,逐渐形成了地方豪强。西汉末年尖锐的阶级矛盾其实就是这些豪强与失地农民之间的矛盾。
王莽宣布土地国有化,解放奴婢,操之过急,导致这些豪强与中央政府的离心离德。最后,王莽被抛弃,成了孤家寡人,最后被杀。刘秀统治则在表示尊重豪强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诉求后,顺利建立起了东汉的统治。
在东汉200年的历史中,世家大族的政治和经济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财富和资源越来越集中。这让东汉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处于萎缩的状态,大城市越来越少,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反而越发强大起来,这让东汉这个大一统政权内部形成了许多个独立的小王国。
在这种局面下,中央政府能够直接管控的编户越来越少,那些隐匿在世家大族庄园的农奴户口越来越额多,政府能收上来的税越来越少。中央要维持运转,只好加重盘剥那些还处在朝廷管制下的百姓。结果,越来越多的百姓破了产,把自己卖给了世家大族。
很多世家大族的领地,在汉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形同法外之地,中央对其无可奈何。这才有了当时许多的军阀首领,在占据地方之后都要去拜访当地的世家大族。要是没有他们的支持,即使强如孙策,也难免遭遇不测。
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候景乱梁之后。
当时北方和南方的世家大族在一轮轮惨烈的战争中被扫荡殆尽,一些失去土地和财富的的大族子弟们散落民间,被迫以教书授业为生。这不仅让隋朝唐朝的皇帝们可以在空白的土地上重新进行建设,还带动了文化的普及,给了隋朝、唐朝大开科举的机会,逐渐摆脱了世家大族的政治挟持。
不过,在唐朝之前400多年的刘备时代,世家大族的政治和经济能量并不是刘备一个军事寡头就能够控制得住的。即使刘备派驻官员到地方,在不能得到地方世家大族的认可,那个官员也就只能是个空架子,刘备就是一个光杆皇帝,他可能连税都收不上来。
刘备要想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就必须与这些世家大族结盟。如是这般,那刘备如果统一三国,所建立的蜀汉大一统政权就如西晋王朝一样了。
西晋王朝之前的三国之乱,与秦末天下的农民起义不同。秦末农民起义打烂的是原有的六国贵族,随后平民政治第一次登上舞台。而三国之乱政治并没有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经济垄断地位,反而加强了这一趋势。
所以,即使刘备统一了全国,他所建立的朝代,也就只能是比西晋强一些。毕竟让一个傻子来当皇帝,在封建历史上也只有西晋王朝做得出来,也不知道他们凭什么这么自信。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明当时皇权旁落,这些世家大族们只想拥戴一个傀儡皇帝,他们好自由自在地做地方上的“土皇帝”。
可是,他们倒是逍遥自在了,却导致了中央势力衰弱,无法有效应对异族侵扰。在五胡的轮番冲击之下,西晋王朝覆灭,中原百姓无枉遭受了一次浩劫。
可能刘备做了大一统政权的皇帝,会避免这样的事情出现吧。
要想成为强国,需要三代人努力!当时的中国中心在北方,假如刘备得到天下,还成不了大汉那样的强国。
刘备建立的政权叫做蜀汉,也被称作季汉,意思是第三个汉朝政权。
刘备所处的时代,世家大族政治已经占据了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即使智计殊绝于人的曹操,与世家们斗了一辈子,他唯才是举,也没能把世家大族们连根拔起,反倒是自己接连遭到暗杀。
到了曹丕篡汉的时候,曹家不得不让渡一些政治权利给予世家大族,换取他们政治上的拥戴。即使如此,还有不少的世家大族拒绝与曹丕合作,这就让曹丕所建立的政权遭遇了正统危机。这就就好像你开了一家公司,却没有员工来应聘,业务还怎么开展?曹丕为此还写了一篇赋文,劝导这些世家大族的隐士出来辅佐他。
