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灭辽,花费了十年时间。这十年时间足够让女真人慢慢消化占领区,对辽国的领地进行直接统治。但是金国灭北宋实在是太快了,从出兵到俘虏徽钦二帝,还不到两年时间,如果只算最后一次南侵,更是只有几个月而已。女真人当时都蒙圈了。幸福貌似来的也太突然了吧?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百年交好,边境战事甚少,两边的军备都废弛的很厉害。就在两国都在过太平日子时,一直躲在角落里积蓄力量的女真人终于等到了翻身的机会。
女真起兵后,把辽国揍得不轻。一直受辽国恶气的北宋觉得时机来了,主动派人跨海去与金人结盟。一开始,金人还觉北宋是个大国,对北宋还很客气。等到北宋被奄奄一息的辽国残兵打得丢盔弃甲时,女真算是看清了北宋朝野的虚实,所以在稍微稳定了占领区后,没过两年就开始了侵宋。
女真南侵,若只看账面实力,北宋有几十万军队的,女真只有十来万人,双方的兵力对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可是北宋养的那帮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平时做生意倒点小买卖还可以,真要上战场牺牲杀敌,跑的那比谁都快。
当宋金开战后,北宋败的那叫一个惨。把金兵都看傻了。见过怂货,但真没有见过像北宋这么怂的。
金军第一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只用了三个半月时间;
金兵第二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也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金军与辽军交战时,虽然辽兵也打不赢,但起码辽兵打了;等到金军与宋军交战时,宋兵直接就跑,要么就是直接投降。投降之迅速、干脆,让金军始料不及。
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金军第二次南侵,居然把徽钦二帝给俘虏了。
在当时,金军本来只想去抢个劫,督促北宋尽快割地、赔款。可一不小心,就成了对方家的主人了,这角色转变的太突然,让金国高层完全不知所措。
为什么会感觉不知所措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北方并不安宁,金国无暇南方。
辽国被灭后,契丹人西迁,在可敦城还有一支辽军的精锐。金军为了对付辽国残余势力以及草原游牧民族,在北方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后来在与南宋交战时,金军就几次南北调动,搞得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金军确实不适宜把原本就不多的有生力量驻扎在中原。
第二、北宋人口太多,女真人管不了。
北宋不比辽国,汉人比契丹人要多得多。并且辽国境内还有很多渤海人,这个渤海人与女真人是同宗同源的。金灭辽后,渤海人替女真管理了大片的辽国故地。但是女真人在中原汉地完全没有帮手,突然把这么多的汉人塞到女真人手上,金国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安抚了。
第三、灭宋太突然,超出了金国的计划。
消灭北宋,原本不在金国的计划范围内。但是事情就是突然,不仅徽钦二帝被俘,连带北宋皇亲国戚在内,一共三千多人也都被金国人给俘虏了。释放这些人是不可能的,因为金国已经被骗了一次。金国高层对北宋皇族的人品持怀疑态度。
并且,当时北宋还有大量的残余武装,金国无法逐一消灭。眼看天气转暖,马上就要进入炎热的夏季了。不适应炎热天气的金军只能决定先撤回北方。等到天气变凉之后,再找机会南下。
于是,金国高层就决定,先在北宋的投降派中找一个代理人帮自己管理中原。而这个被挑出来的代理人,就是北宋宰相张邦昌。
张邦昌一开始不想当这个皇帝,因为金国只是把北宋皇族一网打尽了,但是并没有消灭整个中原的抵抗势力。张邦昌当时是骑虎难下,若是不当这个皇帝,金人就会屠杀整个开封的老百姓;但若是当了这个皇帝,搞不好他会被人给弄死。
最终,张邦昌还是决定以百姓为重,接手了这个坑人的“皇帝”。
在当了一个月的伪皇帝后,张邦昌差点被没被骂死。老百姓不认他,原先跟他一起在北宋同朝为官,但现在要向他俯首称臣的同僚也不认他。大家伙一起劝他,还是赶紧把哲宗皇帝的孟皇后请出来,让孟皇后做主,将皇位交给康王赵构,还大政于赵氏。
张邦昌孤立无援,内外交困。最后也就只得把皇位让出,将国玺交给赵构。立国仅仅才两个月的伪楚政权就此灭亡。然而赵构眼里却容不下张邦昌。没过多久就以“莫须有”的罪名令其自裁。
远在东北老家的金人听说赵构继位后,立即调集大军南下。金兵以替张邦昌报仇为借口,直扑赵构所在的商丘。赵构不敢抵抗,撒丫子就往扬州跑。
跑到扬州后,金兵不追了。赵构也随即在扬州暂住,而金军也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替自己管理中原。这一次被金人找到的代理人是原宋朝济南知府刘豫。
但与张邦昌不同的是,金国立张邦昌时,张邦昌不想接手这个汉奸差事,最后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勉为其难的接手;而金国立刘豫,是因为刘豫主动请缨,主动找监军完颜昌,表示自己愿意当这个汉奸皇帝。金人见世间还有如此厚脸之人,也就就坡下驴,册封他为中原皇帝,国号为“伪齐”。
伪齐建立之后,傀儡皇帝刘豫就干三件事。
第一、在中原搜刮民财,然后全部运到东北献给金国人。
第二、组织伪军,在金国南下时,出兵帮助金兵打宋军。
第三、巩固黄河流域,在金国和南宋之间充当缓冲地带。
前两条,刘豫干的都还不错。他为了搜刮中原财富,把河南巩义的北宋帝陵都挖了;为了协助金军侵宋,每次都动员几十万伪军参战,简直是丧心病狂。
但是第三条,也就是充当宋金缓冲地带这个任务,刘豫干的不行。在他当皇帝后,南宋几次北伐,尤其是岳飞的前三次北伐,伪齐军队几乎都是一击即溃,就连刘光世这种著名的跑路将军都能击败伪齐军队。
于是,南宋就在刘豫这种送人头、送经验的猪对手的映衬下,从长江一路向北平推,几乎就快打到开封城下了。
然而,别看刘豫打仗不行,但私募武装,招兵买马却十分在行。伪齐几乎一半地盘都被宋军收复了,刘豫自己的招募军队却越来越多。金国担心刘豫养虎为患,日后不好收拾他,便在岳飞第三次北伐后,派人抓捕了刘豫,并把他废为“曹王”。伪齐这个傀儡政权也就灭亡了。
这里插一句,刘豫这个人没什么远见,他当年为了当傀儡皇帝,对金国派到中原的监军完颜昌非常恭敬。等到完颜昌助他当了皇帝后,他翻脸就不认人,转投到完颜宗翰的门下,气的完颜昌私下破口大骂。后来刘豫人心尽失,金国准备废黜他时,完颜昌主动请缨,亲自抓捕了刘豫这个瘪犊子。
废黜刘豫后,金国认为中原汉地脱离宋朝已有十余年,“以汉制汉”的目的达到,不需要再扶持傀儡。于是金国便直接在中原汉地设立管理机构,直接进行统治。
