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明诸帝中,隆武帝朱聿键是最为优秀的君主;是亦位政治素质优秀、品质极佳、励精图治思进取、勤政爱民图复兴的好皇帝。
朱聿键(1602—1646)为明太祖九世孙。虽然贵为皇族子弟,却自小便饱经磨难。其祖父唐端王朱硕熿为将王位传给爱妾所生的庶子,便将世子(帝王和诸侯的嫡长子)朱器墭与其子朱聿键一起囚禁起来。十二岁的朱聿键处患难而志不颓,于囚所中发愤读书,通晓大义,修炼成开朗乐观诚挚坦荡的品性与勇于任事敢担当的气质,同时也成长为一个身材修长气宇不凡的大小伙子。二十八岁时,父亲过世,朱聿键才被祖父解除了为期十六年的囚徒生活。1632年祖父去世,三十一岁的朱聿键袭爵为唐王。
1636年七月,清军自喜峰口入长城攻明,逼近北京城。身处南阳的朱聿键见京师危急,亲率王府卫队千人北上勤王。崇祯帝闻知唐王领军擅离封国,赶紧下诏切责并勒令他速返封地,不许妄动。清军回撤,朱聿键因违反法度,朝廷将其废为庶人,并囚禁于凤阳高墙(明朝的皇家监狱,专囚犯罪宗室)。这一关押,又是八年。如此算来,朱聿键前后竟被囚禁了二十四年。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灭亡。五月,明宗室福王朱由崧在南都(南京)称帝,建元弘光,建立南明弘光政权。七月,弘光帝下令将朱聿键等三百余罪宗赦免释放,但一律免除贵族身份,黜为庶人。礼部大臣奏请恢复朱聿键唐王爵位,弘光帝未允(一说贬封为南阳王)。朱聿键被远徙于广西平乐府,可他除了书籍身无分文,难以成行。来年五月,朱聿键才背着书囊踽踽行至苏州。
朱聿键刚到苏州,局势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刚刚建国一年的弘光政权被清军攻灭了。随即寿命仅五天的潞王朱常淓的杭州监国政权也降清垮台。这一来,南方便没有了朱明政治大旗。南明镇江总兵郑鸿逵等遂拥奉朱聿键南下入闽。闰六月初六,福建总兵、南安伯郑芝龙等官员将朱聿键隆重迎入福州。
初七,朱聿键在众大臣的乞请下于福州称监国,并颁下亲笔拟定的“监国诏谕”,内中详列十六款治国方略。二十七日,朱聿键在群臣的力推下称帝,建元“隆武”;同时颁下御笔亲书“登基诏书”,详明建国宗旨、大纲等十八款。
隆武帝品格端方,粗衣粝食,不近声色,除妻子曾皇后再无嫔妃,首先在生活作风上给臣民做出表率。事必躬亲,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亲力亲为,其勤政为国的精神与作风亦堪称楷模。志存高远,锐意进取,枕戈泣血,以兴复天下、收复两京为己任,誓做汉光武帝刘秀那样的中兴之主,并决定于八月御驾亲征,挥师北伐。
然隆武帝空有政治抱负与理想,其政权所依赖的“郑家军”却非精忠报国之武装力量。顶梁柱郑芝龙只想保存实力,根本无意出兵恢复,故而百般阻挠隆武帝的北伐亲征。强龙压不住地头蛇,热血沸腾的隆武帝遇到这样一个只顾“小我”而毫无“大我”意识、处处掣肘的大军阀,也只能徒叹奈何。
