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是南通。理论上南通话可以分为“广义南通话”和“狭义南通话”,为便于区分,下文中不加引号的是广义南通话,加引号的是狭义“南通话”。广义的南通话是指整个南通地区的人说的话,狭义的“南通话”特指南通本地人认可的“南通话”,所谓正宗的“南通话”。狭义上的“南通话”其实只有南通市区和通州区中西部的人说,流行的区域非常小,应该是最难懂的方言了。
“南通话”之所以非常难懂,因为它自成一派,不属于任何语系。据说最早南通是长江的沙土堆积而成,没有原住民。南通早期的人口大都是朝廷的流放人犯,所以全国各地的人都有。那个时候还没有进行普通话统一教育,大家各说各话,时间长了以后,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点。而历史上南通在很长时期内就是个小岛,与大陆长期相隔,加上揉杂各地口音,所以外地人几乎听不懂“南通话”。举几个“南通话”与普通话比较的例子:
厉害— 急棍,
壮实—扎登,
瞎说—推咳,
睡觉—困告,
口渴—烧人,
马上等不及了—立等火发,
敷衍—呀呀乌,
流眼泪—淌猫儿虚,
假装—假猫日鬼,
老婆—NaNa,
小年轻—细怂,……
再来说南通话的复杂,这里说的是广义的南通话。南通地区粗分有三大主要方言,第一个就是狭义的“南通话”,前面已经讲过;第二种是“启海话”,也叫“沙地话”;第三个是“如海话”或者叫“海如话”。南通话细分的话,还有“金沙话”、“通东话”,但这些都是口音上的差别,没能自成一体。
“启海话”就是南通辖下的启东和海门讲的话,部分如东人也讲启海话。据说是从江南常州、江阴一带跨江过来的,以“吴侬软语”为基础,虽然夹杂了一些海风中的“咸涩”,但还是可以归于“吴语”体系的。
“如海话”就是南通辖下如皋、如东和海安说的话,可以划到“江淮官话”语系的“如泰片”。如皋、海安虽然现在经济不如启东、海门发达,但是历史悠久,人口构成以本地人和扬州、泰州等地迁徙来的为主,语言也相对稳定,可以用方言与扬泰地区的人吹牛聊天。
历史上南通早在公元四世纪就已经开始有记载了,但是经过这1000多年的发展,南通地区的三个方言片区居然没有融合,还是各说各话,而且相互之间完全听不懂,无法用各自的方言交流,也是件很神奇的事。
如果有一天你在外地看到几个南通老乡坐在一起喝酒,却在讲普通话,不要觉得奇怪。
来南通金沙,如东,海门,海安绕一圈,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