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吗?
很明显,你这个问题是根据《三国演义》来提的,因为在历史记载上,刘备是很少哭的,那么我们就从三国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刘备刚结识张飞关羽的时候在张飞的家邸哭的是老泪纵横,关张被刘备的一腔家国热血感动,遂与之结为兄弟,刘备就这样得到了两位均有万夫不挡之勇的大将。
在帮助公孙瓒打袁绍时,第一次遇见赵云,两人分别时,刘备的惜别之情这时候又用眼泪表达的淋漓尽致,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赵云开始有投靠刘备的愿望,但是他自己比较讲义气,就暂时没有投靠刘备,最后刘备也是不让赵云面子上过不去,所以给公孙瓒说“借”。这时候,赵云也等于被刘备哭来了。
刘备的第一个军师——徐庶,被曹操以其母相要挟被迫离开刘备,两人分别时,刘备亦是老泪两行,直接哭的徐庶与他相对而泣。于是,徐庶决定终身不为擦操献一计。刘备这一哭,等于给自己减少了一个大威胁。
三顾茅庐,刘备刚听说诸葛亮不愿出山,立马就泣不成声,诸葛亮心一软,当即叫了一声主公。于是,刘备得诸葛孔明。
至此,刘备称帝图霸业的人事基础基本已经备齐。但这明显还不够。
赤壁大战之后,刘备占了荆州,并号称是借东吴的,鲁肃来讨要,这时候刘备也是哭的感天动地,直接哭的鲁肃不知所措,遂又宽限了时日,讨要无果。
孙权以美人计骗刘备过江,刘备过江之后直接在国太面前一顿狂哭,国太又被感动,而后孙权只有把假的搞成了真的,遂有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
由此观之,刘备又用哭,保住了自己发展的基础甚至自己的生命。
张松,在向曹操献西川图,由于不被曹操重视而垂头丧气的回西川的时候,正好碰见刘备,刘备不仅奉为上宾,盛情款待,而且推心置腹。这时候他的眼泪又出来了,张松一心动,就把西川图献给了刘备,并且张松也在西川大力为刘备做宣传,为刘备入川打了很好的基础。
凤雏在落凤坡被杀死之后,刘备更是哭的不能自已,从而大大鼓舞了士气,一举而拿下了西川。
到这个时候,刘备称帝的基础条件,依然成熟了。
可以看出,刘备的哭确实在关键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有时候可以四两拨千斤,但是,如果说刘备的江山就是哭出来的,只能对一半。另一半是啥呢?就是下一个问题的答案:
是什么让他屡败还能东山再起?
仁义。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战乱纷起,鱼肉百姓,这个时候天下最需要的是什么,肯定是有一仁义之君,休养生息,而刘备就是这样应时而生,处处行仁义之举,遂得人心,于是,百姓一听说刘皇叔,皆箪壶提浆,开门相迎。而且,刘备深得天下士子之心,这就是刘备在曹营曹操不杀他的原因,杀他一人而失天下之心,而款待他一人,便可得天下士子人心。所以,这就为刘备东山再起立了一个很大的人的基础,只要他自己还活着,就有人愿意跟随他,招兵买马不是问题。
人谋。刘备在经营自己和抑制他人方面有很深的心机,首先他知人,所以看见关张、赵云、诸葛全部纳为己有,而后他又利用曹操诛杀了吕布,利用曹操攻打东吴的机会取得了荆州,又利用凤雏的死取得西川。
时势。当时之三国,大部分人心里还是向着大汉,所以,就必然要有一个姓刘的起来来举着大汉的旗号来平定天下,所以,就算刘备一时被打压,还是会有很多人支持他,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甘愿让他领徐州牧,刘表也因此为什么要让荆州的原因。
当然还有他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断的游走,寻找机会,寻找人才,为了自己的志向也是自强不息。
这时候,就可以做个总结了,刘备其实是一个知时、知人、知势的人,首先他知道什么时候哭的适当,也能把捏住自己的感情。哭是一种最快传染情绪的方式,所以,哭只是刘备表达的一种方式,最重要的还是他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对着什么人哭。
所以,表面上看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的自身的心机和当时大的形式。
生逢乱世,哭是表演,心机重,谋大事,能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