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摄夜晚的星空,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首页 » 影视资讯 » 正文

•拍摄

一到北半球夏天,位于北半球的大家都来拍银河,为啥,因为漂亮。实际上更重要的原因没有“漂”,而是“亮”。相对于背景星空有一大片对比鲜明的“云”、“尘埃”。但是即使所谓的亮,单纯数码单反相机长曝光以 30s, f/2.8, iso3200 为例,星空实际还远远未能“曝光”充足。这里我将“曝光”加了引号,因为感光度iso实际上仅仅是信号放大,和真实的曝光量毫无关系,反而会使原本的随机噪声以,与接受信号相同放大比率而放大。但是先进的CMOS芯片和机内预处理算法让越来越新的数码单反在高iso(比如>1600)放大的随机噪声可以一定程度的“抹去”,从而让你感觉上提高了信噪比。但是又来了,从物理的角度来说,随机噪声在放大之后是熵增的,再好的算法也不会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Mr.信噪比,在高感光度区间,随感光度提高而下降是没说的了。所以我并不推荐iso3200,6400,12800,虽然损失的信息可以暴力提取,分离处理,然而这样的方法会一味的迷失在自high的后期中,不知所往。

另外,非破解单反的预处理过程,也彻底断掉了单独扣除暗电流的思路,所以也并不可取纯iso200流这样的另一个极端。我这张银河拱桥以适马art35 拍摄,f/1.8, 13s, 曝光量只是略大于 f/2.8, 30s,因为当时没有星野赤道仪所以也只好避免脱线而曝光13s。这就引向另一个拍摄方面的话题:跟踪。星野赤道仪半速跟踪,可以让广角、超广角带地景的拍摄,曝光时间x2,星空地景还不至拖线。当然只有星空的话,全速跟踪的曝光3mins, f/2.8星空的信息也不会过曝(在正常的iso1600附近),反而当环境不佳时,受灯光影像,背景天光是会过曝的!

从曝光量角度再来看看Mr. 信噪比。一般来说在温度不变,电流稳定时得到照片的随机噪声的强度,是固定的,那3mins曝光得到的信息必然比30s得到的星空信息量要多大约6倍,信息多了6倍,噪声不变,Mr. 信噪比就会提升6倍。所以足够的曝光量,是追求优质星空信息最重要的!但是星野摄影有时候离城市过近,背景天光在某些波段已经相对亮于大多数星空信息,这时足够的曝光量也没有意义啦,只能减少曝光。但是有些特定波段,灯光是不会超过星空信息的(喂!别对着霓虹灯拍摄星空!),比如红色氢alpha,这也给了“光害滤镜”可用之处,挡掉黄色为主的灯光波段,留下红色蓝色这些星空信息较强的波段,结果自然会“偏色”,这个矛盾以后再谈。

•颜色调整

有时候人们刻意的追求“美”,然而不同的人审美的是不一样的,审美是可以跟风的。于是乎有些人说要“真实”,然而真实颜色也仅仅是不同波长的强度大小,肉眼没有长曝光功能的天然缺陷,让我们根本不能体会星空的颜色,所以反驳的人会说无所谓。但是如果你的眼睛直径10cm,就像拿个大双筒替代眼睛,这种曝光效率,看星空就有颜色了,相机的长曝光和我们脑补放大眼球直径,得到的光信息量是一个意义,还是存在一个所谓的“真实”的。不论你关于颜色有什么看法,我不介意,这里只是我想说的:如何自然。白平衡和色调调整至中性灰,有时偏蓝一点尤其在太阳高于地平线-18度,这样日光已经散射到头顶的天空时更显著些。在ps camera raw或者Light Room,自然饱和度和饱和度,拉一拉会让星空“五彩斑斓”,但是某些星云根本没有这么强的发射线,深空摄影也看不出来,拉一拉饱和度就出来了,这样确实不自然。同时对比度滑块也会明显改善颜色,莫拉太狠。有时还需要单独调整几个颜色的色相、饱和度、明度,对于星空,绿色滑动会改变低空气辉,黄色橙色会改变光污染还有银河,还有一些黄色亮星的颜色,紫色和洋红会改变其中红色星云,尤其银河里有不少这样的亮星云。轻微移动会让画面更“硬”,更自然,但拉的太多,比如之前说的饱和度,那些星云虽鲜艳但已然矫枉过正。此外,新版的ps有去雾霾滑块,相当于一个“强力对比度”,可以轻微移动是星空更“通透”。Google那款Nik Collection插件Color Efex颜色处理可以五花八门,对于自然的颜色,并无大用。

