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天王”作为演唱俱佳的多栖天王,从出道伊始便备受关注。纵使这么多年过去,他们至今仍旧活跃在娱乐圈。除张学友一直坚持在音乐事业上深耕以外,郭富城、黎明和刘德华很显然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影视上来。所以,关于三人在演技上的优劣、作品的多寡、获奖的多少、贡献的大小等等比较、争论一直甚嚣尘上。同样是著名演员,郭富城、黎明、刘德华,哪个对中国电影的贡献更大一些呢?
“最爱”郭富城
评价一名歌手,拿他的音乐作品说话;评价一名演员,拿他的影视作品说话。“四大天王”的崛起是在“谭张(谭咏麟、张学友)争霸”,也就是90年代之后。但是,郭富城早在80年代就开始涉足影视圈了,《城市猎人》、《飞越危墙》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真正井喷的是在90年代:《夏日情人》、《危险情人》、《笑侠楚留香》、《91神雕侠侣》……我们可以发现,郭富城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几乎全部是商业片,留下经典的荧幕形象凤毛麟角。
热情活力、阳光帅气的小鲜肉形象显然限制了郭富城在影视道路上的发展,转型成了必须、必然的趋势!
于是,从《柔道龙虎榜》开始,郭富城开始刻意少拍或者不拍商业气息太浓的商业片。《杀人犯》、《父子》、《三岔口》、《最爱》、《寒战》、《无双》……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接连被拍出来。郭富城转型成功,其影视上获得的大多奖项都是凭借这时期的作品获得的。
只为观众演戏的黎明
扒姐以为,黎明是三人中接戏运气中最不好的一位!黎明早期和郭富城一样是走偶像路线的,接的影视作品大都是商业制作:《龙腾四海》、《神算》、《飞狐外传》、《明月照尖东》……这时期黎明的角色形象脸谱化非常严重,但是,自从《甜蜜蜜》之后,黎明似乎一下找到了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戏路 。
《甜蜜蜜》当年横扫金像奖各大奖项,唯独缺了一个影帝。黎明再说出“我以后只为观众演戏”之后,开始逐渐往文艺清新方向上的戏路走!
于是,《三更之回家》、《金鸡》、《无间道3》、《梅兰芳》……中一个个文艺清新、讷于言而敏于行的经典形象出现了。但是,相较而言黎明在三人中的产量是最低的,接片的质量和眼光比不上其他两位天王。
“劳模”刘德华
刘德华同样在80年代开始拍戏,但是与其它两位相比,显然他受到的非议是最大的:黄沾讥笑他不会唱歌,媒体讽刺他靠脸和鼻子演戏……客观地说,早期的刘德华确实是烂片不断、佳作难寻。
但是,刘德华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那个时候疯狂接烂片主要是为了赚钱还债,电影是艺术,拍戏是工作。为钱拍戏本也无可厚非!而这段时间的磨练,娱乐圈“劳模”的名号也正式打响了!
99年前后,刘德华债务危机解除。这时候他开始有意识地实践自己的电影理念和理想。于是,《暗战》、《大只佬》等片斩获金像奖影帝的同时,也把“烂片之王”的帽子扯碎了;《无间道》一雪前耻;《桃姐》国内外获奖无数……
三人都是非常优秀的演员,争论他们谁对中国电影贡献最大,我相信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对于一个演员来说,他塑造的角色能给观众带来欢乐、感动、启示……或许,这就是最大的贡献吧!
其实,谈论“四大天王”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又怎么能少得了张学友呢?
首先感谢邀请。
如果这个问题的重点是在于谁对中国电影的贡献更大,那么郭富城、黎明和刘德华这三个人在电影圈从业,当演员甚至获得影帝等等的影响以及成就,都谈不上对中国电影的贡献,而要从他们对中国电影的推动以及人才的培育上来看待这个问题。
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这个人必然是刘德华。
为什么呢?下面我说几点来证明一下我的这个观点:
1、在2005年的时候,刘德华启动了一个计划“亚洲新星导演计划”。由刘德华个人出资扶持6名新锐导演。第一期有6位导演被选中,
台湾李芸婵、香港林子聪、中国内地的宁浩、马来西亚何宇恒、
新加坡唐永健、香港李公乐。
除了林子聪和宁浩,其它4位我不太了解。
2、2006年,刘德华因为他的这个计划,获得了釜山电影节组委会颁发的“年度最有贡献电影人。虽然这个电影节是韩国的,但刘德华是中国人嘛,连韩国人都认可他对电影的贡献,那么也不需要多做说明了。
3、如果唯结果论的话,正是因为有了刘德华的投资,才有了宁浩的那一部《疯狂的石头》。这部仅300万投资的电影,票房回报是2300多万。虽然用现在的票房来看,这个数字并不算高。但正是有了这部影片,大家才认识了如今的影帝黄渤。一部电影衍生了一个优秀的导演,一个影帝,以及还有很多优秀演员,像徐峥、郭涛、王迅、刘桦等等。
因此要论目前对中国电影贡献更大的,必然非刘德华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