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教师,救救教育——应试教育下的疯狂作业和如潮补课,该结束了。
眼下的中国教育,确实有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 疯狂的作业、如潮的补课、尴尬的教师…,我觉得可能是中国目前基础教育的突出表现 。究其根源,肯定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学校、教师及社会的无奈选择。
先说疯狂的作业 。
要不要做作业?没人说不能有作业。 作业,是学习的必要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就不能没有作业,是学生,就不可能不做作业。但作业,现在成了学校、学生、家长及教育的突出问题,年年喊、月月喊减轻学生负担,减少作业量,但至今没有减下来,甚至可以说是有增无减。
布置什么作业?仁者见仁,可能教育界也不一定有统一的观点。这要看做作业的内容和目的。为了巩固知识点,可以读、写知识点,而且可以读写多次。一次肯定是不行不,尤其是小学生,我小时,一个字写二行最多。我觉得也适量。但有些小学生作业,一个字写一篇,就太多了。纯粹量的增加,没有必要。作业可以是以能力培养为目的。我听一个学者说他在美国小学上学的孩子,一次老师布置了的一个作业是谈谈你所在国家的饮食文化,这叫中国小学生可能无法回答。中国的小学生知道面皮、面条,但叫他说饮食文化就太空太大。但他的孩子从网上搜集资料写了一篇论文。
布置多少作业 ?中国的学生作业多,是由于内容多。现在中国小学的授课内容,有些是以前中学的,或在国外是中学的。中学的内容有些大学的,或在国外是大学的。中国的学生在国外考试,普遍很好。为什么内容多,因为中考、高考考的广,考的多,考的深。老师就布置的多、广、深。老师喜欢多布置吗?老师要职称,老师要生存。其实老师很讨厌这么多作业。
结论: 说了半天,都是中考、高考惹的祸,都是升学率惹的祸。中考、高考是方向:你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老师就布置什么,这就是作业多的原因。别再骂老师了,作业多的根源不在老师。
小学生地铁上写作业
再说如潮的补课。说了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迎忍而解了。在现有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学校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升学的需要,于是校外培训机构及校外补课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地。这类校外培训机构,最有代表性的有艺术类和文化类。艺术类只所以红火,是因为中考有艺术体育类加分项;文化类红火是由于学校教育不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要,如学习差的学生和需要提高的学生。学习跟不上,老师批评,家长怕掉队,赶紧找人补,有的找老师补,但老师不能名正言顺补,而且校内老师精力有限,补习的人数有限,于是校外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结论:取消体育文艺类特长加分,改革中考高考体制,补课就会失去存在或大量存在的土壤。
补习班,苦了谁?
最后说尴尬的教师。
只所以说尴尬,是因为作业也好,补课也好,都与教师绕不开。
作业是老师布置的,家长总说老师布置这么多作业,社会也将老师放到前台,接受家长和社会的“批判”。但凭心而论,老师想布置很多作业吗?肯定不是,以前的老师怎么不布置这么多的作业?如果你是老师,每天要批改好几个班的作业,你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但老师没有办法,老师要生存,老师要工作,老师要职称。
关于补课,老师也处于“风口浪尖”。最早的补课是从校内老师开始的,现在也有,将来也不会断绝。但一提到教师补课,社会则千夫所指。凭心而论,大部分教师是好的,绝对不会大量存在课上不讲课下补课的现象。即使有些老师补课,也是利用业余时间,或给同学、老乡、朋友的孩子补课,一般也无偿,有时对方送点“土特产”而己或吃顿饭。这样的补课,老师内心也是不得己的,没有当过老师的人很难体会给学习尤其是对差生补课的辛苦。我们反对少数老师热衷于补课挣钱,但这确实与多数老师没有关系。大多数老师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下班补课。
背着孩止批改作业,她情愿吗
总结:疯狂的作业、如潮的补课、尴尬的教师,是当下基础教育的突出问题。其根本危害是重视“知识”而不重视能力,不重视品行。知识可以靠疯狂作业和补课完成,那培养人只有知识吗?教育只重视知识吗?要“破题”,可以从局部解决问题,如对作业精简,尽量在学校完成等,补课方面,可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管理,对热衷于课外补课的老师予以处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但要根本解决问题,简单的行政管理肯定不行的,那样只能解决“表面”,只能使补课“转入地下”。要“大破”,则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疯狂作业及如潮补课的根源。还教师以正常,还教育以正轨。
真正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不改变以升学率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一切的改革,只是皮毛。
现在是自由的社会 可以自由选择 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绝对平等 别去抱怨 能补则补。不补则不补 没有必要非得强制吃得起鲍鱼的去吃地瓜。