总的来说,金国占领中原后,没有直接进行统治,而是撤军,扶持傀儡代理人,这在表面上看,确实不可思议。但是如果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金国的这一措施,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毕竟幸福来的太快,女真又是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在没有缓冲期的前提下,直接管理中原,风险非常大。
这和后来的蒙古入主中原有点儿不一样。蒙古从公元1206年建国,到1234年灭金,再到后来灭宋(公元1279年),蒙古人有70多年的时间消化占领区。而金人当时没有这个时间,他们就只能选择扶持傀皇帝了。
人们常说:俄罗斯是一个战斗民族。而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异族知道能征服华夏民族的身却征服不了心。寻找代理人是最佳方法,华夏民族历来有忠君思想。从历史上看没有一个异族能长远统治中国。
金国灭辽,花费了十年时间。这十年时间足够让女真人慢慢消化占领区,对辽国的领地进行直接统治。但是金国灭北宋实在是太快了,从出兵到俘虏徽钦二帝,还不到两年时间,如果只算最后一次南侵,更是只有几个月而已。女真人当时都蒙圈了。幸福貌似来的也太突然了吧?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百年交好,边境战事甚少,两边的军备都废弛的很厉害。就在两国都在过太平日子时,一直躲在角落里积蓄力量的女真人终于等到了翻身的机会。
女真起兵后,把辽国揍得不轻。一直受辽国恶气的北宋觉得时机来了,主动派人跨海去与金人结盟。一开始,金人还觉北宋是个大国,对北宋还很客气。等到北宋被奄奄一息的辽国残兵打得丢盔弃甲时,女真算是看清了北宋朝野的虚实,所以在稍微稳定了占领区后,没过两年就开始了侵宋。
女真南侵,若只看账面实力,北宋有几十万军队的,女真只有十来万人,双方的兵力对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可是北宋养的那帮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平时做生意倒点小买卖还可以,真要上战场牺牲杀敌,跑的那比谁都快。
当宋金开战后,北宋败的那叫一个惨。把金兵都看傻了。见过怂货,但真没有见过像北宋这么怂的。
金军第一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只用了三个半月时间;
金兵第二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也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金军与辽军交战时,虽然辽兵也打不赢,但起码辽兵打了;等到金军与宋军交战时,宋兵直接就跑,要么就是直接投降。投降之迅速、干脆,让金军始料不及。
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金军第二次南侵,居然把徽钦二帝给俘虏了。
在当时,金军本来只想去抢个劫,督促北宋尽快割地、赔款。可一不小心,就成了对方家的主人了,这角色转变的太突然,让金国高层完全不知所措。
为什么会感觉不知所措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北方并不安宁,金国无暇南方。
辽国被灭后,契丹人西迁,在可敦城还有一支辽军的精锐。金军为了对付辽国残余势力以及草原游牧民族,在北方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后来在与南宋交战时,金军就几次南北调动,搞得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金军确实不适宜把原本就不多的有生力量驻扎在中原。
第二、北宋人口太多,女真人管不了。
北宋不比辽国,汉人比契丹人要多得多。并且辽国境内还有很多渤海人,这个渤海人与女真人是同宗同源的。金灭辽后,渤海人替女真管理了大片的辽国故地。但是女真人在中原汉地完全没有帮手,突然把这么多的汉人塞到女真人手上,金国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安抚了。
第三、灭宋太突然,超出了金国的计划。
消灭北宋,原本不在金国的计划范围内。但是事情就是突然,不仅徽钦二帝被俘,连带北宋皇亲国戚在内,一共三千多人也都被金国人给俘虏了。释放这些人是不可能的,因为金国已经被骗了一次。金国高层对北宋皇族的人品持怀疑态度。
并且,当时北宋还有大量的残余武装,金国无法逐一消灭。眼看天气转暖,马上就要进入炎热的夏季了。不适应炎热天气的金军只能决定先撤回北方。等到天气变凉之后,再找机会南下。
于是,金国高层就决定,先在北宋的投降派中找一个代理人帮自己管理中原。而这个被挑出来的代理人,就是北宋宰相张邦昌。
张邦昌一开始不想当这个皇帝,因为金国只是把北宋皇族一网打尽了,但是并没有消灭整个中原的抵抗势力。张邦昌当时是骑虎难下,若是不当这个皇帝,金人就会屠杀整个开封的老百姓;但若是当了这个皇帝,搞不好他会被人给弄死。
最终,张邦昌还是决定以百姓为重,接手了这个坑人的“皇帝”。
在当了一个月的伪皇帝后,张邦昌差点被没被骂死。老百姓不认他,原先跟他一起在北宋同朝为官,但现在要向他俯首称臣的同僚也不认他。大家伙一起劝他,还是赶紧把哲宗皇帝的孟皇后请出来,让孟皇后做主,将皇位交给康王赵构,还大政于赵氏。
张邦昌孤立无援,内外交困。最后也就只得把皇位让出,将国玺交给赵构。立国仅仅才两个月的伪楚政权就此灭亡。然而赵构眼里却容不下张邦昌。没过多久就以“莫须有”的罪名令其自裁。
远在东北老家的金人听说赵构继位后,立即调集大军南下。金兵以替张邦昌报仇为借口,直扑赵构所在的商丘。赵构不敢抵抗,撒丫子就往扬州跑。
跑到扬州后,金兵不追了。赵构也随即在扬州暂住,而金军也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替自己管理中原。这一次被金人找到的代理人是原宋朝济南知府刘豫。
但与张邦昌不同的是,金国立张邦昌时,张邦昌不想接手这个汉奸差事,最后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勉为其难的接手;而金国立刘豫,是因为刘豫主动请缨,主动找监军完颜昌,表示自己愿意当这个汉奸皇帝。金人见世间还有如此厚脸之人,也就就坡下驴,册封他为中原皇帝,国号为“伪齐”。
伪齐建立之后,傀儡皇帝刘豫就干三件事。
第一、在中原搜刮民财,然后全部运到东北献给金国人。
第二、组织伪军,在金国南下时,出兵帮助金兵打宋军。
第三、巩固黄河流域,在金国和南宋之间充当缓冲地带。
前两条,刘豫干的都还不错。他为了搜刮中原财富,把河南巩义的北宋帝陵都挖了;为了协助金军侵宋,每次都动员几十万伪军参战,简直是丧心病狂。
但是第三条,也就是充当宋金缓冲地带这个任务,刘豫干的不行。在他当皇帝后,南宋几次北伐,尤其是岳飞的前三次北伐,伪齐军队几乎都是一击即溃,就连刘光世这种著名的跑路将军都能击败伪齐军队。
于是,南宋就在刘豫这种送人头、送经验的猪对手的映衬下,从长江一路向北平推,几乎就快打到开封城下了。
然而,别看刘豫打仗不行,但私募武装,招兵买马却十分在行。伪齐几乎一半地盘都被宋军收复了,刘豫自己的招募军队却越来越多。金国担心刘豫养虎为患,日后不好收拾他,便在岳飞第三次北伐后,派人抓捕了刘豫,并把他废为“曹王”。伪齐这个傀儡政权也就灭亡了。