后来的司马氏政权在建立的过程中虽然大肆诛杀异己,可是再仔细看司马氏政权内部结构,都是东汉—曹魏以来的官二代、官三代,他们都是世家大族利益的代表。司马氏政权进一步巩固了世家大族的政治经济地位,拉拢了之前倒向曹家的世家大族势力,这才完成篡位的举动。
这样的政权组织形式,让晋朝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贵族联盟,中央大一统的统治被瓦解。
世家大族在西汉晚期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当时的一些富商和官员巧取豪夺,占据了很多社会资源,逐渐形成了地方豪强。西汉末年尖锐的阶级矛盾其实就是这些豪强与失地农民之间的矛盾。
王莽宣布土地国有化,解放奴婢,操之过急,导致这些豪强与中央政府的离心离德。最后,王莽被抛弃,成了孤家寡人,最后被杀。刘秀统治则在表示尊重豪强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诉求后,顺利建立起了东汉的统治。
在东汉200年的历史中,世家大族的政治和经济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财富和资源越来越集中。这让东汉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处于萎缩的状态,大城市越来越少,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反而越发强大起来,这让东汉这个大一统政权内部形成了许多个独立的小王国。
在这种局面下,中央政府能够直接管控的编户越来越少,那些隐匿在世家大族庄园的农奴户口越来越额多,政府能收上来的税越来越少。中央要维持运转,只好加重盘剥那些还处在朝廷管制下的百姓。结果,越来越多的百姓破了产,把自己卖给了世家大族。
很多世家大族的领地,在汉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形同法外之地,中央对其无可奈何。这才有了当时许多的军阀首领,在占据地方之后都要去拜访当地的世家大族。要是没有他们的支持,即使强如孙策,也难免遭遇不测。
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候景乱梁之后。
当时北方和南方的世家大族在一轮轮惨烈的战争中被扫荡殆尽,一些失去土地和财富的的大族子弟们散落民间,被迫以教书授业为生。这不仅让隋朝唐朝的皇帝们可以在空白的土地上重新进行建设,还带动了文化的普及,给了隋朝、唐朝大开科举的机会,逐渐摆脱了世家大族的政治挟持。
不过,在唐朝之前400多年的刘备时代,世家大族的政治和经济能量并不是刘备一个军事寡头就能够控制得住的。即使刘备派驻官员到地方,在不能得到地方世家大族的认可,那个官员也就只能是个空架子,刘备就是一个光杆皇帝,他可能连税都收不上来。
刘备要想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就必须与这些世家大族结盟。如是这般,那刘备如果统一三国,所建立的蜀汉大一统政权就如西晋王朝一样了。
西晋王朝之前的三国之乱,与秦末天下的农民起义不同。秦末农民起义打烂的是原有的六国贵族,随后平民政治第一次登上舞台。而三国之乱政治并没有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经济垄断地位,反而加强了这一趋势。
所以,即使刘备统一了全国,他所建立的朝代,也就只能是比西晋强一些。毕竟让一个傻子来当皇帝,在封建历史上也只有西晋王朝做得出来,也不知道他们凭什么这么自信。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明当时皇权旁落,这些世家大族们只想拥戴一个傀儡皇帝,他们好自由自在地做地方上的“土皇帝”。
可是,他们倒是逍遥自在了,却导致了中央势力衰弱,无法有效应对异族侵扰。在五胡的轮番冲击之下,西晋王朝覆灭,中原百姓无枉遭受了一次浩劫。
可能刘备做了大一统政权的皇帝,会避免这样的事情出现吧。
“蜀汉”的称呼不能说是蔑称,只能说是对蜀汉的否定,一千多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哪个朝代认可蜀汉政权的正统地位。
