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想要问的应该是使用触发式引信(碰炸引信)的炮弹,在未击发状态引信受到撞击时会不会爆炸,额,先下个结论:不会爆炸。炮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引信在击发前是处于锁定(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信即使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撞击,也不可能引爆炮弹里面的装药,我们先来看一下触发引信的结构原理图:
▲某型触发引信结构简图
上图是一个触发引信的结构简图,注意看我在图中标记出来的几个关键结构:雷管、发火帽18和撞针19(数字表示图中的标号),这三个结构是引信引爆装药的关键,其大概过程为:当引信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撞针下压撞击发火帽,发火帽产生火花脉冲进一步激发下面的雷管,雷管再引爆弹头内部的装药。但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引信要先解除保险,为什么?因为处于保险状态的引信,内部的撞针和发火帽之间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并没有直接接触,而引信顶部还有个弹簧20顶着,这个弹簧的作用就是保证引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和发火帽接触。
▲引信的火帽部分结构
然后再来看引信的发火帽部分,如上图所示,中间红色那一小块就是发火帽,标号18,下面那个标号为8的用来固定发火帽的叫做惯性体(材质是一块沉重金属体),除此之外,发火帽和惯性体的外部还有保险套筒7和保险爪17,这两个零件的作用就是阻止惯性体往上运动,使发火帽不会与撞针接触,所以,撞针和发火帽之间不直接接触就是引信的保险状态。那么引信如何解开保险呢?大家再注意看保险爪抓钩的形状,是向外翻的,如下图所示,当炮弹被击发的时候,发射药的高压燃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弹头的速度从零加速到高速状态,在这个瞬间,保险套筒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后坐,即向后运动,然后被保险爪外翻的抓钩给抓住,此时,保险套筒、保险爪以及惯性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当炮弹出膛后,这个整体就会被保险套筒两边的弹簧6给顶起来,使发火帽和撞针接触,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击发状态。▲保险爪形状结构(抓钩外翻)
因此,炮弹的引信只有在发射瞬间那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才会被解锁,解锁后处于待击发的引信受到撞击时,撞针才会撞击发火帽,产生火花激发雷管,最终引爆弹头,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分别是引信发射前的保险状态和发射后的接触保险状态对比。最后顺带说一下,引信最前端的那个保险帽,其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保护引信之外,还能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大家看下图右侧,如果把这个保险帽去掉,那么弹头在撞击目标的瞬间,撞针就会被下压撞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弹头,此时撞针是有向下运动的;而给引信装上这个保险帽时,弹头在撞击目标的时候,撞针因为有保险帽的保护而不会被下压,此时是火帽部分(包括惯性体、套筒、保险爪)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击撞针,从而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可以让弹头穿透掩体打击内部的目标。
▲炮弹被引信起爆的过程以及保险帽的作用
前面说到的是靠径向惯性解锁的触发引信,题目中也提到了依靠旋转惯性解锁的,这种引信也有,直接看下图吧,中间倾斜的柱体是雷管(Detonator),旁边大一点的圆圈是铅质配重(Lead Counterweights),这个配重的作用有两个:
1:在日常运输中防止雷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避免和撞针对齐;
2:当炮弹被发射时,因为弹头会在炮膛内部高速旋转,在而铅质配重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使整个转子体旋转,让雷管对准撞针和下面的装药。
当然,高速旋转时也会同时解锁撞针等结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因此,这种引信需要炮弹在膛内自旋来解锁,如果没有解锁,那么雷管和撞针以及爆炸装药之间是没有联通的,此时即使引信受到撞击也不会爆炸。
▲依靠弹头自旋解除保险的引信结构
炮弹引信脱保险不是都靠旋转,苏式的是通过引信上一个很巧妙地利用惯性的装置脱开保险的。这个装置的安全性高,打开的可靠性高,打开以后引信进入待发状态时,炮弹已经离开炮口几十米了,对炮手也是安全的。
从下面跟帖的附图里可以看出,有俄语解说的图没有通过旋转解保险的装置,英语解说里专门有通过旋转解保险的装置的解说。说明存在着至少两种解保险的装置。
这两种装置所利用的力,在这个具体例子里都是很大的,所以它的动作相当可靠。
题目想要问的应该是使用触发式引信(碰炸引信)的炮弹,在未击发状态引信受到撞击时会不会爆炸,额,先下个结论:不会爆炸。炮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引信在击发前是处于锁定(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信即使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撞击,也不可能引爆炮弹里面的装药,我们先来看一下触发引信的结构原理图:
▲某型触发引信结构简图
上图是一个触发引信的结构简图,注意看我在图中标记出来的几个关键结构:雷管、发火帽18和撞针19(数字表示图中的标号),这三个结构是引信引爆装药的关键,其大概过程为:当引信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撞针下压撞击发火帽,发火帽产生火花脉冲进一步激发下面的雷管,雷管再引爆弹头内部的装药。但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引信要先解除保险,为什么?因为处于保险状态的引信,内部的撞针和发火帽之间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并没有直接接触,而引信顶部还有个弹簧20顶着,这个弹簧的作用就是保证引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和发火帽接触。
▲引信的火帽部分结构
然后再来看引信的发火帽部分,如上图所示,中间红色那一小块就是发火帽,标号18,下面那个标号为8的用来固定发火帽的叫做惯性体(材质是一块沉重金属体),除此之外,发火帽和惯性体的外部还有保险套筒7和保险爪17,这两个零件的作用就是阻止惯性体往上运动,使发火帽不会与撞针接触,所以,撞针和发火帽之间不直接接触就是引信的保险状态。那么引信如何解开保险呢?大家再注意看保险爪抓钩的形状,是向外翻的,如下图所示,当炮弹被击发的时候,发射药的高压燃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弹头的速度从零加速到高速状态,在这个瞬间,保险套筒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后坐,即向后运动,然后被保险爪外翻的抓钩给抓住,此时,保险套筒、保险爪以及惯性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当炮弹出膛后,这个整体就会被保险套筒两边的弹簧6给顶起来,使发火帽和撞针接触,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击发状态。▲保险爪形状结构(抓钩外翻)
因此,炮弹的引信只有在发射瞬间那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才会被解锁,解锁后处于待击发的引信受到撞击时,撞针才会撞击发火帽,产生火花激发雷管,最终引爆弹头,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分别是引信发射前的保险状态和发射后的接触保险状态对比。最后顺带说一下,引信最前端的那个保险帽,其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保护引信之外,还能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大家看下图右侧,如果把这个保险帽去掉,那么弹头在撞击目标的瞬间,撞针就会被下压撞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弹头,此时撞针是有向下运动的;而给引信装上这个保险帽时,弹头在撞击目标的时候,撞针因为有保险帽的保护而不会被下压,此时是火帽部分(包括惯性体、套筒、保险爪)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击撞针,从而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可以让弹头穿透掩体打击内部的目标。
▲炮弹被引信起爆的过程以及保险帽的作用
前面说到的是靠径向惯性解锁的触发引信,题目中也提到了依靠旋转惯性解锁的,这种引信也有,直接看下图吧,中间倾斜的柱体是雷管(Detonator),旁边大一点的圆圈是铅质配重(Lead Counterweights),这个配重的作用有两个:
1:在日常运输中防止雷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避免和撞针对齐;
2:当炮弹被发射时,因为弹头会在炮膛内部高速旋转,在而铅质配重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使整个转子体旋转,让雷管对准撞针和下面的装药。
当然,高速旋转时也会同时解锁撞针等结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因此,这种引信需要炮弹在膛内自旋来解锁,如果没有解锁,那么雷管和撞针以及爆炸装药之间是没有联通的,此时即使引信受到撞击也不会爆炸。
▲依靠弹头自旋解除保险的引信结构
炮弹引信脱保险不是都靠旋转,苏式的是通过引信上一个很巧妙地利用惯性的装置脱开保险的。这个装置的安全性高,打开的可靠性高,打开以后引信进入待发状态时,炮弹已经离开炮口几十米了,对炮手也是安全的。
从下面跟帖的附图里可以看出,有俄语解说的图没有通过旋转解保险的装置,英语解说里专门有通过旋转解保险的装置的解说。说明存在着至少两种解保险的装置。
这两种装置所利用的力,在这个具体例子里都是很大的,所以它的动作相当可靠。
题目想要问的应该是使用触发式引信(碰炸引信)的炮弹,在未击发状态引信受到撞击时会不会爆炸,额,先下个结论:不会爆炸。炮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引信在击发前是处于锁定(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信即使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撞击,也不可能引爆炮弹里面的装药,我们先来看一下触发引信的结构原理图:
▲某型触发引信结构简图
上图是一个触发引信的结构简图,注意看我在图中标记出来的几个关键结构:雷管、发火帽18和撞针19(数字表示图中的标号),这三个结构是引信引爆装药的关键,其大概过程为:当引信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撞针下压撞击发火帽,发火帽产生火花脉冲进一步激发下面的雷管,雷管再引爆弹头内部的装药。但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引信要先解除保险,为什么?因为处于保险状态的引信,内部的撞针和发火帽之间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并没有直接接触,而引信顶部还有个弹簧20顶着,这个弹簧的作用就是保证引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和发火帽接触。
▲引信的火帽部分结构
然后再来看引信的发火帽部分,如上图所示,中间红色那一小块就是发火帽,标号18,下面那个标号为8的用来固定发火帽的叫做惯性体(材质是一块沉重金属体),除此之外,发火帽和惯性体的外部还有保险套筒7和保险爪17,这两个零件的作用就是阻止惯性体往上运动,使发火帽不会与撞针接触,所以,撞针和发火帽之间不直接接触就是引信的保险状态。那么引信如何解开保险呢?大家再注意看保险爪抓钩的形状,是向外翻的,如下图所示,当炮弹被击发的时候,发射药的高压燃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弹头的速度从零加速到高速状态,在这个瞬间,保险套筒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后坐,即向后运动,然后被保险爪外翻的抓钩给抓住,此时,保险套筒、保险爪以及惯性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当炮弹出膛后,这个整体就会被保险套筒两边的弹簧6给顶起来,使发火帽和撞针接触,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击发状态。▲保险爪形状结构(抓钩外翻)
因此,炮弹的引信只有在发射瞬间那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才会被解锁,解锁后处于待击发的引信受到撞击时,撞针才会撞击发火帽,产生火花激发雷管,最终引爆弹头,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分别是引信发射前的保险状态和发射后的接触保险状态对比。最后顺带说一下,引信最前端的那个保险帽,其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保护引信之外,还能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大家看下图右侧,如果把这个保险帽去掉,那么弹头在撞击目标的瞬间,撞针就会被下压撞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弹头,此时撞针是有向下运动的;而给引信装上这个保险帽时,弹头在撞击目标的时候,撞针因为有保险帽的保护而不会被下压,此时是火帽部分(包括惯性体、套筒、保险爪)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击撞针,从而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可以让弹头穿透掩体打击内部的目标。
▲炮弹被引信起爆的过程以及保险帽的作用
前面说到的是靠径向惯性解锁的触发引信,题目中也提到了依靠旋转惯性解锁的,这种引信也有,直接看下图吧,中间倾斜的柱体是雷管(Detonator),旁边大一点的圆圈是铅质配重(Lead Counterweights),这个配重的作用有两个:
1:在日常运输中防止雷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避免和撞针对齐;
2:当炮弹被发射时,因为弹头会在炮膛内部高速旋转,在而铅质配重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使整个转子体旋转,让雷管对准撞针和下面的装药。
当然,高速旋转时也会同时解锁撞针等结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因此,这种引信需要炮弹在膛内自旋来解锁,如果没有解锁,那么雷管和撞针以及爆炸装药之间是没有联通的,此时即使引信受到撞击也不会爆炸。
▲依靠弹头自旋解除保险的引信结构
变形金刚
题目想要问的应该是使用触发式引信(碰炸引信)的炮弹,在未击发状态引信受到撞击时会不会爆炸,额,先下个结论:不会爆炸。炮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引信在击发前是处于锁定(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信即使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撞击,也不可能引爆炮弹里面的装药,我们先来看一下触发引信的结构原理图:
▲某型触发引信结构简图
上图是一个触发引信的结构简图,注意看我在图中标记出来的几个关键结构:雷管、发火帽18和撞针19(数字表示图中的标号),这三个结构是引信引爆装药的关键,其大概过程为:当引信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撞针下压撞击发火帽,发火帽产生火花脉冲进一步激发下面的雷管,雷管再引爆弹头内部的装药。但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引信要先解除保险,为什么?因为处于保险状态的引信,内部的撞针和发火帽之间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并没有直接接触,而引信顶部还有个弹簧20顶着,这个弹簧的作用就是保证引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和发火帽接触。
▲引信的火帽部分结构
然后再来看引信的发火帽部分,如上图所示,中间红色那一小块就是发火帽,标号18,下面那个标号为8的用来固定发火帽的叫做惯性体(材质是一块沉重金属体),除此之外,发火帽和惯性体的外部还有保险套筒7和保险爪17,这两个零件的作用就是阻止惯性体往上运动,使发火帽不会与撞针接触,所以,撞针和发火帽之间不直接接触就是引信的保险状态。那么引信如何解开保险呢?大家再注意看保险爪抓钩的形状,是向外翻的,如下图所示,当炮弹被击发的时候,发射药的高压燃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弹头的速度从零加速到高速状态,在这个瞬间,保险套筒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后坐,即向后运动,然后被保险爪外翻的抓钩给抓住,此时,保险套筒、保险爪以及惯性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当炮弹出膛后,这个整体就会被保险套筒两边的弹簧6给顶起来,使发火帽和撞针接触,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击发状态。▲保险爪形状结构(抓钩外翻)
因此,炮弹的引信只有在发射瞬间那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才会被解锁,解锁后处于待击发的引信受到撞击时,撞针才会撞击发火帽,产生火花激发雷管,最终引爆弹头,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分别是引信发射前的保险状态和发射后的接触保险状态对比。最后顺带说一下,引信最前端的那个保险帽,其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保护引信之外,还能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大家看下图右侧,如果把这个保险帽去掉,那么弹头在撞击目标的瞬间,撞针就会被下压撞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弹头,此时撞针是有向下运动的;而给引信装上这个保险帽时,弹头在撞击目标的时候,撞针因为有保险帽的保护而不会被下压,此时是火帽部分(包括惯性体、套筒、保险爪)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击撞针,从而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可以让弹头穿透掩体打击内部的目标。