这里插一句,刘豫这个人没什么远见,他当年为了当傀儡皇帝,对金国派到中原的监军完颜昌非常恭敬。等到完颜昌助他当了皇帝后,他翻脸就不认人,转投到完颜宗翰的门下,气的完颜昌私下破口大骂。后来刘豫人心尽失,金国准备废黜他时,完颜昌主动请缨,亲自抓捕了刘豫这个瘪犊子。
废黜刘豫后,金国认为中原汉地脱离宋朝已有十余年,“以汉制汉”的目的达到,不需要再扶持傀儡。于是金国便直接在中原汉地设立管理机构,直接进行统治。
总的来说,金国占领中原后,没有直接进行统治,而是撤军,扶持傀儡代理人,这在表面上看,确实不可思议。但是如果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金国的这一措施,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毕竟幸福来的太快,女真又是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在没有缓冲期的前提下,直接管理中原,风险非常大。
这和后来的蒙古入主中原有点儿不一样。蒙古从公元1206年建国,到1234年灭金,再到后来灭宋(公元1279年),蒙古人有70多年的时间消化占领区。而金人当时没有这个时间,他们就只能选择扶持傀皇帝了。
因为南宋按朱熹的说法是继承了中国的道统,清朝尊南宋,是想说清朝不但有中国的治统,同样握有中国的道统。
金国灭辽,花费了十年时间。这十年时间足够让女真人慢慢消化占领区,对辽国的领地进行直接统治。但是金国灭北宋实在是太快了,从出兵到俘虏徽钦二帝,还不到两年时间,如果只算最后一次南侵,更是只有几个月而已。女真人当时都蒙圈了。幸福貌似来的也太突然了吧?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百年交好,边境战事甚少,两边的军备都废弛的很厉害。就在两国都在过太平日子时,一直躲在角落里积蓄力量的女真人终于等到了翻身的机会。
女真起兵后,把辽国揍得不轻。一直受辽国恶气的北宋觉得时机来了,主动派人跨海去与金人结盟。一开始,金人还觉北宋是个大国,对北宋还很客气。等到北宋被奄奄一息的辽国残兵打得丢盔弃甲时,女真算是看清了北宋朝野的虚实,所以在稍微稳定了占领区后,没过两年就开始了侵宋。
女真南侵,若只看账面实力,北宋有几十万军队的,女真只有十来万人,双方的兵力对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可是北宋养的那帮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平时做生意倒点小买卖还可以,真要上战场牺牲杀敌,跑的那比谁都快。
当宋金开战后,北宋败的那叫一个惨。把金兵都看傻了。见过怂货,但真没有见过像北宋这么怂的。
金军第一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只用了三个半月时间;
金兵第二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也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金军与辽军交战时,虽然辽兵也打不赢,但起码辽兵打了;等到金军与宋军交战时,宋兵直接就跑,要么就是直接投降。投降之迅速、干脆,让金军始料不及。
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金军第二次南侵,居然把徽钦二帝给俘虏了。
在当时,金军本来只想去抢个劫,督促北宋尽快割地、赔款。可一不小心,就成了对方家的主人了,这角色转变的太突然,让金国高层完全不知所措。
为什么会感觉不知所措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北方并不安宁,金国无暇南方。
辽国被灭后,契丹人西迁,在可敦城还有一支辽军的精锐。金军为了对付辽国残余势力以及草原游牧民族,在北方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后来在与南宋交战时,金军就几次南北调动,搞得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金军确实不适宜把原本就不多的有生力量驻扎在中原。
第二、北宋人口太多,女真人管不了。
北宋不比辽国,汉人比契丹人要多得多。并且辽国境内还有很多渤海人,这个渤海人与女真人是同宗同源的。金灭辽后,渤海人替女真管理了大片的辽国故地。但是女真人在中原汉地完全没有帮手,突然把这么多的汉人塞到女真人手上,金国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安抚了。
第三、灭宋太突然,超出了金国的计划。
消灭北宋,原本不在金国的计划范围内。但是事情就是突然,不仅徽钦二帝被俘,连带北宋皇亲国戚在内,一共三千多人也都被金国人给俘虏了。释放这些人是不可能的,因为金国已经被骗了一次。金国高层对北宋皇族的人品持怀疑态度。
并且,当时北宋还有大量的残余武装,金国无法逐一消灭。眼看天气转暖,马上就要进入炎热的夏季了。不适应炎热天气的金军只能决定先撤回北方。等到天气变凉之后,再找机会南下。
于是,金国高层就决定,先在北宋的投降派中找一个代理人帮自己管理中原。而这个被挑出来的代理人,就是北宋宰相张邦昌。
张邦昌一开始不想当这个皇帝,因为金国只是把北宋皇族一网打尽了,但是并没有消灭整个中原的抵抗势力。张邦昌当时是骑虎难下,若是不当这个皇帝,金人就会屠杀整个开封的老百姓;但若是当了这个皇帝,搞不好他会被人给弄死。
最终,张邦昌还是决定以百姓为重,接手了这个坑人的“皇帝”。
在当了一个月的伪皇帝后,张邦昌差点被没被骂死。老百姓不认他,原先跟他一起在北宋同朝为官,但现在要向他俯首称臣的同僚也不认他。大家伙一起劝他,还是赶紧把哲宗皇帝的孟皇后请出来,让孟皇后做主,将皇位交给康王赵构,还大政于赵氏。
张邦昌孤立无援,内外交困。最后也就只得把皇位让出,将国玺交给赵构。立国仅仅才两个月的伪楚政权就此灭亡。然而赵构眼里却容不下张邦昌。没过多久就以“莫须有”的罪名令其自裁。
远在东北老家的金人听说赵构继位后,立即调集大军南下。金兵以替张邦昌报仇为借口,直扑赵构所在的商丘。赵构不敢抵抗,撒丫子就往扬州跑。
跑到扬州后,金兵不追了。赵构也随即在扬州暂住,而金军也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替自己管理中原。这一次被金人找到的代理人是原宋朝济南知府刘豫。
但与张邦昌不同的是,金国立张邦昌时,张邦昌不想接手这个汉奸差事,最后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勉为其难的接手;而金国立刘豫,是因为刘豫主动请缨,主动找监军完颜昌,表示自己愿意当这个汉奸皇帝。金人见世间还有如此厚脸之人,也就就坡下驴,册封他为中原皇帝,国号为“伪齐”。
伪齐建立之后,傀儡皇帝刘豫就干三件事。
第一、在中原搜刮民财,然后全部运到东北献给金国人。
第二、组织伪军,在金国南下时,出兵帮助金兵打宋军。
第三、巩固黄河流域,在金国和南宋之间充当缓冲地带。
前两条,刘豫干的都还不错。他为了搜刮中原财富,把河南巩义的北宋帝陵都挖了;为了协助金军侵宋,每次都动员几十万伪军参战,简直是丧心病狂。