按照刘备的想法,蜀汉政权是大汉王朝的延续,就如同刘秀的大汉一样,遗憾的是刘备并不具备刘秀的实力,面对的对手也是极其强大的曹魏政权,就如同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所言“待天下大变”,可惜曹魏还没大变,蜀汉集团就已经衰落了。
曹丕受禅代汉建魏,曹魏的建立具有法律依据,随后刘备自称大汉皇帝,相对于曹魏政权来说,刘备的“汉”政权只能算的一个伪政权,后来司马炎受禅代魏建晋朝,晋朝又成为了正统政权,而此时刘备建立的“汉”政权已经覆灭了。
陈寿在编撰《三国志》的时候,以魏晋为正统,三国中的“汉”称为“蜀”,即为《蜀书》,称呼刘备为先主,称呼刘禅为后主,称呼曹操为太祖,称呼曹丕为文帝,就可以看出当时在晋朝人看来,曹魏是正统,蜀汉是伪国,除了南宋一朝例外以外,后来的史书也基本上延续了这个观点,到了罗贯中编写《三国演义》时,也是采用的“蜀”这个称呼,久而久之,刘备建立的政权就成为了“蜀汉”。
刘备建立的政权叫做蜀汉,也被称作季汉,意思是第三个汉朝政权。
刘备所处的时代,世家大族政治已经占据了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即使智计殊绝于人的曹操,与世家们斗了一辈子,他唯才是举,也没能把世家大族们连根拔起,反倒是自己接连遭到暗杀。
到了曹丕篡汉的时候,曹家不得不让渡一些政治权利给予世家大族,换取他们政治上的拥戴。即使如此,还有不少的世家大族拒绝与曹丕合作,这就让曹丕所建立的政权遭遇了正统危机。这就就好像你开了一家公司,却没有员工来应聘,业务还怎么开展?曹丕为此还写了一篇赋文,劝导这些世家大族的隐士出来辅佐他。
后来的司马氏政权在建立的过程中虽然大肆诛杀异己,可是再仔细看司马氏政权内部结构,都是东汉—曹魏以来的官二代、官三代,他们都是世家大族利益的代表。司马氏政权进一步巩固了世家大族的政治经济地位,拉拢了之前倒向曹家的世家大族势力,这才完成篡位的举动。
这样的政权组织形式,让晋朝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贵族联盟,中央大一统的统治被瓦解。
世家大族在西汉晚期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当时的一些富商和官员巧取豪夺,占据了很多社会资源,逐渐形成了地方豪强。西汉末年尖锐的阶级矛盾其实就是这些豪强与失地农民之间的矛盾。
王莽宣布土地国有化,解放奴婢,操之过急,导致这些豪强与中央政府的离心离德。最后,王莽被抛弃,成了孤家寡人,最后被杀。刘秀统治则在表示尊重豪强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诉求后,顺利建立起了东汉的统治。
在东汉200年的历史中,世家大族的政治和经济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财富和资源越来越集中。这让东汉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处于萎缩的状态,大城市越来越少,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反而越发强大起来,这让东汉这个大一统政权内部形成了许多个独立的小王国。
在这种局面下,中央政府能够直接管控的编户越来越少,那些隐匿在世家大族庄园的农奴户口越来越额多,政府能收上来的税越来越少。中央要维持运转,只好加重盘剥那些还处在朝廷管制下的百姓。结果,越来越多的百姓破了产,把自己卖给了世家大族。
很多世家大族的领地,在汉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形同法外之地,中央对其无可奈何。这才有了当时许多的军阀首领,在占据地方之后都要去拜访当地的世家大族。要是没有他们的支持,即使强如孙策,也难免遭遇不测。
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候景乱梁之后。
当时北方和南方的世家大族在一轮轮惨烈的战争中被扫荡殆尽,一些失去土地和财富的的大族子弟们散落民间,被迫以教书授业为生。这不仅让隋朝唐朝的皇帝们可以在空白的土地上重新进行建设,还带动了文化的普及,给了隋朝、唐朝大开科举的机会,逐渐摆脱了世家大族的政治挟持。