▲炮弹被引信起爆的过程以及保险帽的作用
前面说到的是靠径向惯性解锁的触发引信,题目中也提到了依靠旋转惯性解锁的,这种引信也有,直接看下图吧,中间倾斜的柱体是雷管(Detonator),旁边大一点的圆圈是铅质配重(Lead Counterweights),这个配重的作用有两个:
1:在日常运输中防止雷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避免和撞针对齐;
2:当炮弹被发射时,因为弹头会在炮膛内部高速旋转,在而铅质配重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使整个转子体旋转,让雷管对准撞针和下面的装药。
当然,高速旋转时也会同时解锁撞针等结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因此,这种引信需要炮弹在膛内自旋来解锁,如果没有解锁,那么雷管和撞针以及爆炸装药之间是没有联通的,此时即使引信受到撞击也不会爆炸。
▲依靠弹头自旋解除保险的引信结构
炮弹引信脱保险不是都靠旋转,苏式的是通过引信上一个很巧妙地利用惯性的装置脱开保险的。这个装置的安全性高,打开的可靠性高,打开以后引信进入待发状态时,炮弹已经离开炮口几十米了,对炮手也是安全的。
从下面跟帖的附图里可以看出,有俄语解说的图没有通过旋转解保险的装置,英语解说里专门有通过旋转解保险的装置的解说。说明存在着至少两种解保险的装置。
这两种装置所利用的力,在这个具体例子里都是很大的,所以它的动作相当可靠。
题目想要问的应该是使用触发式引信(碰炸引信)的炮弹,在未击发状态引信受到撞击时会不会爆炸,额,先下个结论:不会爆炸。炮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引信在击发前是处于锁定(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信即使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撞击,也不可能引爆炮弹里面的装药,我们先来看一下触发引信的结构原理图:
▲某型触发引信结构简图
上图是一个触发引信的结构简图,注意看我在图中标记出来的几个关键结构:雷管、发火帽18和撞针19(数字表示图中的标号),这三个结构是引信引爆装药的关键,其大概过程为:当引信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撞针下压撞击发火帽,发火帽产生火花脉冲进一步激发下面的雷管,雷管再引爆弹头内部的装药。但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引信要先解除保险,为什么?因为处于保险状态的引信,内部的撞针和发火帽之间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并没有直接接触,而引信顶部还有个弹簧20顶着,这个弹簧的作用就是保证引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和发火帽接触。
▲引信的火帽部分结构
然后再来看引信的发火帽部分,如上图所示,中间红色那一小块就是发火帽,标号18,下面那个标号为8的用来固定发火帽的叫做惯性体(材质是一块沉重金属体),除此之外,发火帽和惯性体的外部还有保险套筒7和保险爪17,这两个零件的作用就是阻止惯性体往上运动,使发火帽不会与撞针接触,所以,撞针和发火帽之间不直接接触就是引信的保险状态。那么引信如何解开保险呢?大家再注意看保险爪抓钩的形状,是向外翻的,如下图所示,当炮弹被击发的时候,发射药的高压燃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弹头的速度从零加速到高速状态,在这个瞬间,保险套筒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后坐,即向后运动,然后被保险爪外翻的抓钩给抓住,此时,保险套筒、保险爪以及惯性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当炮弹出膛后,这个整体就会被保险套筒两边的弹簧6给顶起来,使发火帽和撞针接触,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击发状态。▲保险爪形状结构(抓钩外翻)
因此,炮弹的引信只有在发射瞬间那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才会被解锁,解锁后处于待击发的引信受到撞击时,撞针才会撞击发火帽,产生火花激发雷管,最终引爆弹头,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分别是引信发射前的保险状态和发射后的接触保险状态对比。最后顺带说一下,引信最前端的那个保险帽,其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保护引信之外,还能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大家看下图右侧,如果把这个保险帽去掉,那么弹头在撞击目标的瞬间,撞针就会被下压撞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弹头,此时撞针是有向下运动的;而给引信装上这个保险帽时,弹头在撞击目标的时候,撞针因为有保险帽的保护而不会被下压,此时是火帽部分(包括惯性体、套筒、保险爪)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击撞针,从而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可以让弹头穿透掩体打击内部的目标。
▲炮弹被引信起爆的过程以及保险帽的作用
前面说到的是靠径向惯性解锁的触发引信,题目中也提到了依靠旋转惯性解锁的,这种引信也有,直接看下图吧,中间倾斜的柱体是雷管(Detonator),旁边大一点的圆圈是铅质配重(Lead Counterweights),这个配重的作用有两个:
1:在日常运输中防止雷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避免和撞针对齐;
2:当炮弹被发射时,因为弹头会在炮膛内部高速旋转,在而铅质配重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使整个转子体旋转,让雷管对准撞针和下面的装药。
当然,高速旋转时也会同时解锁撞针等结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因此,这种引信需要炮弹在膛内自旋来解锁,如果没有解锁,那么雷管和撞针以及爆炸装药之间是没有联通的,此时即使引信受到撞击也不会爆炸。
▲依靠弹头自旋解除保险的引信结构
变形金刚
题目想要问的应该是使用触发式引信(碰炸引信)的炮弹,在未击发状态引信受到撞击时会不会爆炸,额,先下个结论:不会爆炸。炮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引信在击发前是处于锁定(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信即使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撞击,也不可能引爆炮弹里面的装药,我们先来看一下触发引信的结构原理图:
▲某型触发引信结构简图
上图是一个触发引信的结构简图,注意看我在图中标记出来的几个关键结构:雷管、发火帽18和撞针19(数字表示图中的标号),这三个结构是引信引爆装药的关键,其大概过程为:当引信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撞针下压撞击发火帽,发火帽产生火花脉冲进一步激发下面的雷管,雷管再引爆弹头内部的装药。但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引信要先解除保险,为什么?因为处于保险状态的引信,内部的撞针和发火帽之间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并没有直接接触,而引信顶部还有个弹簧20顶着,这个弹簧的作用就是保证引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和发火帽接触。
▲引信的火帽部分结构
然后再来看引信的发火帽部分,如上图所示,中间红色那一小块就是发火帽,标号18,下面那个标号为8的用来固定发火帽的叫做惯性体(材质是一块沉重金属体),除此之外,发火帽和惯性体的外部还有保险套筒7和保险爪17,这两个零件的作用就是阻止惯性体往上运动,使发火帽不会与撞针接触,所以,撞针和发火帽之间不直接接触就是引信的保险状态。那么引信如何解开保险呢?大家再注意看保险爪抓钩的形状,是向外翻的,如下图所示,当炮弹被击发的时候,发射药的高压燃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弹头的速度从零加速到高速状态,在这个瞬间,保险套筒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后坐,即向后运动,然后被保险爪外翻的抓钩给抓住,此时,保险套筒、保险爪以及惯性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当炮弹出膛后,这个整体就会被保险套筒两边的弹簧6给顶起来,使发火帽和撞针接触,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击发状态。▲保险爪形状结构(抓钩外翻)
