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无疑都是历史中声名远播的开国帝王。作为一代帝王,无论是潸然泪下的哭,还是尽情畅饮的喝,更多时候是一种政治姿态,传播需要的政治信号儿子。而真正的取天下,则难免金戈铁马,沙场厮杀,无论多么煽情的哭泣,豪情万丈的喝都敌不过枪林箭雨,毕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因为《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本就宽厚仁慈的刘皇叔,更加展现的亲切无比。兵败当阳长坂坡,虽明知后有追兵,仍不放弃十万逃难百姓,宁愿与百姓共生死。当神勇无敌的子龙终于冲破千军万马,救的阿斗归来,岂料皇叔潸然泪下,道出,“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随之摔了自己的骨肉,此情此景时刻历历在目,皇叔之仁慈爱人可见一般。当曹操大权在握,大汉皇室蒙羞之际,人人都趋炎附势之时,刘备却以草根起家,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当看到已经沦为傀儡的汉献帝时,早已泪眼模糊,痛哭流涕,恨自己不能救社稷与危局,扶皇帝以正统。长者的仁慈,臣子的忠心皆在这行行泪眼里。
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刘皇叔真的只有哭吗,刘皇叔又是如何建功立业的?
身处风云变幻,豪强并起,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即是乱世也是英雄建功立业的好时候。皇叔刘备以忠厚仁慈示于世人,打出去除汉贼,匡扶汉室的政治口号,后期即使偏安一隅仍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皇叔刘备不仅有政治目标以号召天下有识之士,更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求贤若渴。桃园三结义的忠肝义胆,不仅展示了忠厚仁爱的一面,更是为争取天下猎取两员虎将。三顾茅庐,可见皇叔刘备对人才的渴求与不舍,隆中之对,分天下大势,定蜀汉之基。曹操的青梅煮酒,更是说明刘备非池中之物,“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成就王图霸业的皇叔刘备岂止只有一哭了得。
不同于过往王朝对于威胁自身统治的封疆大吏,拥兵自重的行伍之徒,执行打压的政策,宋太祖赵匡胤可谓是别具一格,杯酒释兵权便轻描淡写间而又巧妙绝伦。
对于大宋初定,人心不稳,帝位来之不明,政权并存的情形之下,杯酒释兵权,无疑是最好的结局。经历了唐末藩镇割据,相互攻伐,拥兵自重的局面,专治统一的封建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拥兵一方而又不够忠心的军事将领,对于一个刚刚建立的政权可谓威胁之大。五代十国的乱局此时依然相互影响,天下统一依然渺茫,鹿死谁手未可知晓。一桌美味佳肴,一阵推杯换盏,身后荣华富贵的许诺,天子威严不可欺的现实,宁做治世之狗,不做乱世之人的无奈,岂料仅凭杯中之酒,便拿下足以撼动江山的兵马之权。即使多饮几杯,又有何不可呢。
历史中的宋太祖只会喝酒吗,大宋江山真的就是因为几杯酒而得来吗?当然不是,宋太祖不但谋略过人,更是文武双全。让我们认识一个真实的赵匡胤。
作为出身官宦之家,行伍之人的后代,赵匡胤本可以躺在前辈的功劳簿上。但他没有,他毅然决然离开养他长大的家,奔上仅凭自身之力的创业之路。他没有因为是官宦子弟,而拈轻怕重,恰恰选择了行伍之列,步卒之中。投身郭威旗下的赵匡胤作战勇猛,胆识过人,严于律已,忠诚不二,以身作则要求部队更显难能可贵。周世宗柴荣时代,太祖更是无不伴其左右,危难之际更是一阵疾呼,挽救战场危局,救主救国。至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太祖,所取得战功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懂得基层将士之苦,领略战场指挥之道,深谙官场倾轧之术。历经两君两朝,深领统一的政治目标,曾经冲锋杀敌,也曾官场倾轧,战绩辉煌而又不骄不躁,“忠心耿耿”,托孤之不二人选。此刻还有谁敢言太祖只会逢场作戏饮酒罢了。
哭,也是一种本领,是一种策略。刘备的哭换来了众多爱将,还得到了卧龙凤雏。故而后来得了川蜀之地。
赵匡胤的本领在于靠几杯酒就将手握重兵的石守信等众将的兵权夺回。这是赵匡胤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