隆武二年(1646)六月,清军自浙江南下攻闽。郑芝龙被南安老乡洪承畴暗中策反,决定降清,因而放弃防线,率军跑回老家安平镇(今福建晋江市西南安海镇)。清军从容越过无人把守的浙闽通道仙霞岭进入福建。八月二十二日,隆武帝撤离延平府直奔西南而走。二十七日,隆武帝一行赶到汀州。半夜,清军乔装成明军,骗开城门杀入城内,隆武帝夫妻遇难于行宫。汀州百姓怜惜这位仁德之君,将隆武帝夫妇殓葬于罗汉岭。一说隆武帝夫妇被俘,曾皇后投水自尽,隆武帝绝食殉国。隆武帝结局说法多样,不再一一赘述。
隆武帝自被拥奉为帝至罹难,十五个月。永历帝朱由榔即位初,遥上尊号为思文皇帝;十年后,改谥襄皇帝,庙号绍宗。
在南明诸帝中,隆武帝朱聿键志存高远,是最思振作恢复、最奋发有为的一位君主。他勤政爱民,忧思国事,其亲撰“监国”、“即位”、“亲征”三大诏,尽显其政治抱负、治国之略、兴复之志;且文采斐然,颇为感人。隆武帝自身修养极佳,布衣素食,后宫无嫔妃;行仁政,爱民发自肺腑;国政亲力亲为,呕心沥血,宵旰忧勤,奏章朝至夕发,典章刑政皆出己手;朝政之余惟乐读书著述,著作甚丰且典雅可诵。试想,若隆武帝具备弘光帝那样的立国基础与规模,相信他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惜其如孤鸟投林,无依无靠无立国基础,借军阀之力而建政,仰他人鼻息思振兴,干弱枝强,威权难行,终至雄心空怀,壮志难酬,夫妻悲壮殉国死社稷,可叹可敬!
朱聿键,明末唐端王朱朱器墭之子,世袭唐端王之位。后明朝被灭成为南明王朝短暂的天子隆武帝。是南明一位命运多舛苦难悲惨的君王,有复明救国之心却无雄才大略之能。后不幸为清军所擒南明灭亡宁死不降绝食而死,其妻皇后曾氏也是一位痴情忠贞刚烈悲惨的苦命红颜自杀殉夫,夫妻二人共赴黄泉。
在南明诸帝中,隆武帝朱聿键是最为优秀的君主;是亦位政治素质优秀、品质极佳、励精图治思进取、勤政爱民图复兴的好皇帝。
朱聿键(1602—1646)为明太祖九世孙。虽然贵为皇族子弟,却自小便饱经磨难。其祖父唐端王朱硕熿为将王位传给爱妾所生的庶子,便将世子(帝王和诸侯的嫡长子)朱器墭与其子朱聿键一起囚禁起来。十二岁的朱聿键处患难而志不颓,于囚所中发愤读书,通晓大义,修炼成开朗乐观诚挚坦荡的品性与勇于任事敢担当的气质,同时也成长为一个身材修长气宇不凡的大小伙子。二十八岁时,父亲过世,朱聿键才被祖父解除了为期十六年的囚徒生活。1632年祖父去世,三十一岁的朱聿键袭爵为唐王。
1636年七月,清军自喜峰口入长城攻明,逼近北京城。身处南阳的朱聿键见京师危急,亲率王府卫队千人北上勤王。崇祯帝闻知唐王领军擅离封国,赶紧下诏切责并勒令他速返封地,不许妄动。清军回撤,朱聿键因违反法度,朝廷将其废为庶人,并囚禁于凤阳高墙(明朝的皇家监狱,专囚犯罪宗室)。这一关押,又是八年。如此算来,朱聿键前后竟被囚禁了二十四年。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灭亡。五月,明宗室福王朱由崧在南都(南京)称帝,建元弘光,建立南明弘光政权。七月,弘光帝下令将朱聿键等三百余罪宗赦免释放,但一律免除贵族身份,黜为庶人。礼部大臣奏请恢复朱聿键唐王爵位,弘光帝未允(一说贬封为南阳王)。朱聿键被远徙于广西平乐府,可他除了书籍身无分文,难以成行。来年五月,朱聿键才背着书囊踽踽行至苏州。