不过,在唐朝之前400多年的刘备时代,世家大族的政治和经济能量并不是刘备一个军事寡头就能够控制得住的。即使刘备派驻官员到地方,在不能得到地方世家大族的认可,那个官员也就只能是个空架子,刘备就是一个光杆皇帝,他可能连税都收不上来。
刘备要想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就必须与这些世家大族结盟。如是这般,那刘备如果统一三国,所建立的蜀汉大一统政权就如西晋王朝一样了。
西晋王朝之前的三国之乱,与秦末天下的农民起义不同。秦末农民起义打烂的是原有的六国贵族,随后平民政治第一次登上舞台。而三国之乱政治并没有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经济垄断地位,反而加强了这一趋势。
所以,即使刘备统一了全国,他所建立的朝代,也就只能是比西晋强一些。毕竟让一个傻子来当皇帝,在封建历史上也只有西晋王朝做得出来,也不知道他们凭什么这么自信。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明当时皇权旁落,这些世家大族们只想拥戴一个傀儡皇帝,他们好自由自在地做地方上的“土皇帝”。
可是,他们倒是逍遥自在了,却导致了中央势力衰弱,无法有效应对异族侵扰。在五胡的轮番冲击之下,西晋王朝覆灭,中原百姓无枉遭受了一次浩劫。
可能刘备做了大一统政权的皇帝,会避免这样的事情出现吧。
这个很难说,如果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都健在的话,蜀国坚持死守,尚能保住江山,但也保不了三百年。这些人都死了以后,光凭一个刘禅这样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怎么能守住江山?要想守住蜀国,只能有一个策略,那就是魏强吴弱时,联吴抗魏,吴强魏弱时,联魏抗吴。只有坚持这个战略方针,才可能使蜀国永保太平。
刘备建立的政权叫做蜀汉,也被称作季汉,意思是第三个汉朝政权。
刘备所处的时代,世家大族政治已经占据了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即使智计殊绝于人的曹操,与世家们斗了一辈子,他唯才是举,也没能把世家大族们连根拔起,反倒是自己接连遭到暗杀。
到了曹丕篡汉的时候,曹家不得不让渡一些政治权利给予世家大族,换取他们政治上的拥戴。即使如此,还有不少的世家大族拒绝与曹丕合作,这就让曹丕所建立的政权遭遇了正统危机。这就就好像你开了一家公司,却没有员工来应聘,业务还怎么开展?曹丕为此还写了一篇赋文,劝导这些世家大族的隐士出来辅佐他。
后来的司马氏政权在建立的过程中虽然大肆诛杀异己,可是再仔细看司马氏政权内部结构,都是东汉—曹魏以来的官二代、官三代,他们都是世家大族利益的代表。司马氏政权进一步巩固了世家大族的政治经济地位,拉拢了之前倒向曹家的世家大族势力,这才完成篡位的举动。
这样的政权组织形式,让晋朝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贵族联盟,中央大一统的统治被瓦解。
世家大族在西汉晚期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当时的一些富商和官员巧取豪夺,占据了很多社会资源,逐渐形成了地方豪强。西汉末年尖锐的阶级矛盾其实就是这些豪强与失地农民之间的矛盾。
王莽宣布土地国有化,解放奴婢,操之过急,导致这些豪强与中央政府的离心离德。最后,王莽被抛弃,成了孤家寡人,最后被杀。刘秀统治则在表示尊重豪强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诉求后,顺利建立起了东汉的统治。
在东汉200年的历史中,世家大族的政治和经济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财富和资源越来越集中。这让东汉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处于萎缩的状态,大城市越来越少,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反而越发强大起来,这让东汉这个大一统政权内部形成了许多个独立的小王国。
在这种局面下,中央政府能够直接管控的编户越来越少,那些隐匿在世家大族庄园的农奴户口越来越额多,政府能收上来的税越来越少。中央要维持运转,只好加重盘剥那些还处在朝廷管制下的百姓。结果,越来越多的百姓破了产,把自己卖给了世家大族。