因此,炮弹的引信只有在发射瞬间那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才会被解锁,解锁后处于待击发的引信受到撞击时,撞针才会撞击发火帽,产生火花激发雷管,最终引爆弹头,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分别是引信发射前的保险状态和发射后的接触保险状态对比。最后顺带说一下,引信最前端的那个保险帽,其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保护引信之外,还能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大家看下图右侧,如果把这个保险帽去掉,那么弹头在撞击目标的瞬间,撞针就会被下压撞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弹头,此时撞针是有向下运动的;而给引信装上这个保险帽时,弹头在撞击目标的时候,撞针因为有保险帽的保护而不会被下压,此时是火帽部分(包括惯性体、套筒、保险爪)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击撞针,从而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可以让弹头穿透掩体打击内部的目标。
▲炮弹被引信起爆的过程以及保险帽的作用
前面说到的是靠径向惯性解锁的触发引信,题目中也提到了依靠旋转惯性解锁的,这种引信也有,直接看下图吧,中间倾斜的柱体是雷管(Detonator),旁边大一点的圆圈是铅质配重(Lead Counterweights),这个配重的作用有两个:
1:在日常运输中防止雷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避免和撞针对齐;
2:当炮弹被发射时,因为弹头会在炮膛内部高速旋转,在而铅质配重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使整个转子体旋转,让雷管对准撞针和下面的装药。
当然,高速旋转时也会同时解锁撞针等结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因此,这种引信需要炮弹在膛内自旋来解锁,如果没有解锁,那么雷管和撞针以及爆炸装药之间是没有联通的,此时即使引信受到撞击也不会爆炸。
▲依靠弹头自旋解除保险的引信结构
山上往下扔可以
题目想要问的应该是使用触发式引信(碰炸引信)的炮弹,在未击发状态引信受到撞击时会不会爆炸,额,先下个结论:不会爆炸。炮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引信在击发前是处于锁定(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信即使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撞击,也不可能引爆炮弹里面的装药,我们先来看一下触发引信的结构原理图:
▲某型触发引信结构简图
上图是一个触发引信的结构简图,注意看我在图中标记出来的几个关键结构:雷管、发火帽18和撞针19(数字表示图中的标号),这三个结构是引信引爆装药的关键,其大概过程为:当引信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撞针下压撞击发火帽,发火帽产生火花脉冲进一步激发下面的雷管,雷管再引爆弹头内部的装药。但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引信要先解除保险,为什么?因为处于保险状态的引信,内部的撞针和发火帽之间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并没有直接接触,而引信顶部还有个弹簧20顶着,这个弹簧的作用就是保证引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和发火帽接触。
▲引信的火帽部分结构
然后再来看引信的发火帽部分,如上图所示,中间红色那一小块就是发火帽,标号18,下面那个标号为8的用来固定发火帽的叫做惯性体(材质是一块沉重金属体),除此之外,发火帽和惯性体的外部还有保险套筒7和保险爪17,这两个零件的作用就是阻止惯性体往上运动,使发火帽不会与撞针接触,所以,撞针和发火帽之间不直接接触就是引信的保险状态。那么引信如何解开保险呢?大家再注意看保险爪抓钩的形状,是向外翻的,如下图所示,当炮弹被击发的时候,发射药的高压燃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弹头的速度从零加速到高速状态,在这个瞬间,保险套筒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后坐,即向后运动,然后被保险爪外翻的抓钩给抓住,此时,保险套筒、保险爪以及惯性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当炮弹出膛后,这个整体就会被保险套筒两边的弹簧6给顶起来,使发火帽和撞针接触,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击发状态。▲保险爪形状结构(抓钩外翻)
因此,炮弹的引信只有在发射瞬间那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才会被解锁,解锁后处于待击发的引信受到撞击时,撞针才会撞击发火帽,产生火花激发雷管,最终引爆弹头,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分别是引信发射前的保险状态和发射后的接触保险状态对比。最后顺带说一下,引信最前端的那个保险帽,其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保护引信之外,还能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大家看下图右侧,如果把这个保险帽去掉,那么弹头在撞击目标的瞬间,撞针就会被下压撞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弹头,此时撞针是有向下运动的;而给引信装上这个保险帽时,弹头在撞击目标的时候,撞针因为有保险帽的保护而不会被下压,此时是火帽部分(包括惯性体、套筒、保险爪)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击撞针,从而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可以让弹头穿透掩体打击内部的目标。
▲炮弹被引信起爆的过程以及保险帽的作用
前面说到的是靠径向惯性解锁的触发引信,题目中也提到了依靠旋转惯性解锁的,这种引信也有,直接看下图吧,中间倾斜的柱体是雷管(Detonator),旁边大一点的圆圈是铅质配重(Lead Counterweights),这个配重的作用有两个:
1:在日常运输中防止雷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避免和撞针对齐;
2:当炮弹被发射时,因为弹头会在炮膛内部高速旋转,在而铅质配重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使整个转子体旋转,让雷管对准撞针和下面的装药。
当然,高速旋转时也会同时解锁撞针等结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因此,这种引信需要炮弹在膛内自旋来解锁,如果没有解锁,那么雷管和撞针以及爆炸装药之间是没有联通的,此时即使引信受到撞击也不会爆炸。
▲依靠弹头自旋解除保险的引信结构
炮弹引信脱保险不是都靠旋转,苏式的是通过引信上一个很巧妙地利用惯性的装置脱开保险的。这个装置的安全性高,打开的可靠性高,打开以后引信进入待发状态时,炮弹已经离开炮口几十米了,对炮手也是安全的。
从下面跟帖的附图里可以看出,有俄语解说的图没有通过旋转解保险的装置,英语解说里专门有通过旋转解保险的装置的解说。说明存在着至少两种解保险的装置。
这两种装置所利用的力,在这个具体例子里都是很大的,所以它的动作相当可靠。
题目想要问的应该是使用触发式引信(碰炸引信)的炮弹,在未击发状态引信受到撞击时会不会爆炸,额,先下个结论:不会爆炸。炮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引信在击发前是处于锁定(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信即使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撞击,也不可能引爆炮弹里面的装药,我们先来看一下触发引信的结构原理图:
▲某型触发引信结构简图
上图是一个触发引信的结构简图,注意看我在图中标记出来的几个关键结构:雷管、发火帽18和撞针19(数字表示图中的标号),这三个结构是引信引爆装药的关键,其大概过程为:当引信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撞针下压撞击发火帽,发火帽产生火花脉冲进一步激发下面的雷管,雷管再引爆弹头内部的装药。但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引信要先解除保险,为什么?因为处于保险状态的引信,内部的撞针和发火帽之间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并没有直接接触,而引信顶部还有个弹簧20顶着,这个弹簧的作用就是保证引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和发火帽接触。
▲引信的火帽部分结构
然后再来看引信的发火帽部分,如上图所示,中间红色那一小块就是发火帽,标号18,下面那个标号为8的用来固定发火帽的叫做惯性体(材质是一块沉重金属体),除此之外,发火帽和惯性体的外部还有保险套筒7和保险爪17,这两个零件的作用就是阻止惯性体往上运动,使发火帽不会与撞针接触,所以,撞针和发火帽之间不直接接触就是引信的保险状态。那么引信如何解开保险呢?大家再注意看保险爪抓钩的形状,是向外翻的,如下图所示,当炮弹被击发的时候,发射药的高压燃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弹头的速度从零加速到高速状态,在这个瞬间,保险套筒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后坐,即向后运动,然后被保险爪外翻的抓钩给抓住,此时,保险套筒、保险爪以及惯性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当炮弹出膛后,这个整体就会被保险套筒两边的弹簧6给顶起来,使发火帽和撞针接触,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击发状态。▲保险爪形状结构(抓钩外翻)
