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漕运总督在所有总督中排名最后,虽然也属封疆大吏,但从实际权力和在皇帝心中的分量上衡量,只相当于一个不太重要的巡抚。
在朝廷心目中,漕运总督一职是个过渡性缺份,各省巡抚升任总督之前,或者某个在艰苦和偏远地区的巡抚任职已久,需要调剂一下,或者资深布政使升任巡抚而又没有实缺时,往往在漕督一职上过渡一下,或兼署或实任,待有其它缺份空出来就立刻转任。所以,漕运总督一职很少久任的,很多时候都是临时署理,不像两江总督、四川总督和陕甘总督那样有一干十几年的。
(漕运总督衙门旧址)
与题主描述的不一样,大多数情况下,漕运总督是完全无法与两江总督抗衡的,顶多是借故给两江总督找点小麻烦。
不过,清朝的两江总督在同治九年以前是疆臣领袖,由国家重臣担任,是皇帝心中的第一人,不大可能让一个漕督就给为难了。
如果哪个漕督想找两江总督的麻烦,他得事先好好掂量掂量。两江总督一般都是林则徐和左宗棠这个级别的,他不见得把这个漕督怎么样,但一个折子上去让你换个地方,或者让你的仕途受挫,是很容易的事。
而且,由于漕运总督的驻地是江苏淮安的清江浦,完全是两江总督的势力范围,大部分的漕督都要认真地把两江总督当成领导好好伺候。
因为咸丰三年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漕运总督与江南各省的督抚一起,归两江总督曾国藩和左宗棠节制。这两人当江督开创了清朝270年的先河,都是侯爵和大学士身份。其中曾国藩的头衔里明确节制江南四省军务,左宗棠则以军机大臣和钦差大臣身份兼任,代表朝廷坐镇东南半壁,差不多等同于半个皇帝。
不过漕运总督毕竟是总督,品级和政治待遇上与其它总督一样。清朝有两个行业专任总督,除漕运总督外还有个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的,但漕督有例加衔,河督没有例加衔,因此河督实际上比漕督低一级,也很不受重视,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尤其到了晚清,分量上甚至不如一个布政使,后来干脆撤销,与漕督合并。
例加衔是朝廷为了平衡督抚和六部九卿主官待遇的特殊政策。清开国之初,官制完全仿照前明,重内廷轻地方。六部尚书都是从一品,侍郎正二品。而地方总督则低一级,是正二品,巡抚为从二品。但在实操中,总督和巡抚担负的责任则远远大于六部尚书和侍郎,所需要的任职能力也高于六部,尤其是,遇有战事,总督和巡抚都要带兵打仗。
(通州张家湾仓场侍郎驻地,漕船终点)
于是,从康熙年以后,总督例加兵部尚书衔,巡抚例加兵部侍郎衔。相应地,督抚的品级也与六部堂官一致了。此外,为了方便督抚节制属下文官,总督例加右都御史衔,巡抚例加右副都御史衔。
漕运总督主要负责漕粮的运输,因此,管理京杭大运河和运粮的漕丁就成了他的主要职责。清朝时,漕督和仓场侍郎一起,成为国家粮食部门的主管,是炙手可热的职位。
清朝的京杭大运河流经八个省,因此这八个省的督粮道就成了漕运总督的直接下属。督粮道正四品,大致相当于今天各省的粮食局局长,负责漕粮的收兑押运和临时储存工作。
巡漕御史也是漕督的重要属下,但由于它是都察院派驻,由都察院和漕运总督双重领导。清乾隆以后,巡漕御史定制四人,从六科给事中和御史中轮流选拔,因此品级也不固定,大约在六品以上,四品以下。
(京杭大运河起点,杭州)
漕运总督的工作主要是收储和运输粮食,将产自两江和闽浙地区的粮食运到北京。每年八月江南稻谷收割,各省布政使和督粮道征收清点,漕运总督督促漕丁装船,赶在每年十月运河冰封之前运到通州张家湾的仓场侍郎那里。所以每年秋天是漕运总督最忙的时候,一直忙到最后一艘漕船抵京,就可以大张宴席庆功了。
咸丰十年,由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安徽和苏北成为最重要的战场,朝廷授漕运总督节制江北军务,江北武官各镇,文官各道,悉归漕运总督节制。同时由于战事吃紧,漕督一度成为专门领兵打仗的统兵将帅。
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那个时候就是漕运总督,他从当上漕督那天起,就一天也没管过漕粮,甚至连清江浦都很少去,天天带兵打仗,几乎成了专职的武将了。袁甲三是道光十五年乙未科进士,是项城有史以来第一个进士,但却因为能打仗,从署安徽布政使那天起就例加兵部侍郎衔。他也是第一个漕督兼河督之人,咸丰皇帝命他提督八省军务,赐号“伊勒图巴图鲁”。
漕运总督衙门设在淮安是因为当时黄河是夺淮入海的,淮安的清江浦是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由于漕运总督衙门驻在清江浦,所以咸丰朝以前淮安是个一线城市,比一般的省会都要繁华。
(漕运总督驻地,清江浦)
漕运总督在清朝是个肥缺,因为他经手粮食,又兼管理漕船,势力范围从通州到两江,手头上很宽裕,所以才常常被朝廷用来调剂和安抚吃过苦头的巡抚等大员。
1855年,咸丰五年,黄河第五次改道,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清江浦就此没落。相应地,山东临清至济宁段的运河因此而断流,大运河就此式微,漕粮不得不另寻出路,沿江南河网至上海,从海路运抵天津,漕运总督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至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朝廷宣布漕粮改征银两,漕运撤销,漕运总督正式成为历史。
著名的漕督有林则徐、琦善、穆彰阿、袁甲三、吴棠、杨昌浚等,还有张之洞的堂哥,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状元张之万。
漕运总督,是明清专业总督。
统管运河区,某些时候兼任地方巡抚,或者省内片区。同时,南方各省督粮道都是漕运总督下属,掌握3000多军队。
淮安的漕运总督衙门:
因运河负担南粮税金北运的重任,所以漕运总督掌握极大权力。尤其是在清代咸丰10年之后(1860),漕运总督实际管辖江苏北部诸道诸府。
如下图,江苏省绿色部分除江宁外,1860年后均归漕运总督管辖。
进入20世纪,漕运改海运,运河政治经济地位下降,1905年裁撤漕运总督。运河主要向驿站、客运等方向转变,漕帮等依靠运河吃饭的人员纷纷去向上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