但是第三条,也就是充当宋金缓冲地带这个任务,刘豫干的不行。在他当皇帝后,南宋几次北伐,尤其是岳飞的前三次北伐,伪齐军队几乎都是一击即溃,就连刘光世这种著名的跑路将军都能击败伪齐军队。
于是,南宋就在刘豫这种送人头、送经验的猪对手的映衬下,从长江一路向北平推,几乎就快打到开封城下了。
然而,别看刘豫打仗不行,但私募武装,招兵买马却十分在行。伪齐几乎一半地盘都被宋军收复了,刘豫自己的招募军队却越来越多。金国担心刘豫养虎为患,日后不好收拾他,便在岳飞第三次北伐后,派人抓捕了刘豫,并把他废为“曹王”。伪齐这个傀儡政权也就灭亡了。
这里插一句,刘豫这个人没什么远见,他当年为了当傀儡皇帝,对金国派到中原的监军完颜昌非常恭敬。等到完颜昌助他当了皇帝后,他翻脸就不认人,转投到完颜宗翰的门下,气的完颜昌私下破口大骂。后来刘豫人心尽失,金国准备废黜他时,完颜昌主动请缨,亲自抓捕了刘豫这个瘪犊子。
废黜刘豫后,金国认为中原汉地脱离宋朝已有十余年,“以汉制汉”的目的达到,不需要再扶持傀儡。于是金国便直接在中原汉地设立管理机构,直接进行统治。
总的来说,金国占领中原后,没有直接进行统治,而是撤军,扶持傀儡代理人,这在表面上看,确实不可思议。但是如果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金国的这一措施,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毕竟幸福来的太快,女真又是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在没有缓冲期的前提下,直接管理中原,风险非常大。
这和后来的蒙古入主中原有点儿不一样。蒙古从公元1206年建国,到1234年灭金,再到后来灭宋(公元1279年),蒙古人有70多年的时间消化占领区。而金人当时没有这个时间,他们就只能选择扶持傀皇帝了。
泥马渡康王的主角是宋高宗赵构。北宋末年,靖康之耻。康王赵构受胁迫到金营谈判,中途逃脱,一路逃到江边。后有追兵,前有大江。赵构无处可逃,别无选择闭眼跳入江中,人却没有沉入江中,被什么东西一路驼过了江。赵构惊魂未定,到了江对岸,发现驼他过江的竟然是一个泥塑的白马。
这只是一个传说,不过是为了没话高宗南逃,他继承皇位是上天选择。
金国灭辽,花费了十年时间。这十年时间足够让女真人慢慢消化占领区,对辽国的领地进行直接统治。但是金国灭北宋实在是太快了,从出兵到俘虏徽钦二帝,还不到两年时间,如果只算最后一次南侵,更是只有几个月而已。女真人当时都蒙圈了。幸福貌似来的也太突然了吧?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百年交好,边境战事甚少,两边的军备都废弛的很厉害。就在两国都在过太平日子时,一直躲在角落里积蓄力量的女真人终于等到了翻身的机会。
女真起兵后,把辽国揍得不轻。一直受辽国恶气的北宋觉得时机来了,主动派人跨海去与金人结盟。一开始,金人还觉北宋是个大国,对北宋还很客气。等到北宋被奄奄一息的辽国残兵打得丢盔弃甲时,女真算是看清了北宋朝野的虚实,所以在稍微稳定了占领区后,没过两年就开始了侵宋。
女真南侵,若只看账面实力,北宋有几十万军队的,女真只有十来万人,双方的兵力对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可是北宋养的那帮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平时做生意倒点小买卖还可以,真要上战场牺牲杀敌,跑的那比谁都快。
当宋金开战后,北宋败的那叫一个惨。把金兵都看傻了。见过怂货,但真没有见过像北宋这么怂的。
金军第一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只用了三个半月时间;
金兵第二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也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金军与辽军交战时,虽然辽兵也打不赢,但起码辽兵打了;等到金军与宋军交战时,宋兵直接就跑,要么就是直接投降。投降之迅速、干脆,让金军始料不及。
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金军第二次南侵,居然把徽钦二帝给俘虏了。
在当时,金军本来只想去抢个劫,督促北宋尽快割地、赔款。可一不小心,就成了对方家的主人了,这角色转变的太突然,让金国高层完全不知所措。
为什么会感觉不知所措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北方并不安宁,金国无暇南方。
辽国被灭后,契丹人西迁,在可敦城还有一支辽军的精锐。金军为了对付辽国残余势力以及草原游牧民族,在北方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后来在与南宋交战时,金军就几次南北调动,搞得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金军确实不适宜把原本就不多的有生力量驻扎在中原。
第二、北宋人口太多,女真人管不了。
北宋不比辽国,汉人比契丹人要多得多。并且辽国境内还有很多渤海人,这个渤海人与女真人是同宗同源的。金灭辽后,渤海人替女真管理了大片的辽国故地。但是女真人在中原汉地完全没有帮手,突然把这么多的汉人塞到女真人手上,金国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安抚了。
第三、灭宋太突然,超出了金国的计划。
消灭北宋,原本不在金国的计划范围内。但是事情就是突然,不仅徽钦二帝被俘,连带北宋皇亲国戚在内,一共三千多人也都被金国人给俘虏了。释放这些人是不可能的,因为金国已经被骗了一次。金国高层对北宋皇族的人品持怀疑态度。
并且,当时北宋还有大量的残余武装,金国无法逐一消灭。眼看天气转暖,马上就要进入炎热的夏季了。不适应炎热天气的金军只能决定先撤回北方。等到天气变凉之后,再找机会南下。
于是,金国高层就决定,先在北宋的投降派中找一个代理人帮自己管理中原。而这个被挑出来的代理人,就是北宋宰相张邦昌。
张邦昌一开始不想当这个皇帝,因为金国只是把北宋皇族一网打尽了,但是并没有消灭整个中原的抵抗势力。张邦昌当时是骑虎难下,若是不当这个皇帝,金人就会屠杀整个开封的老百姓;但若是当了这个皇帝,搞不好他会被人给弄死。
最终,张邦昌还是决定以百姓为重,接手了这个坑人的“皇帝”。
在当了一个月的伪皇帝后,张邦昌差点被没被骂死。老百姓不认他,原先跟他一起在北宋同朝为官,但现在要向他俯首称臣的同僚也不认他。大家伙一起劝他,还是赶紧把哲宗皇帝的孟皇后请出来,让孟皇后做主,将皇位交给康王赵构,还大政于赵氏。
张邦昌孤立无援,内外交困。最后也就只得把皇位让出,将国玺交给赵构。立国仅仅才两个月的伪楚政权就此灭亡。然而赵构眼里却容不下张邦昌。没过多久就以“莫须有”的罪名令其自裁。
远在东北老家的金人听说赵构继位后,立即调集大军南下。金兵以替张邦昌报仇为借口,直扑赵构所在的商丘。赵构不敢抵抗,撒丫子就往扬州跑。
跑到扬州后,金兵不追了。赵构也随即在扬州暂住,而金军也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替自己管理中原。这一次被金人找到的代理人是原宋朝济南知府刘豫。