朱聿键刚到苏州,局势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刚刚建国一年的弘光政权被清军攻灭了。随即寿命仅五天的潞王朱常淓的杭州监国政权也降清垮台。这一来,南方便没有了朱明政治大旗。南明镇江总兵郑鸿逵等遂拥奉朱聿键南下入闽。闰六月初六,福建总兵、南安伯郑芝龙等官员将朱聿键隆重迎入福州。
初七,朱聿键在众大臣的乞请下于福州称监国,并颁下亲笔拟定的“监国诏谕”,内中详列十六款治国方略。二十七日,朱聿键在群臣的力推下称帝,建元“隆武”;同时颁下御笔亲书“登基诏书”,详明建国宗旨、大纲等十八款。
隆武帝品格端方,粗衣粝食,不近声色,除妻子曾皇后再无嫔妃,首先在生活作风上给臣民做出表率。事必躬亲,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亲力亲为,其勤政为国的精神与作风亦堪称楷模。志存高远,锐意进取,枕戈泣血,以兴复天下、收复两京为己任,誓做汉光武帝刘秀那样的中兴之主,并决定于八月御驾亲征,挥师北伐。
然隆武帝空有政治抱负与理想,其政权所依赖的“郑家军”却非精忠报国之武装力量。顶梁柱郑芝龙只想保存实力,根本无意出兵恢复,故而百般阻挠隆武帝的北伐亲征。强龙压不住地头蛇,热血沸腾的隆武帝遇到这样一个只顾“小我”而毫无“大我”意识、处处掣肘的大军阀,也只能徒叹奈何。
隆武二年(1646)六月,清军自浙江南下攻闽。郑芝龙被南安老乡洪承畴暗中策反,决定降清,因而放弃防线,率军跑回老家安平镇(今福建晋江市西南安海镇)。清军从容越过无人把守的浙闽通道仙霞岭进入福建。八月二十二日,隆武帝撤离延平府直奔西南而走。二十七日,隆武帝一行赶到汀州。半夜,清军乔装成明军,骗开城门杀入城内,隆武帝夫妻遇难于行宫。汀州百姓怜惜这位仁德之君,将隆武帝夫妇殓葬于罗汉岭。一说隆武帝夫妇被俘,曾皇后投水自尽,隆武帝绝食殉国。隆武帝结局说法多样,不再一一赘述。
隆武帝自被拥奉为帝至罹难,十五个月。永历帝朱由榔即位初,遥上尊号为思文皇帝;十年后,改谥襄皇帝,庙号绍宗。
在南明诸帝中,隆武帝朱聿键志存高远,是最思振作恢复、最奋发有为的一位君主。他勤政爱民,忧思国事,其亲撰“监国”、“即位”、“亲征”三大诏,尽显其政治抱负、治国之略、兴复之志;且文采斐然,颇为感人。隆武帝自身修养极佳,布衣素食,后宫无嫔妃;行仁政,爱民发自肺腑;国政亲力亲为,呕心沥血,宵旰忧勤,奏章朝至夕发,典章刑政皆出己手;朝政之余惟乐读书著述,著作甚丰且典雅可诵。试想,若隆武帝具备弘光帝那样的立国基础与规模,相信他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惜其如孤鸟投林,无依无靠无立国基础,借军阀之力而建政,仰他人鼻息思振兴,干弱枝强,威权难行,终至雄心空怀,壮志难酬,夫妻悲壮殉国死社稷,可叹可敬!
