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南斯拉夫很强大。他的强大首先在于他是自己打的天下,而非苏联的傀儡和木偶,第二南斯拉夫拒绝苏联的干预和和指手画脚。第三在于他没有实施苏联的经济和政治方式。第四就是铁托个人的能力。第五就是欧美国家的帮助和扶持。
与东欧六国不同,南斯拉夫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国家的解放和从新立国。因此又底气和苏联叫板。再就是南斯拉夫本身欧美化很大,与苏联相距遥远,鞭长莫及。在客观上也造就了苏联难以介入的情况。但最关键的就是,欧美国家的支持和援助。
在南斯拉夫鼎盛时期,也就是铁托在世的时候。南斯拉夫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体育,诸多方面都极其强盛和辉煌。南斯拉夫电视和家用电器的普及率是73.6%,南斯拉夫汽车的普及率是36%,也就是说大概每三个家庭就有一辆汽车。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普及基础义务教育。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而且免费提供书本与午餐。这而且是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
在文化和体育上,南斯拉夫更是不俗。欧美等西方电影和书籍如果不是太‘过分’’都可以在到南斯拉夫播出和放映,南斯拉夫的普通人几乎可以同一时间看到好莱坞的电影,每年有超过700万西方游客进入南斯拉夫旅游,南斯拉夫普通人也可以到欧美国家旅游。在体育上,南斯拉夫的篮球仅此于美国。在足球上,南斯拉夫红星堆和游击者队更是傲世欧洲杯。南斯拉夫的经济主要以为矿冶、汽车制造、纺织和食品加工为主。依靠着欧美国家的支持以及南斯拉夫合理的政治措施。自己的威望,保证了国家安全,独立和稳定。
正式由于铁托公然反对苏联与斯大林干涉南斯拉夫内政。出于国际战略考虑,欧美国家给予南斯拉夫巨额经济援助。美国按准盟友待遇给予南斯拉夫金融贷款,关税基准。西欧国家也对南斯拉夫行事经济援助计划。南斯拉夫在经济最鼎盛时期,经济水平高于希腊土耳其,与意大利不差上下。
但随着铁托的逝世,以及苏联的解体。南斯拉夫的做用日益降低。加上六个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向心力不足。缺乏核心力量的领导,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解体。伟大的南斯拉夫就此不复存在。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我们对于南斯拉夫的印象可能停留在1999年,中国使馆被炸事件,在这一次行动当中,北约部队出动空中力量对南斯拉夫进行为期78天的轰炸,给出的理由还是种族冲突,人道主义。
巴尔干地区是欧亚大陆的中枢地区,因此也被称为欧亚大陆的火药桶,因为其处在地缘政治的中心,时常被各个国家觊觎。
二战之后崛起的南斯拉夫被称为巴尔干之虎,是因为它在二战后,积极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以铁托为首的领导者,把各个民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同盟。
二战后在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当中,南斯拉夫既不倒向苏联也不联合美国,整个国民经济在战后迅速得到恢复,并得到快速发展,人均GDP仅次于西欧的意大利与法国。
法国大革命之前,整个世界没有种族的概念,只有宗族信仰的差异,可是在二战之后,民族自决成为各国的共识。南斯拉夫一直想恢复奥匈帝国时期的辉煌历史,可是各民族矛盾却日渐突出。塞尔维亚人,阿尔巴尼亚人矛盾日渐突出,导致南斯拉夫长期陷入种族冲突当中。
北约在打击南联盟的过程中,给出的理由就是人道主义灾难,不可否认在冲突过程中爆发了种族屠杀,但是北约东扩的意图也十分明显,所以在巴尔干之虎,还没有成为猛兽之前,就被北约扼杀在摇篮之中。
南斯拉夫解体,是美(苏)俄世界格局争霸的结果。
冷战时代,南斯拉夫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游离于美苏阵营,过得较滋润,经济比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还好。铁托总统逝世后,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逐渐凸路出来,经济也逐渐落后。至八十年代中后期,东欧剧变,南斯拉夫也不幸避免不了。
南斯拉夫占相对较多民族塞尔维亚传统上亲俄罗斯。当然是美欧针对目标,苏联解体后,自然策划南斯拉夫解体。