但与张邦昌不同的是,金国立张邦昌时,张邦昌不想接手这个汉奸差事,最后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勉为其难的接手;而金国立刘豫,是因为刘豫主动请缨,主动找监军完颜昌,表示自己愿意当这个汉奸皇帝。金人见世间还有如此厚脸之人,也就就坡下驴,册封他为中原皇帝,国号为“伪齐”。
伪齐建立之后,傀儡皇帝刘豫就干三件事。
第一、在中原搜刮民财,然后全部运到东北献给金国人。
第二、组织伪军,在金国南下时,出兵帮助金兵打宋军。
第三、巩固黄河流域,在金国和南宋之间充当缓冲地带。
前两条,刘豫干的都还不错。他为了搜刮中原财富,把河南巩义的北宋帝陵都挖了;为了协助金军侵宋,每次都动员几十万伪军参战,简直是丧心病狂。
但是第三条,也就是充当宋金缓冲地带这个任务,刘豫干的不行。在他当皇帝后,南宋几次北伐,尤其是岳飞的前三次北伐,伪齐军队几乎都是一击即溃,就连刘光世这种著名的跑路将军都能击败伪齐军队。
于是,南宋就在刘豫这种送人头、送经验的猪对手的映衬下,从长江一路向北平推,几乎就快打到开封城下了。
然而,别看刘豫打仗不行,但私募武装,招兵买马却十分在行。伪齐几乎一半地盘都被宋军收复了,刘豫自己的招募军队却越来越多。金国担心刘豫养虎为患,日后不好收拾他,便在岳飞第三次北伐后,派人抓捕了刘豫,并把他废为“曹王”。伪齐这个傀儡政权也就灭亡了。
这里插一句,刘豫这个人没什么远见,他当年为了当傀儡皇帝,对金国派到中原的监军完颜昌非常恭敬。等到完颜昌助他当了皇帝后,他翻脸就不认人,转投到完颜宗翰的门下,气的完颜昌私下破口大骂。后来刘豫人心尽失,金国准备废黜他时,完颜昌主动请缨,亲自抓捕了刘豫这个瘪犊子。
废黜刘豫后,金国认为中原汉地脱离宋朝已有十余年,“以汉制汉”的目的达到,不需要再扶持傀儡。于是金国便直接在中原汉地设立管理机构,直接进行统治。
总的来说,金国占领中原后,没有直接进行统治,而是撤军,扶持傀儡代理人,这在表面上看,确实不可思议。但是如果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金国的这一措施,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毕竟幸福来的太快,女真又是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在没有缓冲期的前提下,直接管理中原,风险非常大。
这和后来的蒙古入主中原有点儿不一样。蒙古从公元1206年建国,到1234年灭金,再到后来灭宋(公元1279年),蒙古人有70多年的时间消化占领区。而金人当时没有这个时间,他们就只能选择扶持傀皇帝了。
1. 完颜宗望于天会五年(1127年)六月病逝。
2. 人物简介
完颜宗望(?—1127年),本名斡鲁补,又作斡离不,是金太祖第二子。 天会五年(1127年)六月病逝。天会十三年(1135年),,封魏王。皇统三年(1143年),进许国王,又徙封晋国王。天德二年(1150年),赠太师,加辽燕国王,配享太宗庙廷。正隆二年(1157年),例降封。大定三年(1163年),改封宋王,谥桓肃。
3. 人物功绩
完颜宗望经常跟从金太祖征伐,常在左右,屡建殊功。宋人称之为“二太子”,是“四太子”兀术之前的金军化身。 完颜宗望一次攻辽,两次攻宋,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战功赫赫。
金国灭辽,花费了十年时间。这十年时间足够让女真人慢慢消化占领区,对辽国的领地进行直接统治。但是金国灭北宋实在是太快了,从出兵到俘虏徽钦二帝,还不到两年时间,如果只算最后一次南侵,更是只有几个月而已。女真人当时都蒙圈了。幸福貌似来的也太突然了吧?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百年交好,边境战事甚少,两边的军备都废弛的很厉害。就在两国都在过太平日子时,一直躲在角落里积蓄力量的女真人终于等到了翻身的机会。
女真起兵后,把辽国揍得不轻。一直受辽国恶气的北宋觉得时机来了,主动派人跨海去与金人结盟。一开始,金人还觉北宋是个大国,对北宋还很客气。等到北宋被奄奄一息的辽国残兵打得丢盔弃甲时,女真算是看清了北宋朝野的虚实,所以在稍微稳定了占领区后,没过两年就开始了侵宋。
女真南侵,若只看账面实力,北宋有几十万军队的,女真只有十来万人,双方的兵力对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可是北宋养的那帮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平时做生意倒点小买卖还可以,真要上战场牺牲杀敌,跑的那比谁都快。
当宋金开战后,北宋败的那叫一个惨。把金兵都看傻了。见过怂货,但真没有见过像北宋这么怂的。
金军第一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只用了三个半月时间;
金兵第二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也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金军与辽军交战时,虽然辽兵也打不赢,但起码辽兵打了;等到金军与宋军交战时,宋兵直接就跑,要么就是直接投降。投降之迅速、干脆,让金军始料不及。
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金军第二次南侵,居然把徽钦二帝给俘虏了。
在当时,金军本来只想去抢个劫,督促北宋尽快割地、赔款。可一不小心,就成了对方家的主人了,这角色转变的太突然,让金国高层完全不知所措。
为什么会感觉不知所措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北方并不安宁,金国无暇南方。
辽国被灭后,契丹人西迁,在可敦城还有一支辽军的精锐。金军为了对付辽国残余势力以及草原游牧民族,在北方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后来在与南宋交战时,金军就几次南北调动,搞得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金军确实不适宜把原本就不多的有生力量驻扎在中原。
第二、北宋人口太多,女真人管不了。
北宋不比辽国,汉人比契丹人要多得多。并且辽国境内还有很多渤海人,这个渤海人与女真人是同宗同源的。金灭辽后,渤海人替女真管理了大片的辽国故地。但是女真人在中原汉地完全没有帮手,突然把这么多的汉人塞到女真人手上,金国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安抚了。
第三、灭宋太突然,超出了金国的计划。
消灭北宋,原本不在金国的计划范围内。但是事情就是突然,不仅徽钦二帝被俘,连带北宋皇亲国戚在内,一共三千多人也都被金国人给俘虏了。释放这些人是不可能的,因为金国已经被骗了一次。金国高层对北宋皇族的人品持怀疑态度。
并且,当时北宋还有大量的残余武装,金国无法逐一消灭。眼看天气转暖,马上就要进入炎热的夏季了。不适应炎热天气的金军只能决定先撤回北方。等到天气变凉之后,再找机会南下。
于是,金国高层就决定,先在北宋的投降派中找一个代理人帮自己管理中原。而这个被挑出来的代理人,就是北宋宰相张邦昌。