不可能,因为满清力量大强大了,在进功的势头上是不会停止做,仅凭何腾蛟根本无法阻挡。
在南明诸帝中,隆武帝朱聿键是最为优秀的君主;是亦位政治素质优秀、品质极佳、励精图治思进取、勤政爱民图复兴的好皇帝。
朱聿键(1602—1646)为明太祖九世孙。虽然贵为皇族子弟,却自小便饱经磨难。其祖父唐端王朱硕熿为将王位传给爱妾所生的庶子,便将世子(帝王和诸侯的嫡长子)朱器墭与其子朱聿键一起囚禁起来。十二岁的朱聿键处患难而志不颓,于囚所中发愤读书,通晓大义,修炼成开朗乐观诚挚坦荡的品性与勇于任事敢担当的气质,同时也成长为一个身材修长气宇不凡的大小伙子。二十八岁时,父亲过世,朱聿键才被祖父解除了为期十六年的囚徒生活。1632年祖父去世,三十一岁的朱聿键袭爵为唐王。
1636年七月,清军自喜峰口入长城攻明,逼近北京城。身处南阳的朱聿键见京师危急,亲率王府卫队千人北上勤王。崇祯帝闻知唐王领军擅离封国,赶紧下诏切责并勒令他速返封地,不许妄动。清军回撤,朱聿键因违反法度,朝廷将其废为庶人,并囚禁于凤阳高墙(明朝的皇家监狱,专囚犯罪宗室)。这一关押,又是八年。如此算来,朱聿键前后竟被囚禁了二十四年。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灭亡。五月,明宗室福王朱由崧在南都(南京)称帝,建元弘光,建立南明弘光政权。七月,弘光帝下令将朱聿键等三百余罪宗赦免释放,但一律免除贵族身份,黜为庶人。礼部大臣奏请恢复朱聿键唐王爵位,弘光帝未允(一说贬封为南阳王)。朱聿键被远徙于广西平乐府,可他除了书籍身无分文,难以成行。来年五月,朱聿键才背着书囊踽踽行至苏州。
朱聿键刚到苏州,局势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刚刚建国一年的弘光政权被清军攻灭了。随即寿命仅五天的潞王朱常淓的杭州监国政权也降清垮台。这一来,南方便没有了朱明政治大旗。南明镇江总兵郑鸿逵等遂拥奉朱聿键南下入闽。闰六月初六,福建总兵、南安伯郑芝龙等官员将朱聿键隆重迎入福州。
初七,朱聿键在众大臣的乞请下于福州称监国,并颁下亲笔拟定的“监国诏谕”,内中详列十六款治国方略。二十七日,朱聿键在群臣的力推下称帝,建元“隆武”;同时颁下御笔亲书“登基诏书”,详明建国宗旨、大纲等十八款。
隆武帝品格端方,粗衣粝食,不近声色,除妻子曾皇后再无嫔妃,首先在生活作风上给臣民做出表率。事必躬亲,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亲力亲为,其勤政为国的精神与作风亦堪称楷模。志存高远,锐意进取,枕戈泣血,以兴复天下、收复两京为己任,誓做汉光武帝刘秀那样的中兴之主,并决定于八月御驾亲征,挥师北伐。
然隆武帝空有政治抱负与理想,其政权所依赖的“郑家军”却非精忠报国之武装力量。顶梁柱郑芝龙只想保存实力,根本无意出兵恢复,故而百般阻挠隆武帝的北伐亲征。强龙压不住地头蛇,热血沸腾的隆武帝遇到这样一个只顾“小我”而毫无“大我”意识、处处掣肘的大军阀,也只能徒叹奈何。
隆武二年(1646)六月,清军自浙江南下攻闽。郑芝龙被南安老乡洪承畴暗中策反,决定降清,因而放弃防线,率军跑回老家安平镇(今福建晋江市西南安海镇)。清军从容越过无人把守的浙闽通道仙霞岭进入福建。八月二十二日,隆武帝撤离延平府直奔西南而走。二十七日,隆武帝一行赶到汀州。半夜,清军乔装成明军,骗开城门杀入城内,隆武帝夫妻遇难于行宫。汀州百姓怜惜这位仁德之君,将隆武帝夫妇殓葬于罗汉岭。一说隆武帝夫妇被俘,曾皇后投水自尽,隆武帝绝食殉国。隆武帝结局说法多样,不再一一赘述。
隆武帝自被拥奉为帝至罹难,十五个月。永历帝朱由榔即位初,遥上尊号为思文皇帝;十年后,改谥襄皇帝,庙号绍宗。
在南明诸帝中,隆武帝朱聿键志存高远,是最思振作恢复、最奋发有为的一位君主。他勤政爱民,忧思国事,其亲撰“监国”、“即位”、“亲征”三大诏,尽显其政治抱负、治国之略、兴复之志;且文采斐然,颇为感人。隆武帝自身修养极佳,布衣素食,后宫无嫔妃;行仁政,爱民发自肺腑;国政亲力亲为,呕心沥血,宵旰忧勤,奏章朝至夕发,典章刑政皆出己手;朝政之余惟乐读书著述,著作甚丰且典雅可诵。试想,若隆武帝具备弘光帝那样的立国基础与规模,相信他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惜其如孤鸟投林,无依无靠无立国基础,借军阀之力而建政,仰他人鼻息思振兴,干弱枝强,威权难行,终至雄心空怀,壮志难酬,夫妻悲壮殉国死社稷,可叹可敬!
