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光只是个奴才,而且已然六根不全,他的人生价值不过就是发财,过上等人的生活,哪怕手段卑劣一点,再靠着厉害的主子能够狐假虎威,满足自己的一点权力欲。《大宅门》里的王喜光太正常了,七情六欲全都是正常的,如果最后不被扒掉裤子,丝毫看不出这个太监和正常人有什么不一样。
(当总管的王喜光)
王喜光后来当汉奸,害人,也正常,在那个年代满清的遗老遗少,街上的地痞流氓,兵痞土匪甚至没骨头的所谓社会名流,国民党的达官显贵,当汉奸害人的都不在少数。但王喜光和别的汉奸不一样的在于,他除了当奴才实在是没有别的本事,他要想活着就只能给别人当奴才,至于主子是谁他都无所谓,他当奴才首先是生计,然后才是享受富贵。当了奴才就只能按照主子的要求去害人,更何况自己还有对白家赶他出来的恨。
(被赶出来以后落魄了的王喜光)
对于王喜光这样的人,你不能简单的说他忘恩负义,毕竟大清朝还在的时候,王喜光管寿药房,对白家也多有照顾,虽然每次也不白帮忙。能够在大清灭亡后顺利再就业,当了白家的总管,说明从白文氏到白景琦都对他念点故人之情,至少是不讨厌他。而他当了总管后也确实死心塌地的在干活,认认真真的在当好这个奴才。至于手脚不干净那是从大清内务府出来人的通病,伺候慈禧老佛爷的时候,内务府贪钱的手笔只怕比白家大多了,慈禧太后虽然心知肚明,但也不会因此认为他不忠。按照王喜光这类人的逻辑,我帮过白家,又为白家兢兢业业干了那么多年,就因为贪了点钱,就被羞辱了赶了出来,我恨白家人,甚至报复白家人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年轻时威风八面的王喜光)
但其实王喜光的恨也没那么强烈。打个比方,如果白景琦能够和他王喜光同流合污,至少不妨碍王喜光当汉奸吃香喝辣,王喜光仍然能够甘心情愿的弯腰下跪叫七老爷。这就是奴才的本性和嘴脸。
(当了汉奸的王喜光)
所以王喜光是小人,是奴才,他也并没有太大的图谋和太恶毒的心理。他没有家,成了家也是假的;他也没有了国,大清国也灭亡了。他也不会为天下人去承担和考虑,他没这个意识也没这个骨头。他也没有尊严廉耻,早让清宫敬事房那一刀割掉了。这类人要是赏给他一口吃喝,也不至于变成那么坏。要是不管他们的死活,他们也决计走不在正路上,只能是在邪路和死路上讨生活。最后像条狗一样死于非命也不值得叹息。
这就是王喜光。
王喜光就是一败类贪得无厌到后来死无藏身之地,本来他无儿无女可以很好的为国家做一番贡献可是他帮日本人杀害我们同胞留得千古骂名
但凡到七爷那个层面的自己家里啥事能不知道么?七爷都把车卖了他王喜光开个车这是恶心主家呢吧!
香秀心机还是比较聪明的,这种人就得这样治
《大宅门》是一部经典的电视剧,剧中有一个大反派角色那就是王喜光,白家在清王朝还没有灭亡的时期得到宫里太监常公公的照拂,此后通过常公公白家与太监王喜光交往慎密,白家遇到事情王喜光那是能豁出命去维护白家的
清王朝灭亡后王喜光出了宫,成了没有主子的太监,投奔到白家,白家念及过去王喜光对白家有恩,很是高看王喜光,一进白府便让王喜光做了大总管,王喜光自幼在待在宫中,宫中太监的生存之道早就深入骨髓,王喜光一贯的阳奉阴违,暗中巨敛白家财产到自己腰包,私下在白家为非作歹
被白景琦发现后,白景琦没有顾及王喜光的最后一丝脸面,当着家里丫鬟奴才的面儿扒了王喜光的裤子,把王喜光赶出了白家,作为一个生理有缺陷的男人,白景琦的做法无疑比杀了王喜光还让他痛苦,从此王喜光与白家反目成仇
在王喜光心里白家人忘恩负义不知感恩,王喜光的小人心态让他千方百计的抓住一切机会报复白家。王喜光投靠日本人后,那更是要置白家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