张邦昌一开始不想当这个皇帝,因为金国只是把北宋皇族一网打尽了,但是并没有消灭整个中原的抵抗势力。张邦昌当时是骑虎难下,若是不当这个皇帝,金人就会屠杀整个开封的老百姓;但若是当了这个皇帝,搞不好他会被人给弄死。
最终,张邦昌还是决定以百姓为重,接手了这个坑人的“皇帝”。
在当了一个月的伪皇帝后,张邦昌差点被没被骂死。老百姓不认他,原先跟他一起在北宋同朝为官,但现在要向他俯首称臣的同僚也不认他。大家伙一起劝他,还是赶紧把哲宗皇帝的孟皇后请出来,让孟皇后做主,将皇位交给康王赵构,还大政于赵氏。
张邦昌孤立无援,内外交困。最后也就只得把皇位让出,将国玺交给赵构。立国仅仅才两个月的伪楚政权就此灭亡。然而赵构眼里却容不下张邦昌。没过多久就以“莫须有”的罪名令其自裁。
远在东北老家的金人听说赵构继位后,立即调集大军南下。金兵以替张邦昌报仇为借口,直扑赵构所在的商丘。赵构不敢抵抗,撒丫子就往扬州跑。
跑到扬州后,金兵不追了。赵构也随即在扬州暂住,而金军也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替自己管理中原。这一次被金人找到的代理人是原宋朝济南知府刘豫。
但与张邦昌不同的是,金国立张邦昌时,张邦昌不想接手这个汉奸差事,最后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勉为其难的接手;而金国立刘豫,是因为刘豫主动请缨,主动找监军完颜昌,表示自己愿意当这个汉奸皇帝。金人见世间还有如此厚脸之人,也就就坡下驴,册封他为中原皇帝,国号为“伪齐”。
伪齐建立之后,傀儡皇帝刘豫就干三件事。
第一、在中原搜刮民财,然后全部运到东北献给金国人。
第二、组织伪军,在金国南下时,出兵帮助金兵打宋军。
第三、巩固黄河流域,在金国和南宋之间充当缓冲地带。
前两条,刘豫干的都还不错。他为了搜刮中原财富,把河南巩义的北宋帝陵都挖了;为了协助金军侵宋,每次都动员几十万伪军参战,简直是丧心病狂。
但是第三条,也就是充当宋金缓冲地带这个任务,刘豫干的不行。在他当皇帝后,南宋几次北伐,尤其是岳飞的前三次北伐,伪齐军队几乎都是一击即溃,就连刘光世这种著名的跑路将军都能击败伪齐军队。
于是,南宋就在刘豫这种送人头、送经验的猪对手的映衬下,从长江一路向北平推,几乎就快打到开封城下了。
然而,别看刘豫打仗不行,但私募武装,招兵买马却十分在行。伪齐几乎一半地盘都被宋军收复了,刘豫自己的招募军队却越来越多。金国担心刘豫养虎为患,日后不好收拾他,便在岳飞第三次北伐后,派人抓捕了刘豫,并把他废为“曹王”。伪齐这个傀儡政权也就灭亡了。
这里插一句,刘豫这个人没什么远见,他当年为了当傀儡皇帝,对金国派到中原的监军完颜昌非常恭敬。等到完颜昌助他当了皇帝后,他翻脸就不认人,转投到完颜宗翰的门下,气的完颜昌私下破口大骂。后来刘豫人心尽失,金国准备废黜他时,完颜昌主动请缨,亲自抓捕了刘豫这个瘪犊子。
废黜刘豫后,金国认为中原汉地脱离宋朝已有十余年,“以汉制汉”的目的达到,不需要再扶持傀儡。于是金国便直接在中原汉地设立管理机构,直接进行统治。
总的来说,金国占领中原后,没有直接进行统治,而是撤军,扶持傀儡代理人,这在表面上看,确实不可思议。但是如果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金国的这一措施,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毕竟幸福来的太快,女真又是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在没有缓冲期的前提下,直接管理中原,风险非常大。
这和后来的蒙古入主中原有点儿不一样。蒙古从公元1206年建国,到1234年灭金,再到后来灭宋(公元1279年),蒙古人有70多年的时间消化占领区。而金人当时没有这个时间,他们就只能选择扶持傀皇帝了。
宋江征方腊,大战乌龙岭。鲁智深追杀夏侯成,却迷路入深山,得一僧指点,从缘缠井中解脱,生擒方腊。梁山好汉凯旋,劝其还俗,智深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
夜宿杭州六和寺。智深听得钱塘江潮信,信中顿悟,道:“‘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于是沐浴更衣,圆寂涅盘,留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径山大惠禅师最后点评鲁智深的法语是: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最后两句“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是佛的所为,是佛才能做到。鲁智深死后得到了超脱,终成正果。
鲁智深虽外表粗鲁,但梁山众多好汉中最有慈悲心的一位。正是这样,鲁智深的性情最是符合佛教中普济救世的雷霆手段、菩萨心肠的金刚怒目。鲁智深的慧根还表现在‘放得下’,为一陌生女子拳打镇关西,提辖说不当就不当,决无半点留恋之情;在二龙山当首领,说舍弃就舍弃,也无半点眷顾之意。在五台山遇到智真长老,本身也说明鲁智深的善缘和佛缘不浅。鲁智深能顿悟成佛,默念成颂,乃性情所至,有感而发,和识字不识字有半毛钱的关系?
金国灭辽,花费了十年时间。这十年时间足够让女真人慢慢消化占领区,对辽国的领地进行直接统治。但是金国灭北宋实在是太快了,从出兵到俘虏徽钦二帝,还不到两年时间,如果只算最后一次南侵,更是只有几个月而已。女真人当时都蒙圈了。幸福貌似来的也太突然了吧?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百年交好,边境战事甚少,两边的军备都废弛的很厉害。就在两国都在过太平日子时,一直躲在角落里积蓄力量的女真人终于等到了翻身的机会。
女真起兵后,把辽国揍得不轻。一直受辽国恶气的北宋觉得时机来了,主动派人跨海去与金人结盟。一开始,金人还觉北宋是个大国,对北宋还很客气。等到北宋被奄奄一息的辽国残兵打得丢盔弃甲时,女真算是看清了北宋朝野的虚实,所以在稍微稳定了占领区后,没过两年就开始了侵宋。
女真南侵,若只看账面实力,北宋有几十万军队的,女真只有十来万人,双方的兵力对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可是北宋养的那帮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平时做生意倒点小买卖还可以,真要上战场牺牲杀敌,跑的那比谁都快。
当宋金开战后,北宋败的那叫一个惨。把金兵都看傻了。见过怂货,但真没有见过像北宋这么怂的。
金军第一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只用了三个半月时间;
金兵第二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也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金军与辽军交战时,虽然辽兵也打不赢,但起码辽兵打了;等到金军与宋军交战时,宋兵直接就跑,要么就是直接投降。投降之迅速、干脆,让金军始料不及。
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金军第二次南侵,居然把徽钦二帝给俘虏了。
