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于题主这个问题,豹眼回答过,有感于两点,豹眼借题发挥想再说几句。
第一,最近经常在豹眼的问题回答中,看到一些评论,感觉很不爽。
第二,豹眼一直有个感觉不吐不快,借此吐一下,那就是用怎样的历史观去看历史。
许多的人只看问题,不看回答,上来就吐,而且吐的很脏。
豹眼认为,几乎每一个回答历史问题的友友,都是很认真地去查找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或许有些偏差,有的是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有的可能是资料不准确。这都是难免的,至少他提供了一个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思路。能够启发你的思考,就是一个好的回答,不一定是提供了一个完全正确的标准答案。
创作者辛辛苦苦回答、写作的问题,你借助头条这个平台免费阅读,不知道感恩也就罢啦,如果再不负责任地胡乱言语,就说不过去了。
创作者付出的辛苦、平台提供的费用,都不应该是随便可以无视、糟蹋的。
问题回答的红包不是阅读者给的,是平台给的;创作者没有希望通过胡言乱语去获得红包的,都是认真说话的。
最好的反对意见,不是去骂对方不正确,而是把自己正确的观点展示出来。
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给对手最大的杀伤力,是让所有人认为你是正确的,他是错误的,不必破口大骂。辱骂不是战斗,也解决不了战斗。
这好比是呼吸,都渴望呼吸到新鲜、干净的空气。一边在大骂空气污染、危及健康的同时,一边还在大口随地吐痰。
这不仅仅是一个素质的问题,还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就事论事,不把问题范围扩得太大。就说对待历史的问题吧,说一下豹眼的历史观。
既然对于历史问题如此敏感,就说明对历史问题有兴趣,那就需要正确的历史观。
正确的历史观,首先是要选择一把标准的尺子。如果你手中的尺子不标准,你去量任何东西,结果都是不标准的或者是错误的。偶尔得到正确的结果,那也是错误的东西碰巧遇到错误的标准。问题不出在你所丈量的东西身上,而是出在你手中的尺子上。
唐太宗有句名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意思就是照着镜子,就可以整理衣帽,避免衣冠不整。
但在上海大世界里,有一组哈哈镜,胖的可以变瘦,瘦的可以变胖;丑的可以变美,美的可以变丑。
同样都是镜子,你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要想看到真实的面貌,就必须要用标准的镜子。
对待历史也是如此,整天提着一把自己制作的尺子,没有刻度,随意丈量,岂不滑稽?
回到题主的问题,总有人提出类似的问题,就说明有人需要清楚这个答案,就需要有人来回答。
如果能够考证出准确的答案,也就不会存在这类问题。
但历史就是如此,死无对证,或许永远不会有最后的答案。
那么,如何对待这类问题呢?
豹眼不想像以往那样就论证,而是想换一个思路来回答。
那就是说明一下豹眼看这些问题的历史观,也就是豹眼手中拿的那些尺子。因为豹眼认为,这样讨论问题,或许更有意思。
就题主这个问题,需要啥历史观呢?或者说需要用哪一把尺子呢?
第一,古代家族都是有家谱的,即便没有家谱,也不是想姓啥就姓啥的。有的家族遇到特殊的变故,举家逃难、隐居,改名换姓。但这是集体行动,也仅仅是家族自己的行为。如果想加入人家的宗族,上人家的族谱,那可不是一句话的事。续谱是很严肃的事,不是请老族长吃个饭就解决的了。即便整个家族都同意,那也是需要注明缘由的。
第二,今天看不到刘备的族谱,不等于刘备当时没有族谱。
第三,刘备闯荡江湖,况且刘备不是族长,不可能整天背着一部家谱。走到哪,都说自己是真姓刘,而且是汉献帝刘协的那个刘,五百年前都是一家。
今天出门创业,谁还会背着家谱?一张身份证就够了,但这个身份证是随便想写啥名写啥名吗?
第四,刘备在蜀中称帝,刘备老家在涿郡,那可是曹魏的模范根据地。估计因为刘备称帝,惧怕的人多,自豪、显摆的人少。作为刘备的老族长,不会整天抱着族谱到处张扬说:“我们老刘家老皇帝退休了,又出了新皇帝,天下还是我们老刘家的。”
第五,陈寿及其师傅谯周,都是严谨的史学家,陈寿写作《三国志》是经过严格甄别、取证的,不是信手拈来,信口开河。更不会像豹眼一样,信马由缰。《三国志》之所以名列前四史之一,是因为他是信史。
尽管有“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之说,但如果基本的问题都怀疑,那就不是不可全信,而是完全不信。那还去看史书干嘛呢?
豹眼看来,真正喜欢历史,就先选择一把好的尺子。这样才不会书读的越多越糊涂。
有人曾经教导豹眼,让豹眼拿出演义里的黄权去跟史书的黄权比较,其意是想证明演义跟史书一样。
在这里一并回答这个朋友,如果演义一点史实也没有,就不会有“七分史实,三分演义”之说了。但无论如何,演义代替不了史书。
这不是说演义就不可看,《空城计》不是诸葛亮唱的,但听起来也很爽,不妨碍给人以巨大的智慧。
还是一把尺子的问题,关键是用啥标准去看。
只要尺子选对了,看啥都不会偏差,都会有益,有感悟。
如果是一口痰,不管吐到哪里,都是脏的。即便是用黄金做的痰盂,那也是盛垃圾的东西。
豹眼这个回答,跑题较远,但也不是没有一点联系,就看你拿一把啥尺子来衡量啦。
敬请吐槽,只要不带浓痰就好,一概欢迎!!!
见汉献帝以前是不是不一定!献帝金口玉言叫了皇叔以后,假的也是真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