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福帝姬南逃事件,最终演变成“真假公主”之争。彼时的金国与宋朝官方结论相一致,均认定南逃的公主是假冒的,民间则质疑声四起,形成了官方与民间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
宋徽宗在位时,接受蔡京的建议,将沿用了上千年的公主改称“帝姬”。没过几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及妃嫔、皇子、公主、 宗室贵戚、大臣等约三千余人,因无法依据与金国达成的协议交纳贡金,全数被金国用以折抵被押送至北方,这其中就有十七岁的柔福帝姬。
最先被用作折抵贡金的,便是蔡京家里的歌姬。“帝姬”的称呼,到南宋初年因与“帝饥”谐音而被废止,又改称“公主”。而宋高宗在位时曾先后发生过两起假冒公主事件,其中假冒柔福帝姬至今真假难辨。
实际上,被金国掳去的众多皇室女性,真正生还回归的,仅有宋高宗生母韦贵妃及柔福帝姬。至于绍兴年间,一妇人自称是被掳去的徽宗二女儿“荣德帝姬”,甫一出现便被前去辨认的老宫女一眼识破,只是个假冒伪劣的“一眼假”。这出自编自导自演的闹剧,以宋高宗下令将其杖杀而告终。
与之相比,柔福帝姬事件从发生到结局的大逆转,极有可能是金国的将领为掩盖公主逃跑的事实,人为地炮制出一个假冒的柔福帝姬,以至于真正的公主被错杀。
柔福帝姬在宋徽宗众多女儿中排行二十,当年被掳到金国后,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公主等都被勒令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据《呻吟语》记载: “妃嫔王妃帝姬宗室妇女均露上体,披羊裘”,到金朝阿骨打庙中行“牵羊礼”。朱皇后因不堪受辱,当夜自尽。
男俘全成了金国的奴隶,妃嫔和公主等交由金国皇帝金太宗亲自分配,宫女则由完颜宗翰分给金军将士或配给金国贵族为奴。可不知何故,金太宗并没有留下柔福帝姬,却将她送去“洗衣院”为奴。
所谓的“洗衣院”, 实际上就是专为金国皇帝及贵族寻欢作乐而开设的妓院,不仅柔福帝姬,宋高宗赵构的发妻邢秉懿及生母韦氏也同在洗衣院为奴。而徽、钦二帝先是被囚禁于韩州(现吉林省梨树县北偏脸城),两年后又转至五国城(现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宋军在中原剿匪时,俘虏当中有一妇人自称是柔福帝姬。既然声称是皇帝的妹妹,当即被护送到了临安。宋高宗只依稀记得徽宗有个女儿柔福帝姬,为王贵妃所生,至于面貌身材等,早就记不清楚了。
为慎重起见,先派去太监冯益和老宫女吴心儿及旧日宫女等一同前去查验。结果,众人回报,说不仅相貌极为相似,以宫中旧事相询也能对答如流。唯一可疑的,是这女子有一双大脚。
据《鹤林玉露》记载: “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颦蹙曰: 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上为恻然。” 女子给出的解释,是被金人驱逐如牛羊,一直赤脚奔走,双脚哪里还有旧时的模样?
对于这样的解释,宋高宗也认为确有道理。并且,这女子能够将极为隐秘的宋高宗乳名一口说出。至此,终于确定此人就是徽宗女儿柔福帝姬。于是,高宗下诏让她入宫,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
并且,没过多久后又为她挑选了永州防御使高世衰为驸马。可在南宋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后,高宗生母韦贵妃被金国放归,整个事件出现反转。当她听到柔福帝姬早已逃回一事后,不禁诧异说道:“柔福已病死于金国, 怎么又有一个柔福呢?”
宋高宗听了母亲的话,勃然大怒,当即下令拘捕柔福帝姬,并交由大理寺审问。严刑拷问之下,“假柔福公主”无可抵赖,只得一一供招。原来,她本是汴京流浪的女子名叫静善,汴京攻破后,被乱兵掠往北方。
在路上遇到一个名叫张喜儿的宫女,她将许多宫闱秘事,全告诉了静善,并说静善的相貌气质酷似柔福帝姬。静善听后十分动心。后来,宋军剿匪时被俘,便起了冒认公主之心。案件审理完毕,宋高宗下令将其斩首于东市。
假冒柔福帝姬之所以引起争议,在于整个事件多有不合理之处,且各种记载及猜测也是相互矛盾。如《琐碎录》记载: “柔福实为公主,韦太后恶其言在虏事故亟命诛之。”韦太后怕在金国受辱之事传出去,便诬其假冒公主而将之灭口。
若按记载所描述,韦太后杀柔福帝姬,是明知她是真公主,只是怕她泄露受辱之事。可此时也仅是担心,还没发生泄露的事实。既然柔福帝姬回朝多年一直没泄露,那么韦太后归来后宫处于她的管控之内,为何反而担心柔福会选择这时候声张?显然,这样的猜测并不合理。
更何况宋朝与金国交战多年,双方如何对待俘虏,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即便未上过战场的,也该早有耳闻,女性被金国俘虏后会受到何种待遇大致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另有一说,是韦太后怕儿子宋高宗得知她在金国期间又生了两个儿子之事,这就更扯了。宋徽宗被囚五国城后,曾派臣子曹勋南归。回朝后,宋高宗自然会向他打听生母在金国的情况。
柔福帝姬到达金国后,先是被献给金太宗做侍妾,后金太宗又将她送到了洗衣院,一同到洗衣院的还有韦氏。据《呻吟语》记载: 金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六月,金太宗下令将“宫奴赵母韦氏、妻邢氏、姜氏凡十九人,并抬为良家子”。同年,发生柔福帝姬南逃事件,时间上正好吻合。