救救教师,救救教育——应试教育下的疯狂作业和如潮补课,该结束了。
眼下的中国教育,确实有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 疯狂的作业、如潮的补课、尴尬的教师…,我觉得可能是中国目前基础教育的突出表现 。究其根源,肯定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学校、教师及社会的无奈选择。
先说疯狂的作业 。
要不要做作业?没人说不能有作业。 作业,是学习的必要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就不能没有作业,是学生,就不可能不做作业。但作业,现在成了学校、学生、家长及教育的突出问题,年年喊、月月喊减轻学生负担,减少作业量,但至今没有减下来,甚至可以说是有增无减。
布置什么作业?仁者见仁,可能教育界也不一定有统一的观点。这要看做作业的内容和目的。为了巩固知识点,可以读、写知识点,而且可以读写多次。一次肯定是不行不,尤其是小学生,我小时,一个字写二行最多。我觉得也适量。但有些小学生作业,一个字写一篇,就太多了。纯粹量的增加,没有必要。作业可以是以能力培养为目的。我听一个学者说他在美国小学上学的孩子,一次老师布置了的一个作业是谈谈你所在国家的饮食文化,这叫中国小学生可能无法回答。中国的小学生知道面皮、面条,但叫他说饮食文化就太空太大。但他的孩子从网上搜集资料写了一篇论文。
布置多少作业 ?中国的学生作业多,是由于内容多。现在中国小学的授课内容,有些是以前中学的,或在国外是中学的。中学的内容有些大学的,或在国外是大学的。中国的学生在国外考试,普遍很好。为什么内容多,因为中考、高考考的广,考的多,考的深。老师就布置的多、广、深。老师喜欢多布置吗?老师要职称,老师要生存。其实老师很讨厌这么多作业。
结论: 说了半天,都是中考、高考惹的祸,都是升学率惹的祸。中考、高考是方向:你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老师就布置什么,这就是作业多的原因。别再骂老师了,作业多的根源不在老师。
小学生地铁上写作业
再说如潮的补课。说了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迎忍而解了。在现有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学校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升学的需要,于是校外培训机构及校外补课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地。这类校外培训机构,最有代表性的有艺术类和文化类。艺术类只所以红火,是因为中考有艺术体育类加分项;文化类红火是由于学校教育不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要,如学习差的学生和需要提高的学生。学习跟不上,老师批评,家长怕掉队,赶紧找人补,有的找老师补,但老师不能名正言顺补,而且校内老师精力有限,补习的人数有限,于是校外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结论:取消体育文艺类特长加分,改革中考高考体制,补课就会失去存在或大量存在的土壤。
补习班,苦了谁?
最后说尴尬的教师。
只所以说尴尬,是因为作业也好,补课也好,都与教师绕不开。
作业是老师布置的,家长总说老师布置这么多作业,社会也将老师放到前台,接受家长和社会的“批判”。但凭心而论,老师想布置很多作业吗?肯定不是,以前的老师怎么不布置这么多的作业?如果你是老师,每天要批改好几个班的作业,你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但老师没有办法,老师要生存,老师要工作,老师要职称。
关于补课,老师也处于“风口浪尖”。最早的补课是从校内老师开始的,现在也有,将来也不会断绝。但一提到教师补课,社会则千夫所指。凭心而论,大部分教师是好的,绝对不会大量存在课上不讲课下补课的现象。即使有些老师补课,也是利用业余时间,或给同学、老乡、朋友的孩子补课,一般也无偿,有时对方送点“土特产”而己或吃顿饭。这样的补课,老师内心也是不得己的,没有当过老师的人很难体会给学习尤其是对差生补课的辛苦。我们反对少数老师热衷于补课挣钱,但这确实与多数老师没有关系。大多数老师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下班补课。
背着孩止批改作业,她情愿吗
总结:疯狂的作业、如潮的补课、尴尬的教师,是当下基础教育的突出问题。其根本危害是重视“知识”而不重视能力,不重视品行。知识可以靠疯狂作业和补课完成,那培养人只有知识吗?教育只重视知识吗?要“破题”,可以从局部解决问题,如对作业精简,尽量在学校完成等,补课方面,可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管理,对热衷于课外补课的老师予以处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但要根本解决问题,简单的行政管理肯定不行的,那样只能解决“表面”,只能使补课“转入地下”。要“大破”,则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疯狂作业及如潮补课的根源。还教师以正常,还教育以正轨。
真正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不改变以升学率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一切的改革,只是皮毛。
现在是自由的社会 可以自由选择 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绝对平等 别去抱怨 能补则补。不补则不补 没有必要非得强制吃得起鲍鱼的去吃地瓜。