因此,炮弹的引信只有在发射瞬间那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才会被解锁,解锁后处于待击发的引信受到撞击时,撞针才会撞击发火帽,产生火花激发雷管,最终引爆弹头,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分别是引信发射前的保险状态和发射后的接触保险状态对比。最后顺带说一下,引信最前端的那个保险帽,其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保护引信之外,还能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大家看下图右侧,如果把这个保险帽去掉,那么弹头在撞击目标的瞬间,撞针就会被下压撞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弹头,此时撞针是有向下运动的;而给引信装上这个保险帽时,弹头在撞击目标的时候,撞针因为有保险帽的保护而不会被下压,此时是火帽部分(包括惯性体、套筒、保险爪)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击撞针,从而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可以让弹头穿透掩体打击内部的目标。
▲炮弹被引信起爆的过程以及保险帽的作用
前面说到的是靠径向惯性解锁的触发引信,题目中也提到了依靠旋转惯性解锁的,这种引信也有,直接看下图吧,中间倾斜的柱体是雷管(Detonator),旁边大一点的圆圈是铅质配重(Lead Counterweights),这个配重的作用有两个:
1:在日常运输中防止雷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避免和撞针对齐;
2:当炮弹被发射时,因为弹头会在炮膛内部高速旋转,在而铅质配重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使整个转子体旋转,让雷管对准撞针和下面的装药。
当然,高速旋转时也会同时解锁撞针等结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因此,这种引信需要炮弹在膛内自旋来解锁,如果没有解锁,那么雷管和撞针以及爆炸装药之间是没有联通的,此时即使引信受到撞击也不会爆炸。
▲依靠弹头自旋解除保险的引信结构
变形金刚
题目想要问的应该是使用触发式引信(碰炸引信)的炮弹,在未击发状态引信受到撞击时会不会爆炸,额,先下个结论:不会爆炸。炮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引信在击发前是处于锁定(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信即使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撞击,也不可能引爆炮弹里面的装药,我们先来看一下触发引信的结构原理图:
▲某型触发引信结构简图
上图是一个触发引信的结构简图,注意看我在图中标记出来的几个关键结构:雷管、发火帽18和撞针19(数字表示图中的标号),这三个结构是引信引爆装药的关键,其大概过程为:当引信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撞针下压撞击发火帽,发火帽产生火花脉冲进一步激发下面的雷管,雷管再引爆弹头内部的装药。但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引信要先解除保险,为什么?因为处于保险状态的引信,内部的撞针和发火帽之间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并没有直接接触,而引信顶部还有个弹簧20顶着,这个弹簧的作用就是保证引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和发火帽接触。
▲引信的火帽部分结构
然后再来看引信的发火帽部分,如上图所示,中间红色那一小块就是发火帽,标号18,下面那个标号为8的用来固定发火帽的叫做惯性体(材质是一块沉重金属体),除此之外,发火帽和惯性体的外部还有保险套筒7和保险爪17,这两个零件的作用就是阻止惯性体往上运动,使发火帽不会与撞针接触,所以,撞针和发火帽之间不直接接触就是引信的保险状态。那么引信如何解开保险呢?大家再注意看保险爪抓钩的形状,是向外翻的,如下图所示,当炮弹被击发的时候,发射药的高压燃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弹头的速度从零加速到高速状态,在这个瞬间,保险套筒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后坐,即向后运动,然后被保险爪外翻的抓钩给抓住,此时,保险套筒、保险爪以及惯性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当炮弹出膛后,这个整体就会被保险套筒两边的弹簧6给顶起来,使发火帽和撞针接触,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击发状态。▲保险爪形状结构(抓钩外翻)
因此,炮弹的引信只有在发射瞬间那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才会被解锁,解锁后处于待击发的引信受到撞击时,撞针才会撞击发火帽,产生火花激发雷管,最终引爆弹头,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分别是引信发射前的保险状态和发射后的接触保险状态对比。最后顺带说一下,引信最前端的那个保险帽,其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保护引信之外,还能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大家看下图右侧,如果把这个保险帽去掉,那么弹头在撞击目标的瞬间,撞针就会被下压撞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弹头,此时撞针是有向下运动的;而给引信装上这个保险帽时,弹头在撞击目标的时候,撞针因为有保险帽的保护而不会被下压,此时是火帽部分(包括惯性体、套筒、保险爪)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击撞针,从而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可以让弹头穿透掩体打击内部的目标。
▲炮弹被引信起爆的过程以及保险帽的作用
前面说到的是靠径向惯性解锁的触发引信,题目中也提到了依靠旋转惯性解锁的,这种引信也有,直接看下图吧,中间倾斜的柱体是雷管(Detonator),旁边大一点的圆圈是铅质配重(Lead Counterweights),这个配重的作用有两个:
1:在日常运输中防止雷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避免和撞针对齐;
2:当炮弹被发射时,因为弹头会在炮膛内部高速旋转,在而铅质配重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使整个转子体旋转,让雷管对准撞针和下面的装药。
当然,高速旋转时也会同时解锁撞针等结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因此,这种引信需要炮弹在膛内自旋来解锁,如果没有解锁,那么雷管和撞针以及爆炸装药之间是没有联通的,此时即使引信受到撞击也不会爆炸。
▲依靠弹头自旋解除保险的引信结构
山上往下扔可以
题目想要问的应该是使用触发式引信(碰炸引信)的炮弹,在未击发状态引信受到撞击时会不会爆炸,额,先下个结论:不会爆炸。炮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引信在击发前是处于锁定(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信即使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撞击,也不可能引爆炮弹里面的装药,我们先来看一下触发引信的结构原理图:
▲某型触发引信结构简图
上图是一个触发引信的结构简图,注意看我在图中标记出来的几个关键结构:雷管、发火帽18和撞针19(数字表示图中的标号),这三个结构是引信引爆装药的关键,其大概过程为:当引信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撞针下压撞击发火帽,发火帽产生火花脉冲进一步激发下面的雷管,雷管再引爆弹头内部的装药。但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引信要先解除保险,为什么?因为处于保险状态的引信,内部的撞针和发火帽之间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并没有直接接触,而引信顶部还有个弹簧20顶着,这个弹簧的作用就是保证引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和发火帽接触。
▲引信的火帽部分结构
