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第一部,虽然说是为小三立牌坊,但情节有趣,逻辑合理。汤唯和吴秀波演得都很自然。
这部《不二情书》不一样,我看到1小时40分钟的时候实在没法看下去了,原因:太假太煽情。
不合逻辑的地方很多:
例如陆毅演的中学同学来到澳门偶遇女主,女主竟然自己去借了100万筹码,几个人一起赌,输光了竟然就轻易让他们走了,然后女主二话不说只身背了100万债务。这是从小拿砍刀长大的女汉子吗? 例如男主女主通信N回,已经很思念对方,竟然没有要个email, facebook,或者来个skype,这是活在21世纪吗?
例如老爷爷去世了,男主竟然分分钟就陪老奶奶回国去撒骨灰了,难道老人家除了有个在NASA的孙子,其他就没有任何亲人了吗?男主虽然是个好心的房产中介,可怎么就变成了最亲的人?
例如女主跟着王志文演的大款去了美国,因为被追债不得跟大款坦白欠了100万,大款说给你100万,在这5天,一天20万,然后女主愤然,大款后悔,说就当我考验你了,你明天跟我去纳斯达克敲钟好不。作为一个拥有私人飞机在纳斯达克敲钟的大款,分分钟就看上了一个有几分姿色的赌场公关,而且要带她去敲钟?
国产爱情片那么多,却很少有如本片这样描述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情感的。 别具一格的故事设定,吴秀波 汤唯的绝配情侣,写的是爱情,说的是人生,薛晓路剧本大赞。书信带来时间和距离上的发酵,在书缘与情缘之间牵了一根红线。自我否定的辩证人生观,换取向死而生的顿悟,在查令十字街84号记录下永远。
演骨子里还是个太爱浪漫的人啊,用一个完全不可信的书信往来,去讲一个寻找灵魂伴侣的故事。用一种有意的慢与怀旧,去对应这个不可信的时代,不过总是让人觉得太矫情了(故作清高样)。而且片子也讲得太长太琐碎,看得人好累。假以噱头的名字,实则却是一个新故事,《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是一部片名与剧情就以然南辕北辙的作品,汤唯与吴秀波再度上演的爱情,预以精神爱情为脉络的柏拉图之恋,乍看更为充沛的剧情,实则比之前作少了份真实,多了份虚假的作态。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导致什么都没法说清,只能停留于表面。
世界那么大,遇到你好难。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别说有人给你写信了。连好好听你说说心里话都难。渐渐的,我们封闭了我们的眼耳口鼻,封闭了我们的心。在这个孤单星球,找到那个肯听你说话的人。真的太难了。因为难,所以珍贵。因为难,所以浪漫。因为难,所以令人向往。
文艺不是矫情,有文化也不是背背几句古诗,台词酸到骨子里就是说教了。情怀可以有,但请分清主次,到底是年老的陪伴还是少年的追梦还是不二的情书呢,不要让你的加分项冲淡你的主旨,毕竟你拍的还是爱情戏。既然故事没有北京和西雅图,却仍沿用此名还要解释不是续集,也是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