•后期处理

星空摄影记录的是头顶的夜空,现在这个时代的机器,没有显著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和零噪声的CMOS,单张的曝光量通常都是不足的,暴力处理可以增加星空信息的“直观感受”,但是得到的改变是表层的,徒增噪声,细细看 Mr. 信噪比惨不忍睹,总使星空摄影和白天摄影相比,画质差很多。所以如何后期处理照片成了一个关键的话题。然而转头再仔细想想,现在的机器比二十年前已经好了太多,跟着时代技术一起走会慢慢进步的,虽然周期有点长,但这就是时代。思考太多后期炫技反而有点浪费时间嘛,有更多时间应该看得更高一些,去找更好的位置、角度和真正做这件事的意义,也许仅仅是为了好玩,拥抱一下大自然,看到了在城市里看不到的美景,也许你已经悄悄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征途上贡献了一己之力。说的可能有些主观了,接下来具体看看后期处理。

刚才一直说曝光量不足,所以 “曝光” (Exposure) 通常要增加一些的,有时背景天空过亮到是需要降一些。“对比度” (Contrast) 可以让亮部更亮暗部减暗,对于银河这种面光源可以被提亮,背景天空变暗这也却是我们想要达到的,但是同时会提亮地面灯光。“阴影” (Shadow) 拉的很多,可以把地面提亮,但是没有灯光月光补光时,稍暗弱的地面其实稍自然一些。“白色” (White) 滑块可以显著提高银河的亮度,和“曝光”滑块一样,但是同时把背景星空和随机噪声也提亮了,拉的太多让画面很噪。“清晰度” (Clarity) 滑块,正向拉动首先会把噪声拉起来,降一些清晰度,贡献给对比度滑块多拉一点,比清晰度多拉一点,噪声控制要稍好。拉低“黑色” (Black) 滑块,可以稍许提高星空信息的对比度,也就是背景天空会暗下来,但是后果是地景也暗了,需要在矛盾中折衷。

准备上需要注意的:

1. 晴朗的天气

2. 帐篷或车,作为休息的地方

3. 按季节带好御寒衣物

4. 黑卡(或者一本杂志,在你等待曝光的时候看会),随时准备遮挡强光

5. 手电筒(或许需要补光)

6. 相机,最好是底片机,数码相机的话保证满电(附加手柄放置二块电池)

7. ISO 100的胶片;数码相机将ISO设置为100,并设置降噪处理

8. 广角镜头。这个依个人喜好,如果你觉得广角不够大气甚至可以考虑带一颗鱼眼镜头

9. 三脚架及配重。稳定的三脚架,如果你有车,那么三脚架越重越好;配重可以不必须或酌情,袋子装满石头就可以

10. 快门线

11. 食物。你一定会饿的

12. 有条件的话,带一台备用相机(等待曝光的时候你闲的发慌而又不想看杂志,那么四处拍拍照片吧)

拍摄上需要注意的:

1. 构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建议是选择星星多的区域,或者先找到北极星(如果知乎上有住在南半球的朋友也可考虑向南拍)

2. 光圈的选择。个人意见:F5.6-F11都可以

3. ISO 100

4. 对焦。设置无穷远

5. 曝光时间。这个取决于光圈的选择,所处位置的环境光情况亦对曝光时间有所影响。比如:F5.6可以考虑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F11可以考虑三至四小时甚至更长。如果你想要拿数码相机拍摄拖尾较长的星迹,不是不可以,但要考虑相机的CMOS是否承受的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带一台备用相机,这台烧坏了可以继续。但是多半的人烧坏了自己的相机就没心情再拍了)

6. 耐心。无论是等待曝光,还是等待数码相机的处理。

最后,不是我谨慎,我还是不建议使用数码相机进行超长时间的曝光。

准备工作的话需要准备的大概有:

1、单反相机;

2、比较稳定的三脚架及配重;

3、快门线(佳能新机5Ds、5Dsr等自带间隔拍摄功能的机器可忽略);

4、小凳子;

5、足够容量的电池和存储卡;

6、手电筒(手机自带手电筒也可);

7、可以打发时间的工具或者同伴(女朋友喜欢摄影更好);

8、夏天记得带驱蚊用品,半夜注意保暖;

9、食物及饮品;

10、最最最重要的是,晴朗的天气。

拍摄前期准备:

1、如果是拍星轨需要考虑方向,大致是对着正北方(使用广角或者鱼眼镜头效果更加哦);

2、可以在建筑物正中取景或者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拍摄星轨下的建筑,效果会很美(参考下图);

3、建议使用堆栈的手法处理照片。拍摄时可以设置为10s左右的曝光,间隔时间比曝光时间长1~2秒,拍摄200~300张即可。这样得到的素材后期既可以选择做延时摄影也可以堆栈叠出星轨。

注意:单反相机最好不要使用过去那种长时间曝光的手法来拍摄星轨。建议如上所说,设置F4~5.6左右的光圈,ISO 800以内,曝光时间10~15s,间隔时间比曝光时间长2s~5s,用延时的手法来拍摄素材,最后堆栈得到星轨。这样的素材一物两用,且对机器损害较小。

具体星轨拍摄和延时摄影可以去网站延时中国学习,本答案纯手打,只是准备工作的一些建议及个人经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xcxb.com/artdetail-184471/
 相关资讯
 推荐视频

名厨卡雷姆

本杰明·瓦赞 杰瑞米·雷乃 琳娜·库德里 埃里克·格恩斯 Pauline Sagetat Jonas Bachan Geoffrey Carlassare 阿克赛·百利 洛丽塔·夏马 朱丽叶·阿曼尼特 Frank Molinaro 谢里夫·安杜拉 迪米特里·多雷

Unit 234

伊莎贝拉·弗尔曼 杰克·休斯顿 Don Johnson 阿尼鲁德·皮沙罗迪

母爱食堂

文斯·沃恩 苏珊·萨兰登 琳达·卡德里尼 洛兰·布拉科 塔莉娅·夏尔 布伦达·瓦卡罗 乔·曼根尼罗 德瑞·德·玛泰 坎贝尔·斯科特 吉米·斯玛古拉 婕咪·埃迪 亚当·费拉拉 Jack Casey 凯特·伊士曼 Karen Giordano Dee Roscioli Tammy Pescatelli Ali Lopez-Sohaili 昆西·杜恩-巴克 Vladimir Caamano Taylor Selé 里奇·莫里亚蒂

我想住火星

Bethany Stolar Claire Haller Martin Nikolov

爱,死亡和机器人 第四季

Red Hot Chili Peppers 安东尼·凯迪斯 弗利 约翰·弗拉西特 查德·史密斯 艾米丽·奥布莱恩 费奥多尔·钱恩 彼得·迈克尔 

急弯

寇碧·史莫德斯 本·福斯特 加文·德里 亚历桑德拉·卡斯蒂略 乔纳森·沃顿 安德鲁·舍夫 丹·莱特 朱莉娅·迪扬 狗狗内德 Reid Price Trina Corkum Bob Mann Wayne Burns Sam Vigneault Allison Wilson-Forbes Leah Johnston William Kosovic Gita Miller Mark A. Owen Alexandra McDonald

天堂公路

摩根·弗里曼 朱丽叶·比诺什 弗兰克·格里罗 卡梅隆·莫纳汉 克里丝蒂安·赛德尔 维罗尼卡·费瑞尔 杰基·达拉斯 哈拉·芬利 托米·厄尔·詹金斯 Walker Babington 朱万达斯·坎迪斯 Susan McPhail 贾登·汉密尔顿 迪瓦·泰勒 特蕾茜普弗 吉姆·多尔蒂 Raymond McAnally Judy Dickerson James Victor Bulian Tim Tanner

稍后再见

杰森·沃特金斯 罗布森·格林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