在当时,金军本来只想去抢个劫,督促北宋尽快割地、赔款。可一不小心,就成了对方家的主人了,这角色转变的太突然,让金国高层完全不知所措。
为什么会感觉不知所措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北方并不安宁,金国无暇南方。
辽国被灭后,契丹人西迁,在可敦城还有一支辽军的精锐。金军为了对付辽国残余势力以及草原游牧民族,在北方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后来在与南宋交战时,金军就几次南北调动,搞得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金军确实不适宜把原本就不多的有生力量驻扎在中原。
第二、北宋人口太多,女真人管不了。
北宋不比辽国,汉人比契丹人要多得多。并且辽国境内还有很多渤海人,这个渤海人与女真人是同宗同源的。金灭辽后,渤海人替女真管理了大片的辽国故地。但是女真人在中原汉地完全没有帮手,突然把这么多的汉人塞到女真人手上,金国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安抚了。
第三、灭宋太突然,超出了金国的计划。
消灭北宋,原本不在金国的计划范围内。但是事情就是突然,不仅徽钦二帝被俘,连带北宋皇亲国戚在内,一共三千多人也都被金国人给俘虏了。释放这些人是不可能的,因为金国已经被骗了一次。金国高层对北宋皇族的人品持怀疑态度。
并且,当时北宋还有大量的残余武装,金国无法逐一消灭。眼看天气转暖,马上就要进入炎热的夏季了。不适应炎热天气的金军只能决定先撤回北方。等到天气变凉之后,再找机会南下。
于是,金国高层就决定,先在北宋的投降派中找一个代理人帮自己管理中原。而这个被挑出来的代理人,就是北宋宰相张邦昌。
张邦昌一开始不想当这个皇帝,因为金国只是把北宋皇族一网打尽了,但是并没有消灭整个中原的抵抗势力。张邦昌当时是骑虎难下,若是不当这个皇帝,金人就会屠杀整个开封的老百姓;但若是当了这个皇帝,搞不好他会被人给弄死。
最终,张邦昌还是决定以百姓为重,接手了这个坑人的“皇帝”。
在当了一个月的伪皇帝后,张邦昌差点被没被骂死。老百姓不认他,原先跟他一起在北宋同朝为官,但现在要向他俯首称臣的同僚也不认他。大家伙一起劝他,还是赶紧把哲宗皇帝的孟皇后请出来,让孟皇后做主,将皇位交给康王赵构,还大政于赵氏。
张邦昌孤立无援,内外交困。最后也就只得把皇位让出,将国玺交给赵构。立国仅仅才两个月的伪楚政权就此灭亡。然而赵构眼里却容不下张邦昌。没过多久就以“莫须有”的罪名令其自裁。
远在东北老家的金人听说赵构继位后,立即调集大军南下。金兵以替张邦昌报仇为借口,直扑赵构所在的商丘。赵构不敢抵抗,撒丫子就往扬州跑。
跑到扬州后,金兵不追了。赵构也随即在扬州暂住,而金军也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替自己管理中原。这一次被金人找到的代理人是原宋朝济南知府刘豫。
但与张邦昌不同的是,金国立张邦昌时,张邦昌不想接手这个汉奸差事,最后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勉为其难的接手;而金国立刘豫,是因为刘豫主动请缨,主动找监军完颜昌,表示自己愿意当这个汉奸皇帝。金人见世间还有如此厚脸之人,也就就坡下驴,册封他为中原皇帝,国号为“伪齐”。
伪齐建立之后,傀儡皇帝刘豫就干三件事。
第一、在中原搜刮民财,然后全部运到东北献给金国人。
第二、组织伪军,在金国南下时,出兵帮助金兵打宋军。
第三、巩固黄河流域,在金国和南宋之间充当缓冲地带。
前两条,刘豫干的都还不错。他为了搜刮中原财富,把河南巩义的北宋帝陵都挖了;为了协助金军侵宋,每次都动员几十万伪军参战,简直是丧心病狂。
但是第三条,也就是充当宋金缓冲地带这个任务,刘豫干的不行。在他当皇帝后,南宋几次北伐,尤其是岳飞的前三次北伐,伪齐军队几乎都是一击即溃,就连刘光世这种著名的跑路将军都能击败伪齐军队。
于是,南宋就在刘豫这种送人头、送经验的猪对手的映衬下,从长江一路向北平推,几乎就快打到开封城下了。
然而,别看刘豫打仗不行,但私募武装,招兵买马却十分在行。伪齐几乎一半地盘都被宋军收复了,刘豫自己的招募军队却越来越多。金国担心刘豫养虎为患,日后不好收拾他,便在岳飞第三次北伐后,派人抓捕了刘豫,并把他废为“曹王”。伪齐这个傀儡政权也就灭亡了。
这里插一句,刘豫这个人没什么远见,他当年为了当傀儡皇帝,对金国派到中原的监军完颜昌非常恭敬。等到完颜昌助他当了皇帝后,他翻脸就不认人,转投到完颜宗翰的门下,气的完颜昌私下破口大骂。后来刘豫人心尽失,金国准备废黜他时,完颜昌主动请缨,亲自抓捕了刘豫这个瘪犊子。
废黜刘豫后,金国认为中原汉地脱离宋朝已有十余年,“以汉制汉”的目的达到,不需要再扶持傀儡。于是金国便直接在中原汉地设立管理机构,直接进行统治。
总的来说,金国占领中原后,没有直接进行统治,而是撤军,扶持傀儡代理人,这在表面上看,确实不可思议。但是如果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金国的这一措施,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毕竟幸福来的太快,女真又是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在没有缓冲期的前提下,直接管理中原,风险非常大。
这和后来的蒙古入主中原有点儿不一样。蒙古从公元1206年建国,到1234年灭金,再到后来灭宋(公元1279年),蒙古人有70多年的时间消化占领区。而金人当时没有这个时间,他们就只能选择扶持傀皇帝了。
啊,这是不是想挑伤疤,恶心一下多灾多难的炎黄子孙呀?
1127年,开封城破,“靖康之耻”开始,徽钦二帝被虏,北宋灭亡;一个月后,康王赵构逃到现在的南京,在群臣的拥戴下,匆匆称帝,南宋建立。这之间,金人为搜刮勒索方便,扶植了北宋旧臣张邦昌为皇帝,国号“大楚”,史称“伪楚”,也就仅仅三十三天而已。
如果这也算一个“朝代”,那么十四年血色抗战期间,日寇也曾扶植满清废帝溥仪建立了“满洲国”,后来又扶植了汪精卫卖国汉奸政权,这是否又要多两个“朝代”呢?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是谁说怎么写就怎么写的。有些朝代,虽然短暂,但任何人也抹杀不了其光芒,如秦王朝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7年灭亡,满打满算才十五年,却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永远光照千秋;两百年后,王莽篡汉,西汉灭亡,“新”朝建立,也仅仅十五年,因得位不正,也无建树,自然不被历史承认而被人遗忘。
后来,不被历史承认的还有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建立的“周朝”;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建文帝”四年;坚持了二十年抗清战斗的“南明”政权。
武则天不被承认是男权政治的需要,建文帝和南明的悲剧在于正义被绞杀,而这些汉奸政权不被承认才是正义的昭彰,借尸还魂不得人心啊!