然后再来看引信的发火帽部分,如上图所示,中间红色那一小块就是发火帽,标号18,下面那个标号为8的用来固定发火帽的叫做惯性体(材质是一块沉重金属体),除此之外,发火帽和惯性体的外部还有保险套筒7和保险爪17,这两个零件的作用就是阻止惯性体往上运动,使发火帽不会与撞针接触,所以,撞针和发火帽之间不直接接触就是引信的保险状态。那么引信如何解开保险呢?大家再注意看保险爪抓钩的形状,是向外翻的,如下图所示,当炮弹被击发的时候,发射药的高压燃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弹头的速度从零加速到高速状态,在这个瞬间,保险套筒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后坐,即向后运动,然后被保险爪外翻的抓钩给抓住,此时,保险套筒、保险爪以及惯性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当炮弹出膛后,这个整体就会被保险套筒两边的弹簧6给顶起来,使发火帽和撞针接触,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击发状态。▲保险爪形状结构(抓钩外翻)
因此,炮弹的引信只有在发射瞬间那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才会被解锁,解锁后处于待击发的引信受到撞击时,撞针才会撞击发火帽,产生火花激发雷管,最终引爆弹头,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分别是引信发射前的保险状态和发射后的接触保险状态对比。最后顺带说一下,引信最前端的那个保险帽,其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保护引信之外,还能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大家看下图右侧,如果把这个保险帽去掉,那么弹头在撞击目标的瞬间,撞针就会被下压撞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弹头,此时撞针是有向下运动的;而给引信装上这个保险帽时,弹头在撞击目标的时候,撞针因为有保险帽的保护而不会被下压,此时是火帽部分(包括惯性体、套筒、保险爪)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击撞针,从而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可以让弹头穿透掩体打击内部的目标。
▲炮弹被引信起爆的过程以及保险帽的作用
前面说到的是靠径向惯性解锁的触发引信,题目中也提到了依靠旋转惯性解锁的,这种引信也有,直接看下图吧,中间倾斜的柱体是雷管(Detonator),旁边大一点的圆圈是铅质配重(Lead Counterweights),这个配重的作用有两个:
1:在日常运输中防止雷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避免和撞针对齐;
2:当炮弹被发射时,因为弹头会在炮膛内部高速旋转,在而铅质配重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使整个转子体旋转,让雷管对准撞针和下面的装药。
当然,高速旋转时也会同时解锁撞针等结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因此,这种引信需要炮弹在膛内自旋来解锁,如果没有解锁,那么雷管和撞针以及爆炸装药之间是没有联通的,此时即使引信受到撞击也不会爆炸。
▲依靠弹头自旋解除保险的引信结构
防御来袭的肩扛导弹比如40火
题目想要问的应该是使用触发式引信(碰炸引信)的炮弹,在未击发状态引信受到撞击时会不会爆炸,额,先下个结论:不会爆炸。炮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引信在击发前是处于锁定(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信即使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撞击,也不可能引爆炮弹里面的装药,我们先来看一下触发引信的结构原理图:
▲某型触发引信结构简图
上图是一个触发引信的结构简图,注意看我在图中标记出来的几个关键结构:雷管、发火帽18和撞针19(数字表示图中的标号),这三个结构是引信引爆装药的关键,其大概过程为:当引信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撞针下压撞击发火帽,发火帽产生火花脉冲进一步激发下面的雷管,雷管再引爆弹头内部的装药。但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引信要先解除保险,为什么?因为处于保险状态的引信,内部的撞针和发火帽之间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并没有直接接触,而引信顶部还有个弹簧20顶着,这个弹簧的作用就是保证引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和发火帽接触。
▲引信的火帽部分结构
然后再来看引信的发火帽部分,如上图所示,中间红色那一小块就是发火帽,标号18,下面那个标号为8的用来固定发火帽的叫做惯性体(材质是一块沉重金属体),除此之外,发火帽和惯性体的外部还有保险套筒7和保险爪17,这两个零件的作用就是阻止惯性体往上运动,使发火帽不会与撞针接触,所以,撞针和发火帽之间不直接接触就是引信的保险状态。那么引信如何解开保险呢?大家再注意看保险爪抓钩的形状,是向外翻的,如下图所示,当炮弹被击发的时候,发射药的高压燃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弹头的速度从零加速到高速状态,在这个瞬间,保险套筒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后坐,即向后运动,然后被保险爪外翻的抓钩给抓住,此时,保险套筒、保险爪以及惯性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当炮弹出膛后,这个整体就会被保险套筒两边的弹簧6给顶起来,使发火帽和撞针接触,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击发状态。▲保险爪形状结构(抓钩外翻)
因此,炮弹的引信只有在发射瞬间那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才会被解锁,解锁后处于待击发的引信受到撞击时,撞针才会撞击发火帽,产生火花激发雷管,最终引爆弹头,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分别是引信发射前的保险状态和发射后的接触保险状态对比。最后顺带说一下,引信最前端的那个保险帽,其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保护引信之外,还能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大家看下图右侧,如果把这个保险帽去掉,那么弹头在撞击目标的瞬间,撞针就会被下压撞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弹头,此时撞针是有向下运动的;而给引信装上这个保险帽时,弹头在撞击目标的时候,撞针因为有保险帽的保护而不会被下压,此时是火帽部分(包括惯性体、套筒、保险爪)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击撞针,从而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可以让弹头穿透掩体打击内部的目标。
▲炮弹被引信起爆的过程以及保险帽的作用
前面说到的是靠径向惯性解锁的触发引信,题目中也提到了依靠旋转惯性解锁的,这种引信也有,直接看下图吧,中间倾斜的柱体是雷管(Detonator),旁边大一点的圆圈是铅质配重(Lead Counterweights),这个配重的作用有两个:
1:在日常运输中防止雷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避免和撞针对齐;
2:当炮弹被发射时,因为弹头会在炮膛内部高速旋转,在而铅质配重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使整个转子体旋转,让雷管对准撞针和下面的装药。
当然,高速旋转时也会同时解锁撞针等结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因此,这种引信需要炮弹在膛内自旋来解锁,如果没有解锁,那么雷管和撞针以及爆炸装药之间是没有联通的,此时即使引信受到撞击也不会爆炸。
▲依靠弹头自旋解除保险的引信结构
炮弹引信脱保险不是都靠旋转,苏式的是通过引信上一个很巧妙地利用惯性的装置脱开保险的。这个装置的安全性高,打开的可靠性高,打开以后引信进入待发状态时,炮弹已经离开炮口几十米了,对炮手也是安全的。
从下面跟帖的附图里可以看出,有俄语解说的图没有通过旋转解保险的装置,英语解说里专门有通过旋转解保险的装置的解说。说明存在着至少两种解保险的装置。
这两种装置所利用的力,在这个具体例子里都是很大的,所以它的动作相当可靠。
题目想要问的应该是使用触发式引信(碰炸引信)的炮弹,在未击发状态引信受到撞击时会不会爆炸,额,先下个结论:不会爆炸。炮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引信在击发前是处于锁定(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信即使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撞击,也不可能引爆炮弹里面的装药,我们先来看一下触发引信的结构原理图:
▲某型触发引信结构简图
上图是一个触发引信的结构简图,注意看我在图中标记出来的几个关键结构:雷管、发火帽18和撞针19(数字表示图中的标号),这三个结构是引信引爆装药的关键,其大概过程为:当引信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撞针下压撞击发火帽,发火帽产生火花脉冲进一步激发下面的雷管,雷管再引爆弹头内部的装药。但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引信要先解除保险,为什么?因为处于保险状态的引信,内部的撞针和发火帽之间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并没有直接接触,而引信顶部还有个弹簧20顶着,这个弹簧的作用就是保证引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和发火帽接触。