南斯拉夫在九十年代初解体,由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它传统上属反美欧亲俄罗斯,因而还是美欧打压对象。
在九十年代末,美欧北约以“人权高于主权”名义策动科索沃战争。战争结束后不久,南斯拉夫联盟解体,分成塞尔维亚、黑山两国。至此,南斯拉夫国的名义,彻底消失。
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联邦制国家,一共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等6个民族和共和国,信仰2个文明圈——基督文明圈和伊斯兰文明圈。
在经济建设上,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对外开放程度已经超过了中国。当时南斯拉夫人均住房面积为18平米,汽车拥有量为8人/辆,市场十分繁荣。国内人民都以作为南斯拉夫人感到自豪。
但是市场繁荣的状态下已经危机暗藏。首先是政治权力下放,这是铁托实行民主制的做法。到80年代他去世前夕整个南斯拉夫政府就只剩下了外交权和国防权,之后的国家元首轮流坐庄的做法更是导致6个民族和6个共和国离心离德,最后分裂。有意思的是,铁托临终前的一句遗言就是“我们一定要团结!”
其次是经济建设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政治建设一样,铁托总是想搞所谓的公平,每个国家的建设要同步,一个共和国建厂,另一个共和国也要跟着建,结果导致国家没能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国内市场,从而失去了统一的坚强经济基础和制度架构,在与国际竞争中全线溃败。
南斯拉夫是1929年到2003年存在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曾经兴盛一时,最终与苏联一样四分五裂,解体成了多个国家。
盛极一时的时候南斯拉夫面积超过26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2300万,定都贝尔格莱德施行联邦制度,由6个共和国与2个自治省构成,始终与苏联保持距离奉行不结盟政策,因为国力强大被称作“巴尔干之虎”。
曾经的南斯拉夫,平均经济年增长速度超过7%,几乎能够生产所有的陆军工业产品,每年超过700万西方游客进入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一份子,但却始终远离苏联保持着自己的相对独立,也是除了中国之外唯一一个敢对苏联说不的同阵营国家。
同时,南斯拉夫也非常富有,70年代,平均2个南斯拉夫家庭拥有1台电视与1台冰箱,三分之一以上人口拥有汽车,施行免费医疗,识字率超过91%,平均寿命超过72岁。
然而最终,由于复杂的民族、宗教与内部原因,加上西方的干涉,这个强悍的国家走向了分裂,解体成了多个国家。南斯拉夫最终分离出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黑山、马其顿、波黑和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彻底从世界上消失。
南斯拉夫是1929年到2003年存在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曾经兴盛一时,最终与苏联一样四分五裂,解体成了多个国家。
盛极一时的时候南斯拉夫面积超过26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2300万,定都贝尔格莱德施行联邦制度,由6个共和国与2个自治省构成,始终与苏联保持距离奉行不结盟政策,因为国力强大被称作“巴尔干之虎”。
曾经的南斯拉夫,平均经济年增长速度超过7%,几乎能够生产所有的陆军工业产品,每年超过700万西方游客进入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一份子,但却始终远离苏联保持着自己的相对独立,也是除了中国之外唯一一个敢对苏联说不的同阵营国家。
同时,南斯拉夫也非常富有,70年代,平均2个南斯拉夫家庭拥有1台电视与1台冰箱,三分之一以上人口拥有汽车,施行免费医疗,识字率超过91%,平均寿命超过72岁。
然而最终,由于复杂的民族、宗教与内部原因,加上西方的干涉,这个强悍的国家走向了分裂,解体成了多个国家。南斯拉夫最终分离出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黑山、马其顿、波黑和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彻底从世界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