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答一波
最近又刷了一遍《鬼子来了》细数数里边的细节
细节一:马大三门口对联。暗示与小寡妇无名无分。
这副对联有个典故:明代礼部侍郎程敏政自幼聪慧过人,名声在外,宰相李贤想招他做女婿,就请他吃饭,指着桌上的菜出了一个上联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程敏政对出下联“有杏不需梅(有幸不需媒)”
细节二:将翻译官跟花屋丢给马大三的“我”是谁。
(敲门)“谁呀?”
“我”
“谁来取他俩啊”
“我”
“那要是出事了找谁?”
“你!”。
暗示了统治阶级和奴隶之间的交流,奴隶却不得不接受。
细节三:驴上了带着日本国旗头箍的马。花屋这个所谓的日本军人被中国农民囚禁半年。暗喻日本军人被羞辱了
细节四:人物名字从一到八。分别是一刀刘,二脖子,马大三,四表姐夫,五舅姥爷,六旺,七爷,八婶子。缺九(久)无十(圆满)暗示最后全村人无一幸免。
细节五:马大三被捕后。镜头给到小驴子,凑到母驴的肚子下面想要吃奶,母驴子给了它一蹄子。暗喻中国军官对待自己的子民自己都不爱护。
细节六:国民党军官身后的外国佬保镖。暗示当时的国民政府也被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中。
细节七:说书人。这两位说书艺人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他们只有生存的自觉,毫无政治立场,宣扬中日亲善,“打是喜欢骂是爱,八格牙路我不见怪”;二战结束后“盟军是中英美苏,大哥是我中华民族”。对马大三的悲剧,他们没有任何道德上的评价,而是从“审美”上认为这是个好故事,要写成段子。
细节八:马大三被砍头。这里有多个细节。
花屋弹掉马大三脖颈上的蚂蚁,暗示人命如草芥,且不如蝼蚁
花屋犹豫不决,在马大三看了他一眼才下定决心挥刀。从马大三含笑九泉来看,此处应该是马大三给他的是求解脱的眼神。
马大三头颅落地之后滚转九圈,对着花屋眨眼三下,嘴角上翘。对应之前四表姐夫吹嘘一刀刘所砍之人含笑九泉的描述。
细节九:所有村民里唯一一个清醒的疯子:七爷。暗示清醒的人是占少数的,且被“炕”所束缚着,其行径与大部分人愚昧奴性不知反抗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因此被叫成疯子。影片结束七爷也是用枪打死一个鬼子,用手拧巴死一个鬼子。也算称了他的愿。
细节十:影片黑白与彩色的转化。暗示马大三对那个非黑即白的世界失望了,也是马大三的解脱
PS:此篇回答的细节数量有九有十。
求关注哦!关注必回粉!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答案有很多,就我个人感觉而言,最喜欢的周星驰电影里,有很多值得推敲的细节。比如经典的西游系列电影,《大话西游》到《西游之降魔篇》中间相隔十八年,从主演到导演,十八年前至尊宝那句脍炙人口的爱情圣经:如果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十八年后,星爷借唐僧之口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几部西游系列电影,主题曲一直都是那首感动无数人的《一生所爱》,只是国语版的歌词多了一句:从前直到现在,爱、还在!
细细品味,这是星爷的情怀,也是我们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