▲引信的火帽部分结构
然后再来看引信的发火帽部分,如上图所示,中间红色那一小块就是发火帽,标号18,下面那个标号为8的用来固定发火帽的叫做惯性体(材质是一块沉重金属体),除此之外,发火帽和惯性体的外部还有保险套筒7和保险爪17,这两个零件的作用就是阻止惯性体往上运动,使发火帽不会与撞针接触,所以,撞针和发火帽之间不直接接触就是引信的保险状态。那么引信如何解开保险呢?大家再注意看保险爪抓钩的形状,是向外翻的,如下图所示,当炮弹被击发的时候,发射药的高压燃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弹头的速度从零加速到高速状态,在这个瞬间,保险套筒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后坐,即向后运动,然后被保险爪外翻的抓钩给抓住,此时,保险套筒、保险爪以及惯性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当炮弹出膛后,这个整体就会被保险套筒两边的弹簧6给顶起来,使发火帽和撞针接触,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击发状态。▲保险爪形状结构(抓钩外翻)
因此,炮弹的引信只有在发射瞬间那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才会被解锁,解锁后处于待击发的引信受到撞击时,撞针才会撞击发火帽,产生火花激发雷管,最终引爆弹头,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分别是引信发射前的保险状态和发射后的接触保险状态对比。最后顺带说一下,引信最前端的那个保险帽,其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保护引信之外,还能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大家看下图右侧,如果把这个保险帽去掉,那么弹头在撞击目标的瞬间,撞针就会被下压撞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弹头,此时撞针是有向下运动的;而给引信装上这个保险帽时,弹头在撞击目标的时候,撞针因为有保险帽的保护而不会被下压,此时是火帽部分(包括惯性体、套筒、保险爪)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击撞针,从而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可以让弹头穿透掩体打击内部的目标。
▲炮弹被引信起爆的过程以及保险帽的作用
前面说到的是靠径向惯性解锁的触发引信,题目中也提到了依靠旋转惯性解锁的,这种引信也有,直接看下图吧,中间倾斜的柱体是雷管(Detonator),旁边大一点的圆圈是铅质配重(Lead Counterweights),这个配重的作用有两个:
1:在日常运输中防止雷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避免和撞针对齐;
2:当炮弹被发射时,因为弹头会在炮膛内部高速旋转,在而铅质配重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使整个转子体旋转,让雷管对准撞针和下面的装药。
当然,高速旋转时也会同时解锁撞针等结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因此,这种引信需要炮弹在膛内自旋来解锁,如果没有解锁,那么雷管和撞针以及爆炸装药之间是没有联通的,此时即使引信受到撞击也不会爆炸。
▲依靠弹头自旋解除保险的引信结构
变形金刚
题目想要问的应该是使用触发式引信(碰炸引信)的炮弹,在未击发状态引信受到撞击时会不会爆炸,额,先下个结论:不会爆炸。炮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引信在击发前是处于锁定(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信即使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撞击,也不可能引爆炮弹里面的装药,我们先来看一下触发引信的结构原理图:
▲某型触发引信结构简图
上图是一个触发引信的结构简图,注意看我在图中标记出来的几个关键结构:雷管、发火帽18和撞针19(数字表示图中的标号),这三个结构是引信引爆装药的关键,其大概过程为:当引信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撞针下压撞击发火帽,发火帽产生火花脉冲进一步激发下面的雷管,雷管再引爆弹头内部的装药。但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引信要先解除保险,为什么?因为处于保险状态的引信,内部的撞针和发火帽之间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并没有直接接触,而引信顶部还有个弹簧20顶着,这个弹簧的作用就是保证引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和发火帽接触。
▲引信的火帽部分结构
然后再来看引信的发火帽部分,如上图所示,中间红色那一小块就是发火帽,标号18,下面那个标号为8的用来固定发火帽的叫做惯性体(材质是一块沉重金属体),除此之外,发火帽和惯性体的外部还有保险套筒7和保险爪17,这两个零件的作用就是阻止惯性体往上运动,使发火帽不会与撞针接触,所以,撞针和发火帽之间不直接接触就是引信的保险状态。那么引信如何解开保险呢?大家再注意看保险爪抓钩的形状,是向外翻的,如下图所示,当炮弹被击发的时候,发射药的高压燃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弹头的速度从零加速到高速状态,在这个瞬间,保险套筒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后坐,即向后运动,然后被保险爪外翻的抓钩给抓住,此时,保险套筒、保险爪以及惯性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当炮弹出膛后,这个整体就会被保险套筒两边的弹簧6给顶起来,使发火帽和撞针接触,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击发状态。▲保险爪形状结构(抓钩外翻)
因此,炮弹的引信只有在发射瞬间那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才会被解锁,解锁后处于待击发的引信受到撞击时,撞针才会撞击发火帽,产生火花激发雷管,最终引爆弹头,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分别是引信发射前的保险状态和发射后的接触保险状态对比。最后顺带说一下,引信最前端的那个保险帽,其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保护引信之外,还能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大家看下图右侧,如果把这个保险帽去掉,那么弹头在撞击目标的瞬间,撞针就会被下压撞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弹头,此时撞针是有向下运动的;而给引信装上这个保险帽时,弹头在撞击目标的时候,撞针因为有保险帽的保护而不会被下压,此时是火帽部分(包括惯性体、套筒、保险爪)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击撞针,从而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可以让弹头穿透掩体打击内部的目标。
▲炮弹被引信起爆的过程以及保险帽的作用
前面说到的是靠径向惯性解锁的触发引信,题目中也提到了依靠旋转惯性解锁的,这种引信也有,直接看下图吧,中间倾斜的柱体是雷管(Detonator),旁边大一点的圆圈是铅质配重(Lead Counterweights),这个配重的作用有两个:
1:在日常运输中防止雷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避免和撞针对齐;
2:当炮弹被发射时,因为弹头会在炮膛内部高速旋转,在而铅质配重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使整个转子体旋转,让雷管对准撞针和下面的装药。
当然,高速旋转时也会同时解锁撞针等结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因此,这种引信需要炮弹在膛内自旋来解锁,如果没有解锁,那么雷管和撞针以及爆炸装药之间是没有联通的,此时即使引信受到撞击也不会爆炸。
▲依靠弹头自旋解除保险的引信结构
山上往下扔可以
题目想要问的应该是使用触发式引信(碰炸引信)的炮弹,在未击发状态引信受到撞击时会不会爆炸,额,先下个结论:不会爆炸。炮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引信在击发前是处于锁定(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信即使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撞击,也不可能引爆炮弹里面的装药,我们先来看一下触发引信的结构原理图:
▲某型触发引信结构简图
上图是一个触发引信的结构简图,注意看我在图中标记出来的几个关键结构:雷管、发火帽18和撞针19(数字表示图中的标号),这三个结构是引信引爆装药的关键,其大概过程为:当引信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撞针下压撞击发火帽,发火帽产生火花脉冲进一步激发下面的雷管,雷管再引爆弹头内部的装药。但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引信要先解除保险,为什么?因为处于保险状态的引信,内部的撞针和发火帽之间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并没有直接接触,而引信顶部还有个弹簧20顶着,这个弹簧的作用就是保证引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和发火帽接触。