金国灭辽,花费了十年时间。这十年时间足够让女真人慢慢消化占领区,对辽国的领地进行直接统治。但是金国灭北宋实在是太快了,从出兵到俘虏徽钦二帝,还不到两年时间,如果只算最后一次南侵,更是只有几个月而已。女真人当时都蒙圈了。幸福貌似来的也太突然了吧?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百年交好,边境战事甚少,两边的军备都废弛的很厉害。就在两国都在过太平日子时,一直躲在角落里积蓄力量的女真人终于等到了翻身的机会。
女真起兵后,把辽国揍得不轻。一直受辽国恶气的北宋觉得时机来了,主动派人跨海去与金人结盟。一开始,金人还觉北宋是个大国,对北宋还很客气。等到北宋被奄奄一息的辽国残兵打得丢盔弃甲时,女真算是看清了北宋朝野的虚实,所以在稍微稳定了占领区后,没过两年就开始了侵宋。
女真南侵,若只看账面实力,北宋有几十万军队的,女真只有十来万人,双方的兵力对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可是北宋养的那帮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平时做生意倒点小买卖还可以,真要上战场牺牲杀敌,跑的那比谁都快。
当宋金开战后,北宋败的那叫一个惨。把金兵都看傻了。见过怂货,但真没有见过像北宋这么怂的。
金军第一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只用了三个半月时间;
金兵第二次南下时,从出兵到围困开封,也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金军与辽军交战时,虽然辽兵也打不赢,但起码辽兵打了;等到金军与宋军交战时,宋兵直接就跑,要么就是直接投降。投降之迅速、干脆,让金军始料不及。
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金军第二次南侵,居然把徽钦二帝给俘虏了。
在当时,金军本来只想去抢个劫,督促北宋尽快割地、赔款。可一不小心,就成了对方家的主人了,这角色转变的太突然,让金国高层完全不知所措。
为什么会感觉不知所措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北方并不安宁,金国无暇南方。
辽国被灭后,契丹人西迁,在可敦城还有一支辽军的精锐。金军为了对付辽国残余势力以及草原游牧民族,在北方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后来在与南宋交战时,金军就几次南北调动,搞得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金军确实不适宜把原本就不多的有生力量驻扎在中原。
第二、北宋人口太多,女真人管不了。
北宋不比辽国,汉人比契丹人要多得多。并且辽国境内还有很多渤海人,这个渤海人与女真人是同宗同源的。金灭辽后,渤海人替女真管理了大片的辽国故地。但是女真人在中原汉地完全没有帮手,突然把这么多的汉人塞到女真人手上,金国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安抚了。
第三、灭宋太突然,超出了金国的计划。
消灭北宋,原本不在金国的计划范围内。但是事情就是突然,不仅徽钦二帝被俘,连带北宋皇亲国戚在内,一共三千多人也都被金国人给俘虏了。释放这些人是不可能的,因为金国已经被骗了一次。金国高层对北宋皇族的人品持怀疑态度。
并且,当时北宋还有大量的残余武装,金国无法逐一消灭。眼看天气转暖,马上就要进入炎热的夏季了。不适应炎热天气的金军只能决定先撤回北方。等到天气变凉之后,再找机会南下。
于是,金国高层就决定,先在北宋的投降派中找一个代理人帮自己管理中原。而这个被挑出来的代理人,就是北宋宰相张邦昌。
张邦昌一开始不想当这个皇帝,因为金国只是把北宋皇族一网打尽了,但是并没有消灭整个中原的抵抗势力。张邦昌当时是骑虎难下,若是不当这个皇帝,金人就会屠杀整个开封的老百姓;但若是当了这个皇帝,搞不好他会被人给弄死。
最终,张邦昌还是决定以百姓为重,接手了这个坑人的“皇帝”。
在当了一个月的伪皇帝后,张邦昌差点被没被骂死。老百姓不认他,原先跟他一起在北宋同朝为官,但现在要向他俯首称臣的同僚也不认他。大家伙一起劝他,还是赶紧把哲宗皇帝的孟皇后请出来,让孟皇后做主,将皇位交给康王赵构,还大政于赵氏。
张邦昌孤立无援,内外交困。最后也就只得把皇位让出,将国玺交给赵构。立国仅仅才两个月的伪楚政权就此灭亡。然而赵构眼里却容不下张邦昌。没过多久就以“莫须有”的罪名令其自裁。
远在东北老家的金人听说赵构继位后,立即调集大军南下。金兵以替张邦昌报仇为借口,直扑赵构所在的商丘。赵构不敢抵抗,撒丫子就往扬州跑。
跑到扬州后,金兵不追了。赵构也随即在扬州暂住,而金军也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替自己管理中原。这一次被金人找到的代理人是原宋朝济南知府刘豫。
但与张邦昌不同的是,金国立张邦昌时,张邦昌不想接手这个汉奸差事,最后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勉为其难的接手;而金国立刘豫,是因为刘豫主动请缨,主动找监军完颜昌,表示自己愿意当这个汉奸皇帝。金人见世间还有如此厚脸之人,也就就坡下驴,册封他为中原皇帝,国号为“伪齐”。
伪齐建立之后,傀儡皇帝刘豫就干三件事。
第一、在中原搜刮民财,然后全部运到东北献给金国人。
第二、组织伪军,在金国南下时,出兵帮助金兵打宋军。
第三、巩固黄河流域,在金国和南宋之间充当缓冲地带。
前两条,刘豫干的都还不错。他为了搜刮中原财富,把河南巩义的北宋帝陵都挖了;为了协助金军侵宋,每次都动员几十万伪军参战,简直是丧心病狂。
但是第三条,也就是充当宋金缓冲地带这个任务,刘豫干的不行。在他当皇帝后,南宋几次北伐,尤其是岳飞的前三次北伐,伪齐军队几乎都是一击即溃,就连刘光世这种著名的跑路将军都能击败伪齐军队。
于是,南宋就在刘豫这种送人头、送经验的猪对手的映衬下,从长江一路向北平推,几乎就快打到开封城下了。
然而,别看刘豫打仗不行,但私募武装,招兵买马却十分在行。伪齐几乎一半地盘都被宋军收复了,刘豫自己的招募军队却越来越多。金国担心刘豫养虎为患,日后不好收拾他,便在岳飞第三次北伐后,派人抓捕了刘豫,并把他废为“曹王”。伪齐这个傀儡政权也就灭亡了。
这里插一句,刘豫这个人没什么远见,他当年为了当傀儡皇帝,对金国派到中原的监军完颜昌非常恭敬。等到完颜昌助他当了皇帝后,他翻脸就不认人,转投到完颜宗翰的门下,气的完颜昌私下破口大骂。后来刘豫人心尽失,金国准备废黜他时,完颜昌主动请缨,亲自抓捕了刘豫这个瘪犊子。
废黜刘豫后,金国认为中原汉地脱离宋朝已有十余年,“以汉制汉”的目的达到,不需要再扶持傀儡。于是金国便直接在中原汉地设立管理机构,直接进行统治。
总的来说,金国占领中原后,没有直接进行统治,而是撤军,扶持傀儡代理人,这在表面上看,确实不可思议。但是如果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金国的这一措施,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毕竟幸福来的太快,女真又是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在没有缓冲期的前提下,直接管理中原,风险非常大。
这和后来的蒙古入主中原有点儿不一样。蒙古从公元1206年建国,到1234年灭金,再到后来灭宋(公元1279年),蒙古人有70多年的时间消化占领区。而金人当时没有这个时间,他们就只能选择扶持傀皇帝了。
不要说南宋的人,就是现在的人提到都无耻。要论耻辱,我估计靖康之耻足以排进史上前三。
国家上至皇帝、高官,下到基层士卒,上上下下全部腐朽了。而且宋朝皇帝完全是古代最软骨头的皇室。从北宋到南宋,一直被打,而且还一直赔钱。(稍微有点理解水浒传了)看看明朝皇室,真正的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就用一组数据来了解下靖康之耻吧。
靖康赔款: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有学者算过,折合成现在人民币估计得有两万亿,相当于北宋GDP的十倍以上。
这么不要脸的条约,宋朝皇帝还真的打算履行。
金兵第二次提出赔款要求要各式各样的女子女子合计有7000人。最后皇帝还真的卖了宗室女子和大臣子女去抵债,皇室威严损失殆尽。是在是难以想象宋朝是怎么维持统治的。要知道宋朝时历史上农民起义最多的一个朝代。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没有士族阶级支持的农民起义是成功不了的。农民起义的朱元璋也得到了如刘基,宋濂等一批读书人的支持才成事的。
最耻辱的是皇帝给人当了俘虏,皇后给金人生了孩子。而且还专门搞了一个礼仪:牵羊礼。这个更无耻,皇帝皇后穿民服,外披羊皮,其他宗室无论何人都是赤裸上身,只披一件羊皮,被一根绳拴好。礼仪完了之后,就是金人享受的时候,所以宋高宗的母亲,韦皇后给金人生了两个儿子。其他的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