救救教师,救救教育——应试教育下的疯狂作业和如潮补课,该结束了。
眼下的中国教育,确实有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 疯狂的作业、如潮的补课、尴尬的教师…,我觉得可能是中国目前基础教育的突出表现 。究其根源,肯定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学校、教师及社会的无奈选择。
先说疯狂的作业 。
要不要做作业?没人说不能有作业。 作业,是学习的必要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就不能没有作业,是学生,就不可能不做作业。但作业,现在成了学校、学生、家长及教育的突出问题,年年喊、月月喊减轻学生负担,减少作业量,但至今没有减下来,甚至可以说是有增无减。
布置什么作业?仁者见仁,可能教育界也不一定有统一的观点。这要看做作业的内容和目的。为了巩固知识点,可以读、写知识点,而且可以读写多次。一次肯定是不行不,尤其是小学生,我小时,一个字写二行最多。我觉得也适量。但有些小学生作业,一个字写一篇,就太多了。纯粹量的增加,没有必要。作业可以是以能力培养为目的。我听一个学者说他在美国小学上学的孩子,一次老师布置了的一个作业是谈谈你所在国家的饮食文化,这叫中国小学生可能无法回答。中国的小学生知道面皮、面条,但叫他说饮食文化就太空太大。但他的孩子从网上搜集资料写了一篇论文。
布置多少作业 ?中国的学生作业多,是由于内容多。现在中国小学的授课内容,有些是以前中学的,或在国外是中学的。中学的内容有些大学的,或在国外是大学的。中国的学生在国外考试,普遍很好。为什么内容多,因为中考、高考考的广,考的多,考的深。老师就布置的多、广、深。老师喜欢多布置吗?老师要职称,老师要生存。其实老师很讨厌这么多作业。
结论: 说了半天,都是中考、高考惹的祸,都是升学率惹的祸。中考、高考是方向:你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老师就布置什么,这就是作业多的原因。别再骂老师了,作业多的根源不在老师。
小学生地铁上写作业
再说如潮的补课。说了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迎忍而解了。在现有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学校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升学的需要,于是校外培训机构及校外补课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地。这类校外培训机构,最有代表性的有艺术类和文化类。艺术类只所以红火,是因为中考有艺术体育类加分项;文化类红火是由于学校教育不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要,如学习差的学生和需要提高的学生。学习跟不上,老师批评,家长怕掉队,赶紧找人补,有的找老师补,但老师不能名正言顺补,而且校内老师精力有限,补习的人数有限,于是校外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结论:取消体育文艺类特长加分,改革中考高考体制,补课就会失去存在或大量存在的土壤。
补习班,苦了谁?
最后说尴尬的教师。
只所以说尴尬,是因为作业也好,补课也好,都与教师绕不开。
作业是老师布置的,家长总说老师布置这么多作业,社会也将老师放到前台,接受家长和社会的“批判”。但凭心而论,老师想布置很多作业吗?肯定不是,以前的老师怎么不布置这么多的作业?如果你是老师,每天要批改好几个班的作业,你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但老师没有办法,老师要生存,老师要工作,老师要职称。
关于补课,老师也处于“风口浪尖”。最早的补课是从校内老师开始的,现在也有,将来也不会断绝。但一提到教师补课,社会则千夫所指。凭心而论,大部分教师是好的,绝对不会大量存在课上不讲课下补课的现象。即使有些老师补课,也是利用业余时间,或给同学、老乡、朋友的孩子补课,一般也无偿,有时对方送点“土特产”而己或吃顿饭。这样的补课,老师内心也是不得己的,没有当过老师的人很难体会给学习尤其是对差生补课的辛苦。我们反对少数老师热衷于补课挣钱,但这确实与多数老师没有关系。大多数老师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下班补课。
背着孩止批改作业,她情愿吗
总结:疯狂的作业、如潮的补课、尴尬的教师,是当下基础教育的突出问题。其根本危害是重视“知识”而不重视能力,不重视品行。知识可以靠疯狂作业和补课完成,那培养人只有知识吗?教育只重视知识吗?要“破题”,可以从局部解决问题,如对作业精简,尽量在学校完成等,补课方面,可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管理,对热衷于课外补课的老师予以处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但要根本解决问题,简单的行政管理肯定不行的,那样只能解决“表面”,只能使补课“转入地下”。要“大破”,则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疯狂作业及如潮补课的根源。还教师以正常,还教育以正轨。
真正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不改变以升学率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一切的改革,只是皮毛。
狂热行动吧 里面的霸王色对撞很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