▲引信的火帽部分结构
然后再来看引信的发火帽部分,如上图所示,中间红色那一小块就是发火帽,标号18,下面那个标号为8的用来固定发火帽的叫做惯性体(材质是一块沉重金属体),除此之外,发火帽和惯性体的外部还有保险套筒7和保险爪17,这两个零件的作用就是阻止惯性体往上运动,使发火帽不会与撞针接触,所以,撞针和发火帽之间不直接接触就是引信的保险状态。那么引信如何解开保险呢?大家再注意看保险爪抓钩的形状,是向外翻的,如下图所示,当炮弹被击发的时候,发射药的高压燃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弹头的速度从零加速到高速状态,在这个瞬间,保险套筒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后坐,即向后运动,然后被保险爪外翻的抓钩给抓住,此时,保险套筒、保险爪以及惯性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当炮弹出膛后,这个整体就会被保险套筒两边的弹簧6给顶起来,使发火帽和撞针接触,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击发状态。▲保险爪形状结构(抓钩外翻)
因此,炮弹的引信只有在发射瞬间那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才会被解锁,解锁后处于待击发的引信受到撞击时,撞针才会撞击发火帽,产生火花激发雷管,最终引爆弹头,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分别是引信发射前的保险状态和发射后的接触保险状态对比。最后顺带说一下,引信最前端的那个保险帽,其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保护引信之外,还能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大家看下图右侧,如果把这个保险帽去掉,那么弹头在撞击目标的瞬间,撞针就会被下压撞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弹头,此时撞针是有向下运动的;而给引信装上这个保险帽时,弹头在撞击目标的时候,撞针因为有保险帽的保护而不会被下压,此时是火帽部分(包括惯性体、套筒、保险爪)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击撞针,从而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可以让弹头穿透掩体打击内部的目标。
▲炮弹被引信起爆的过程以及保险帽的作用
前面说到的是靠径向惯性解锁的触发引信,题目中也提到了依靠旋转惯性解锁的,这种引信也有,直接看下图吧,中间倾斜的柱体是雷管(Detonator),旁边大一点的圆圈是铅质配重(Lead Counterweights),这个配重的作用有两个:
1:在日常运输中防止雷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避免和撞针对齐;
2:当炮弹被发射时,因为弹头会在炮膛内部高速旋转,在而铅质配重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使整个转子体旋转,让雷管对准撞针和下面的装药。
当然,高速旋转时也会同时解锁撞针等结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因此,这种引信需要炮弹在膛内自旋来解锁,如果没有解锁,那么雷管和撞针以及爆炸装药之间是没有联通的,此时即使引信受到撞击也不会爆炸。
▲依靠弹头自旋解除保险的引信结构
防御来袭的肩扛导弹比如40火
题目想要问的应该是使用触发式引信(碰炸引信)的炮弹,在未击发状态引信受到撞击时会不会爆炸,额,先下个结论:不会爆炸。炮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引信在击发前是处于锁定(保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引信即使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撞击,也不可能引爆炮弹里面的装药,我们先来看一下触发引信的结构原理图:
▲某型触发引信结构简图
上图是一个触发引信的结构简图,注意看我在图中标记出来的几个关键结构:雷管、发火帽18和撞针19(数字表示图中的标号),这三个结构是引信引爆装药的关键,其大概过程为:当引信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撞针下压撞击发火帽,发火帽产生火花脉冲进一步激发下面的雷管,雷管再引爆弹头内部的装药。但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引信要先解除保险,为什么?因为处于保险状态的引信,内部的撞针和发火帽之间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并没有直接接触,而引信顶部还有个弹簧20顶着,这个弹簧的作用就是保证引信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和发火帽接触。
▲引信的火帽部分结构
然后再来看引信的发火帽部分,如上图所示,中间红色那一小块就是发火帽,标号18,下面那个标号为8的用来固定发火帽的叫做惯性体(材质是一块沉重金属体),除此之外,发火帽和惯性体的外部还有保险套筒7和保险爪17,这两个零件的作用就是阻止惯性体往上运动,使发火帽不会与撞针接触,所以,撞针和发火帽之间不直接接触就是引信的保险状态。那么引信如何解开保险呢?大家再注意看保险爪抓钩的形状,是向外翻的,如下图所示,当炮弹被击发的时候,发射药的高压燃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弹头的速度从零加速到高速状态,在这个瞬间,保险套筒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后坐,即向后运动,然后被保险爪外翻的抓钩给抓住,此时,保险套筒、保险爪以及惯性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而当炮弹出膛后,这个整体就会被保险套筒两边的弹簧6给顶起来,使发火帽和撞针接触,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击发状态。▲保险爪形状结构(抓钩外翻)
因此,炮弹的引信只有在发射瞬间那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才会被解锁,解锁后处于待击发的引信受到撞击时,撞针才会撞击发火帽,产生火花激发雷管,最终引爆弹头,如下图中的左侧所示,分别是引信发射前的保险状态和发射后的接触保险状态对比。最后顺带说一下,引信最前端的那个保险帽,其作用除了可以在日常保护引信之外,还能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大家看下图右侧,如果把这个保险帽去掉,那么弹头在撞击目标的瞬间,撞针就会被下压撞击发火帽,从而引爆弹头,此时撞针是有向下运动的;而给引信装上这个保险帽时,弹头在撞击目标的时候,撞针因为有保险帽的保护而不会被下压,此时是火帽部分(包括惯性体、套筒、保险爪)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击撞针,从而起到短延时的作用,可以让弹头穿透掩体打击内部的目标。
▲炮弹被引信起爆的过程以及保险帽的作用
前面说到的是靠径向惯性解锁的触发引信,题目中也提到了依靠旋转惯性解锁的,这种引信也有,直接看下图吧,中间倾斜的柱体是雷管(Detonator),旁边大一点的圆圈是铅质配重(Lead Counterweights),这个配重的作用有两个:
1:在日常运输中防止雷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避免和撞针对齐;
2:当炮弹被发射时,因为弹头会在炮膛内部高速旋转,在而铅质配重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使整个转子体旋转,让雷管对准撞针和下面的装药。
当然,高速旋转时也会同时解锁撞针等结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因此,这种引信需要炮弹在膛内自旋来解锁,如果没有解锁,那么雷管和撞针以及爆炸装药之间是没有联通的,此时即使引信受到撞击也不会爆炸。
▲依靠弹头自旋解除保险的引信结构
这个场景大家是相当熟悉了,这是《战狼2》中的一个片段。 钢丝床垫挡火箭弹是有其现实来源的,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夸张。早在二战时期,苏联坦克为了应对无处不在的德国“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的威胁,就直接把钢丝床焊在了坦克周围,大大减轻了“铁拳”的致命威胁,这也是现代格栅装甲的雏形。
挂着钢丝床的T34
装备格栅装甲的装甲车
现代主战坦克一般不挂这种格栅装甲,主要应用在一些防护能力差的轮式装甲车和轻装甲车辆上,而防御的对象大多是RPG7一类的反坦克火箭筒,而这类武器一般使用破甲战斗部,并且是压电陶瓷引信,弹头一旦卡在格栅装甲的空隙中就无法引爆,而弹头撞击在格栅装甲的钢条上引起爆炸,因为格栅装甲与车体有一定间距,也能有效缓解破甲战斗部的高速金属射流对车体装甲的侵彻,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格栅装甲只能对破甲弹有一定防御效果,而对于动能穿甲弹来说一点用没有。从装甲车薄弱的装甲来看,即便有格栅装甲的保护,实实在在的挨上一发破甲弹也不是闹着玩的,聊胜于无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