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大块头》,会以为电影表述的是因果循环,种恶因得恶果,上辈子做了错事,这辈子来承担。多看几遍,细细琢磨,还是能理解导演的意思的,种因得果,不过这个种和得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众生,种因和得果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简单来说,张三种因,可能李四得果,李四种因又可能老王得果。那么既然恶因的恶果不一定应验在自己身上,为什么还要劝人向善。这就是导演要借电影阐述的大善,向善的人多,受恶果的人自会少,凡人为果,菩萨为因,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老电影将故事的脉络梳理一下,按时间顺序,不再按着电影倒叙和插叙来,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电影。
故事从五年前开始,小徒弟的善良好友小翠,被孙果杀害。小徒弟大怒上山找孙果未果,乱棍打树,却打死无辜的小鸟。小徒弟看着小鸟七天七夜,看见因果,知道因果公道,却无法释怀,便脱去袈裟,下山入世。
小徒弟入世做脱衣舞男,雅号“大块头”。大块头因涉嫌低俗被逮捕,随后逃跑被追捕。途中遇见另一部门重案组追捕印度逃犯,大块头在警犬身上看见,有小男孩虐死狗,随后警犬被追来的女警李凤仪误杀。
这是电影中小徒弟下山后第一个所见因果,因是有人害小狗,果是警犬被杀。
随后大块头在李凤仪身上看见日本兵残害百姓,知道李凤仪会死。这是第二个因。大块头因小翠死无法释怀,假装看不见,不想介入其中。
大块头和李凤仪相处中,被李凤仪的善良感动,想起小翠,决定入世。大块头下山入世,只入凡尘,未入佛心,此次介入李凤仪因果才是真正的入世修行,也正是此次决定让大块头明悟。
李凤仪被掉入重案组,大块头帮助她查案,在被杀人的尸体上看见因,师兄放过了害他的师弟,回头救了一只甲虫,被师弟偷袭而亡,意外弄断了甲虫左爪。师弟,师兄,甲虫三者的因,这个案件中,被害者,凶手,救凶手的女人承担着这一系列的果。这是第三个因果,不是单一的,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大块头赶到现场救下要被印度人杀死的李凤仪。
李凤仪和同事追捕飞贼时,掉落天台,被大块头再次救起。大块头还是在李凤仪身上看见因果,无论怎么救她,还是改变不了因果,大块头放弃。
大块头和寺庙师傅吃饭时,师傅说李凤仪是被自己档位善良救了两次,这里没借住大块头的眼睛看因果,很隐晦的表达李凤仪种善因,善果是被救,算是影片的第四个因果吧。
大块头告诉李凤仪一切,李凤仪却乐观看开,打算帮大块头抓住孙果。李凤仪上山应了果,被孙果害死。影片这种设定是为了大块头再面对孙果时,产生更强烈的心里碰撞,让其从中顿悟,这里你可以理解李凤仪注定被害,恰巧碰上了孙果。
大块头上山寻孙果报仇,一切就像回到了五年前,大块头发现孙果,追其进入石窟,大笑着要杀死他。那一刻,大块头顿悟,原来他没看见孙果,而是进入了心魔,看到了幻想,心中的佛。如是因,如是果,今日因,今日果,任何事改变不了。佛只看中一件事,当下种的因。大块头释然,再看见李凤仪头时,不再怨恨而是坦然。
五年后,大块头遇见孙果,平静的带他去派出所,随后剃发,重新披上袈裟,上山修行。
漫天蒲公英,李凤仪说,希望不要再有人杀人,也是导演借她口说出的一种期望。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体现出佛教因果循环。猪脚可以看见一个人前世。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