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多尔衮的支持,就算豪格能坐上皇位,也统一不了中原。
是的,我们不能过份夸大某一人物的作用,但在崇祯十六年、十七年这两个特殊的时期,多尔衮绝对是清朝的关键性人物。
多尔衮为什么会和豪格争夺皇位?因为皇太极一直到驾崩时都没有立下皇嗣,而当时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是多尔衮和豪格。
平心而论,当时的豪格胜面要远大于多尔衮,因为他得到了包括两黄旗在内的六旗的支持。
但豪格此人性格较弱,甚至弱到有些天真。
面对六旗的殷切目光,他几次以“德小福薄”为借口,试图和他的父亲皇太极一样,来一个三劝三推,然后坐上皇位。
但豪格终究不是皇太极,他这么一搞,没人跟他玩了。
明明多尔衮虎视眈眈,你豪格还来这一套虚的,可见政治能力太弱,不霸气。这样的人只能做王爷,不适合当皇帝。
所以两黄旗将领才会改变口径,只明确坚持“立帝之子”,而不再唯豪格论;也正因为如此,多尔衮才会多次强调豪格“无继统之意”。
况且性格弱的豪格即使做了皇帝,也是无法应对明末清初的政治困局的。首先,他怎么面对吴三桂,并解决吴三桂的借兵请求和八旗贵族对迁都的反对。
满清能够入关得益于吴三桂,更是多尔衮的战略性目光。
不要说什么这是大清既定国策,多尔衮当初完全是一意孤行,无视其他贵族的反对,坚决率军入关并坚持清朝迁都的。
但豪格有没有这么大的魄力?史书中的豪格是毫无魄力可言的,性子弱是他最大的缺点。
如果豪格没有能力摆平八旗贵族,又没有多尔衮在一旁协助,那么对于镇守山海关对抗清军的吴三桂,他根本不会去利用,反而会一杀了之,只求八旗子弟安心、自己屁股能稳。
当然,即使豪格利用了吴三桂,但以他亦步亦趋的性格,也有可能看不到迁都北京的优势。甚至还会直接让八旗官兵面对李自成的农民军,而想不到利用关宁军和大顺军的厮杀来削弱他们。
那么最后满清能不能顺利入关都不好说。然后,假如进入北京城后,他如何对待在万岁山自缢的崇祯皇帝?
从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豪格杀妻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以坚持皇太极意旨不动摇,紧跟皇太极脚步的人。
所以面对崇祯皇帝的遗体,豪格会怎么做?恐怕会亵渎尸体以报其父的在天之灵吧!
其次,如何收买北京城的汉族士绅?
史书中并没有豪格为人残暴或性情暴虐的记录,但以他性弱的特点,为了在北京城站稳脚跟,恐怕他会向明朝官绅妥协吧?
但清初的八旗贵族是紧抱满汉有别的,如果豪格妥协,还会有人支持他吗?
最后,他如何面对两白旗的不合作而带来的可能使满清分裂、明降将反复、江南反清持续的局面?
多尔衮的不合作,就意味着八旗力量被削弱。虽然有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但远不如满洲八旗来得更让人放心。
如果多尔衮置身事外,谁能保证他不会另起炉灶,恢复“金国”,并和豪格抗衡?谁又能保证一帮投降的明将悍将不会出尔反尔?
