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地理位置上一直是有变化的,这与我国历史上朝代的更替有关系。
可能很多人对大名府的了解来自于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里面有不少关于大名府的事,而且梁山好汉之一的卢俊义老家就是大名府的。 历史上的大名府在今天大名县东南一带,也称北京大名府,其实今天的大名县历史上也是一座府城,而是明朝大名府。
在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鹿城”。直到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大名这个词才用在自春秋毕万封于魏,事后,经过一千四百四十三年,到了唐德宗建中三年,即782年的时候,驻在魏州(今大名县城东北五至二十五里处即魏州治旧址)的魏博节度使田悦与芦龙军节度使十滔、恒州团练使王武俊结盟抗唐命,各自称王,田悦自称魏王,为取吉兆,把魏州之“魏”改为“大名”,把魏州的“州”改为“府”。于是“魏州”之名就改为“大名府”了。这是“大名府”名的第一声,“大名府”名就开始于此。大名县原来是,唐是元城、贵乡两个县。 大名县”名开始于五代后汉。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悦僭改魏州为大名府,唐朝中央是不承认的,仍名魏州。923年李存瑁即帝于魏州,国号唐(史称后唐),年号同光。,为取吉兆,将魏州改为兴唐府,把元城县改为兴唐县,贵乡县改为广晋县;至后晋,又把兴唐府改为广晋府,广晋县未变,把兴唐县复改为元城;至后汉乾佑元年即公元九四八年,认为“汉”已代“晋”,府名县名再叫广晋是不适宜的了,于是追缘唐朝日悦魏州改名之意,将广晋府改为“大名府”,广晋县改为“大名县”,元城县名未变。《资治通鉴》后汉纪三中载:“乾佑元年—….改广晋(其中有府、有县)为大名府(其中有大名县)。”这是以“大名”命县名的第一声。是“大名县”名的开始。至此,有了大名府,也有了大名县。
现在的大名县已发展成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旅游景点。境内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等。
从古至今这里也出过不少名人,有唐朝将领、宰相、诗人郭震,北宋散文家柳开,还有后人一直怀疑的“穿越”人物王莽,影响了几代人的甜歌皇后邓丽君也是大名的。
古时的繁华与现在的落没,没什么可比性但这座千年古城留给我们的底蕴从未间断。大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