很多世家大族的领地,在汉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形同法外之地,中央对其无可奈何。这才有了当时许多的军阀首领,在占据地方之后都要去拜访当地的世家大族。要是没有他们的支持,即使强如孙策,也难免遭遇不测。
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候景乱梁之后。
当时北方和南方的世家大族在一轮轮惨烈的战争中被扫荡殆尽,一些失去土地和财富的的大族子弟们散落民间,被迫以教书授业为生。这不仅让隋朝唐朝的皇帝们可以在空白的土地上重新进行建设,还带动了文化的普及,给了隋朝、唐朝大开科举的机会,逐渐摆脱了世家大族的政治挟持。
不过,在唐朝之前400多年的刘备时代,世家大族的政治和经济能量并不是刘备一个军事寡头就能够控制得住的。即使刘备派驻官员到地方,在不能得到地方世家大族的认可,那个官员也就只能是个空架子,刘备就是一个光杆皇帝,他可能连税都收不上来。
刘备要想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就必须与这些世家大族结盟。如是这般,那刘备如果统一三国,所建立的蜀汉大一统政权就如西晋王朝一样了。
西晋王朝之前的三国之乱,与秦末天下的农民起义不同。秦末农民起义打烂的是原有的六国贵族,随后平民政治第一次登上舞台。而三国之乱政治并没有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经济垄断地位,反而加强了这一趋势。
所以,即使刘备统一了全国,他所建立的朝代,也就只能是比西晋强一些。毕竟让一个傻子来当皇帝,在封建历史上也只有西晋王朝做得出来,也不知道他们凭什么这么自信。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明当时皇权旁落,这些世家大族们只想拥戴一个傀儡皇帝,他们好自由自在地做地方上的“土皇帝”。
可是,他们倒是逍遥自在了,却导致了中央势力衰弱,无法有效应对异族侵扰。在五胡的轮番冲击之下,西晋王朝覆灭,中原百姓无枉遭受了一次浩劫。
可能刘备做了大一统政权的皇帝,会避免这样的事情出现吧。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诸侯纷争。最终形成三个主要割据势力。刘备占有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建立蜀国。其中诸葛亮居功至伟。
诸葛亮的伟大在于胸怀全局,具有常人所没有的战略眼光。未出茅庐便进献三分天下之策。当时劝刘备:“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正因为战略决策得当,刘备才张匡汉大旗,一路拼杀,建立蜀国。
第二,诸葛亮很有治国才能。建蜀后对外制定连吴抗曹的基本外交国策。这才使得蜀国面对魏吴两个强国,不但没有被消灭,而且还进一步巩固壮大。对内政治清明,奖功罚罪,尽心辅佐,鞠躬尽瘁。士乐为之用。
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吴蜀外交破裂,兵戎相见。最终一代枭雄刘玄德大败亏输。临终托孤,憾死白帝城。
刘备一死,蜀国危机四伏。国内二心者蠢蠢欲动。国外魏吴联合来攻。可以说内外交困。最后还是诸葛亮力排众意,派人主动与吴国重修旧好,再续前缘。这才外退强敌,内稳国政。可以说又是诸葛亮正确的战略决策起了关键作用。
刘备建立的政权叫做蜀汉,也被称作季汉,意思是第三个汉朝政权。
刘备所处的时代,世家大族政治已经占据了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即使智计殊绝于人的曹操,与世家们斗了一辈子,他唯才是举,也没能把世家大族们连根拔起,反倒是自己接连遭到暗杀。
到了曹丕篡汉的时候,曹家不得不让渡一些政治权利给予世家大族,换取他们政治上的拥戴。即使如此,还有不少的世家大族拒绝与曹丕合作,这就让曹丕所建立的政权遭遇了正统危机。这就就好像你开了一家公司,却没有员工来应聘,业务还怎么开展?曹丕为此还写了一篇赋文,劝导这些世家大族的隐士出来辅佐他。