据《宋史·公主列传》 记载: “柔福在五国城,适徐还而茏。柔福薨在绍兴十一年,从梓宫来者以其骨至,葬之,追封和国长公主。” 对于金国去世的柔福帝姬,其死因不见于任何史料。
吊诡的是,从洗衣院特赦后的柔福帝姬还受到了异于寻常的“照顾”,即盖天大王完颜宗贤将她下嫁给了五国城中的汉人徐还。这样的安排,就连事后得知此事的徐还父亲也大感诧异。
当初,被掳去的二十一位公主中,除死于刘家寺的保福帝姬、仁福帝姬和贤福帝姬三人外,富金帝姬被真珠大王强迫为妾、惠福帝姬被宝山大王聘为妾,剩下的十六人中没入洗衣院的九人遣送到各大营寨的六人、云中御寨者一人。
完颜宗贤为何要选择安排柔福帝姬嫁与汉人?在金国的柔福帝姬死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而韦太后被放归是在绍兴十二年,一前一后,仅仅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
另一种观点认为,真正的柔福帝姬早在金国时就被韦太后杀害。但柔福与韦氏在金国相处的日子并不长,仅在掳至金国途中及洗衣院这一段,这期间韦氏本就自顾不暇,要杀柔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据《靖康稗史四·南征录汇》记载,二月初七日中午,在金军元帅粘罕、斡离不和上万名骑兵的严密监视下,宋徽宗率妻妾等从皇城络绎而出,并经内侍指认点验后,太上后妃、诸王、帝姬皆乘车轿前进,后宫以下,骑卒背负疾驰,任何与皇室有直接血缘关系哪怕是年仅一岁的儿童都在被掳之列。
金人共掳去皇室女性成员共计嫔妃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二十一人,且明确帝妃折钱加倍,共折金十三万四千锭。据《宋俘记》记载,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三月,北宋后妃及宗室女性被分作七批押往金国都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
“靖康之难”被金国掳去的女性,据史料记载,除绍兴十二年五月被放归的宋高宗母亲韦氏,其余全都留在金国。因此,柔福帝姬成功逃脱的事实极有可能被金国刻意隐瞒。毕竟发生这样的事件,不仅关乎金国的颜面,若追究起来,至少金国不少的将领会受到牵连。
韦贵妃回朝后,当得知柔福帝姬已脱逃多年时,对高宗说:“金人都在笑话你呢,说你错买了颜子(假货的意思),真正的柔福早已经死了。”这番话说明柔福逃回南宋后,金国上下是得到消息的。
综观真假柔福帝姬事件,是否可以作出这样的猜测: 靖康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柔福、福金帝姬及邢、朱、韦妃和两位皇子作为第二批被掳人员,在真珠大王、千户国禄和五千名金兵的押解下北迁。
到达金国后,韦氏、邢氏、柔福等十八人被遣送到洗衣院。次日,柔福和朱风英二人“并蒙幸御”,随后柔福又被送返洗衣院。金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六月,柔福获赦“并抬为良家子”(妓女从良)后趁机逃脱,当完颜宗贤要纳她为妾时,发现已不知所踪。
为免事态进一步发展而受波及,完颜宗贤秘密找来一个相貌相似的女子假扮柔福,并火速将她嫁给汉人徐还,对于这番布置韦氏并不知情。当真正的柔福逃回并被南宋承认后,完颜宗贤在金国四处散布宋高宗错买颜子。
当金国决定将韦氏被放归时,留在金国的所谓“柔福帝姬”被杀害。而一直被蒙在鼓里的韦氏回到南宋后,先入为主地认定逃回的柔福是假冒的。严刑之下,真正的柔福帝姬无奈改口并被斩杀。
至于宋朝官方说逃回的公主是假并不合逻辑。柔福的身份是经太监和一众宫女反复查验确认的,从被掳去金国到逃回南宋,仅有三年时间,容貌不大可能有太大的改变。况且,查验的太监、宫女们是绝不会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而甘冒欺君之罪。
柔福帝姬被宋高宗下令斩杀后,大太监冯益因办差不力,被发配到昭州监管;宗室女眷吴心儿因为是皇室宗亲,免予处罚。闹了这么大的笑话,却在处置相关人员上采取淡化处理。
按说,若是为掩盖韦氏在金国的遭遇而杀柔福帝姬,应当也会将当年参与辨认的太监、宫女一并灭口。但最终的处置结果,显然是柔福被杀后,宋皇室亦纠结是否将其错杀。
因此,发生在八百多年前的真假柔福帝姬事件,个人认为,似乎这样的猜测更为合理。
果断是真的!公主身份没有那么好混的!她必然是通过层层核验,才恢复真身。
12年后,韦太后一回来,公主便成了假的。这只能说明,这孩子曾经得罪过人家!
这个历史事件,历来有争议,没答案,是一桩悬案。
史料也不能记载细碎的八卦,给我们分析。但是拿常理来推断,我问一个小问题:
大家觉得一个流民冒充公主难度大?还是一个太后杀一个公主难度大?
显然前者更难!假冒公主根本不可能,一个低阶层人士去了上层一定是hold不住,假的真不了的。
这名流民却可以让地方官觉得她见解、气度都出自皇家。去了皇宫,层层核验下她都对答如流,还知道宋高宗的小名。
这不是真的能是什么?
正因为太过于证据确凿了,赵构才给她恢复身份。但凡有疑虑,早就处死了。
可偏偏,12年后,太后回宫,执意杀公主。
其中缘由只有太后自己知道!大概率就是因为韦太后在金国干了许多丑事。
韦氏说赵多富在金国去世了,这只是她的一家之言。但是,毕竟人家是赵构的妈妈,赵构再怎样也是选母亲。
所以,就把柔福帝姬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