何况江南反清力量庞大,1644年,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和满清分庭抗礼,也是反清力量的核心。
面对这些可能出现以及事实存在的问题,如果豪格不能完美解决,尤其是解决八旗贵族的内部争端,他不要说统一中原,恐怕连北京城都呆不长。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谢邀。假如豪格当了皇帝,多尔衮只能服从,帮着作战(否则他就只有死),所以,一样能统一天下。
统一中原的策略和格局,皇太极基本已经制定,并且已经奠定基础。余下的就是由谁去领导完成了。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多年征战,其才干虽略逊于多尔衮,但肯定胜于其他兄弟。由其做皇帝,以后不敢说,统一中原是可以完成的。
但历史选择了福临,又因而有了康熙,有了雍正和乾隆,使清朝维系了一百余年的兴盛时期,这未免不是幸事。
欢迎点评。
没有多尔衮的支持,就算豪格能坐上皇位,也统一不了中原。
是的,我们不能过份夸大某一人物的作用,但在崇祯十六年、十七年这两个特殊的时期,多尔衮绝对是清朝的关键性人物。
多尔衮为什么会和豪格争夺皇位?因为皇太极一直到驾崩时都没有立下皇嗣,而当时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是多尔衮和豪格。
平心而论,当时的豪格胜面要远大于多尔衮,因为他得到了包括两黄旗在内的六旗的支持。
但豪格此人性格较弱,甚至弱到有些天真。
面对六旗的殷切目光,他几次以“德小福薄”为借口,试图和他的父亲皇太极一样,来一个三劝三推,然后坐上皇位。
但豪格终究不是皇太极,他这么一搞,没人跟他玩了。
明明多尔衮虎视眈眈,你豪格还来这一套虚的,可见政治能力太弱,不霸气。这样的人只能做王爷,不适合当皇帝。
所以两黄旗将领才会改变口径,只明确坚持“立帝之子”,而不再唯豪格论;也正因为如此,多尔衮才会多次强调豪格“无继统之意”。
况且性格弱的豪格即使做了皇帝,也是无法应对明末清初的政治困局的。首先,他怎么面对吴三桂,并解决吴三桂的借兵请求和八旗贵族对迁都的反对。
满清能够入关得益于吴三桂,更是多尔衮的战略性目光。
不要说什么这是大清既定国策,多尔衮当初完全是一意孤行,无视其他贵族的反对,坚决率军入关并坚持清朝迁都的。
但豪格有没有这么大的魄力?史书中的豪格是毫无魄力可言的,性子弱是他最大的缺点。
如果豪格没有能力摆平八旗贵族,又没有多尔衮在一旁协助,那么对于镇守山海关对抗清军的吴三桂,他根本不会去利用,反而会一杀了之,只求八旗子弟安心、自己屁股能稳。
当然,即使豪格利用了吴三桂,但以他亦步亦趋的性格,也有可能看不到迁都北京的优势。甚至还会直接让八旗官兵面对李自成的农民军,而想不到利用关宁军和大顺军的厮杀来削弱他们。
那么最后满清能不能顺利入关都不好说。然后,假如进入北京城后,他如何对待在万岁山自缢的崇祯皇帝?
从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豪格杀妻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以坚持皇太极意旨不动摇,紧跟皇太极脚步的人。
所以面对崇祯皇帝的遗体,豪格会怎么做?恐怕会亵渎尸体以报其父的在天之灵吧!
其次,如何收买北京城的汉族士绅?
史书中并没有豪格为人残暴或性情暴虐的记录,但以他性弱的特点,为了在北京城站稳脚跟,恐怕他会向明朝官绅妥协吧?
但清初的八旗贵族是紧抱满汉有别的,如果豪格妥协,还会有人支持他吗?
最后,他如何面对两白旗的不合作而带来的可能使满清分裂、明降将反复、江南反清持续的局面?
多尔衮的不合作,就意味着八旗力量被削弱。虽然有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但远不如满洲八旗来得更让人放心。
如果多尔衮置身事外,谁能保证他不会另起炉灶,恢复“金国”,并和豪格抗衡?谁又能保证一帮投降的明将悍将不会出尔反尔?
何况江南反清力量庞大,1644年,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和满清分庭抗礼,也是反清力量的核心。
面对这些可能出现以及事实存在的问题,如果豪格不能完美解决,尤其是解决八旗贵族的内部争端,他不要说统一中原,恐怕连北京城都呆不长。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按照史实记载,当时支持豪格得势力比较多。因为当时皇太极在位就不断打压其他各旗的实力,实现皇权集中的目的,倒是多尔衮3兄弟,手中握有两白旗,而且多尔衮军功,威望都要比豪格,强,只是形势逼人,不得已退一步,去选择一个折中的办法,选中福临当皇帝,倒是这样,其实多尔衮成了最大的赢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