后来的司马氏政权在建立的过程中虽然大肆诛杀异己,可是再仔细看司马氏政权内部结构,都是东汉—曹魏以来的官二代、官三代,他们都是世家大族利益的代表。司马氏政权进一步巩固了世家大族的政治经济地位,拉拢了之前倒向曹家的世家大族势力,这才完成篡位的举动。
这样的政权组织形式,让晋朝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贵族联盟,中央大一统的统治被瓦解。
世家大族在西汉晚期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当时的一些富商和官员巧取豪夺,占据了很多社会资源,逐渐形成了地方豪强。西汉末年尖锐的阶级矛盾其实就是这些豪强与失地农民之间的矛盾。
王莽宣布土地国有化,解放奴婢,操之过急,导致这些豪强与中央政府的离心离德。最后,王莽被抛弃,成了孤家寡人,最后被杀。刘秀统治则在表示尊重豪强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诉求后,顺利建立起了东汉的统治。
在东汉200年的历史中,世家大族的政治和经济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财富和资源越来越集中。这让东汉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处于萎缩的状态,大城市越来越少,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反而越发强大起来,这让东汉这个大一统政权内部形成了许多个独立的小王国。
在这种局面下,中央政府能够直接管控的编户越来越少,那些隐匿在世家大族庄园的农奴户口越来越额多,政府能收上来的税越来越少。中央要维持运转,只好加重盘剥那些还处在朝廷管制下的百姓。结果,越来越多的百姓破了产,把自己卖给了世家大族。
很多世家大族的领地,在汉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形同法外之地,中央对其无可奈何。这才有了当时许多的军阀首领,在占据地方之后都要去拜访当地的世家大族。要是没有他们的支持,即使强如孙策,也难免遭遇不测。
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候景乱梁之后。
当时北方和南方的世家大族在一轮轮惨烈的战争中被扫荡殆尽,一些失去土地和财富的的大族子弟们散落民间,被迫以教书授业为生。这不仅让隋朝唐朝的皇帝们可以在空白的土地上重新进行建设,还带动了文化的普及,给了隋朝、唐朝大开科举的机会,逐渐摆脱了世家大族的政治挟持。
不过,在唐朝之前400多年的刘备时代,世家大族的政治和经济能量并不是刘备一个军事寡头就能够控制得住的。即使刘备派驻官员到地方,在不能得到地方世家大族的认可,那个官员也就只能是个空架子,刘备就是一个光杆皇帝,他可能连税都收不上来。
刘备要想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就必须与这些世家大族结盟。如是这般,那刘备如果统一三国,所建立的蜀汉大一统政权就如西晋王朝一样了。
西晋王朝之前的三国之乱,与秦末天下的农民起义不同。秦末农民起义打烂的是原有的六国贵族,随后平民政治第一次登上舞台。而三国之乱政治并没有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经济垄断地位,反而加强了这一趋势。
所以,即使刘备统一了全国,他所建立的朝代,也就只能是比西晋强一些。毕竟让一个傻子来当皇帝,在封建历史上也只有西晋王朝做得出来,也不知道他们凭什么这么自信。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明当时皇权旁落,这些世家大族们只想拥戴一个傀儡皇帝,他们好自由自在地做地方上的“土皇帝”。
可是,他们倒是逍遥自在了,却导致了中央势力衰弱,无法有效应对异族侵扰。在五胡的轮番冲击之下,西晋王朝覆灭,中原百姓无枉遭受了一次浩劫。
可能刘备做了大一统政权的皇帝,会避免这样的事情出现吧。
官方统计是比较少,当然古代有很多黑户是不记在其中的。
因为最后失去了很多城池263年(蜀国灭亡),士兵30万,人口90万。合计120万。
鼎盛时间人口约40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