攘外必先安内,隆武帝想中兴很难
其实,崇祯时期的明朝,和南明差不了多少。崇祯遇到的难处,和隆武帝遇到的难处,都一样:大臣不听话,大将拥兵自重,全玩听宣不听调。老隆武在南明不能令行禁止,在崇祯期的明朝,就可以了?显然不能嘛隆武帝想中兴,在南明依靠郑芝龙,钱兵粮,全指望人家,自己有啥?只有空头支票。开了一百张空头支票,死忠黄道周为此破家聚兵,聚一万两银子几百条扁担,可这够干什么的,被人家一战而平,送军功而已。自己呢,召集几千兵马,无粮,无训练,无器械,也是被人一战而平,自个儿都被抓了,跟历史上的曹髦一样
不去摆平郑芝龙,真的以为凭借一腔热血,就能让敌人俯首而降?只能说,天真!
崇祯和隆武帝,都是二愣子。在他们麾下,死的都是忠诚良将,剩下来的,全是心思诡谲之徒,用人方向错了!
整合内部势力,二愣子可不行
大明真想翻盘,除非朱棣在世!
在南明诸帝中,隆武帝朱聿键是最为优秀的君主;是亦位政治素质优秀、品质极佳、励精图治思进取、勤政爱民图复兴的好皇帝。
朱聿键(1602—1646)为明太祖九世孙。虽然贵为皇族子弟,却自小便饱经磨难。其祖父唐端王朱硕熿为将王位传给爱妾所生的庶子,便将世子(帝王和诸侯的嫡长子)朱器墭与其子朱聿键一起囚禁起来。十二岁的朱聿键处患难而志不颓,于囚所中发愤读书,通晓大义,修炼成开朗乐观诚挚坦荡的品性与勇于任事敢担当的气质,同时也成长为一个身材修长气宇不凡的大小伙子。二十八岁时,父亲过世,朱聿键才被祖父解除了为期十六年的囚徒生活。1632年祖父去世,三十一岁的朱聿键袭爵为唐王。
1636年七月,清军自喜峰口入长城攻明,逼近北京城。身处南阳的朱聿键见京师危急,亲率王府卫队千人北上勤王。崇祯帝闻知唐王领军擅离封国,赶紧下诏切责并勒令他速返封地,不许妄动。清军回撤,朱聿键因违反法度,朝廷将其废为庶人,并囚禁于凤阳高墙(明朝的皇家监狱,专囚犯罪宗室)。这一关押,又是八年。如此算来,朱聿键前后竟被囚禁了二十四年。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灭亡。五月,明宗室福王朱由崧在南都(南京)称帝,建元弘光,建立南明弘光政权。七月,弘光帝下令将朱聿键等三百余罪宗赦免释放,但一律免除贵族身份,黜为庶人。礼部大臣奏请恢复朱聿键唐王爵位,弘光帝未允(一说贬封为南阳王)。朱聿键被远徙于广西平乐府,可他除了书籍身无分文,难以成行。来年五月,朱聿键才背着书囊踽踽行至苏州。
朱聿键刚到苏州,局势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刚刚建国一年的弘光政权被清军攻灭了。随即寿命仅五天的潞王朱常淓的杭州监国政权也降清垮台。这一来,南方便没有了朱明政治大旗。南明镇江总兵郑鸿逵等遂拥奉朱聿键南下入闽。闰六月初六,福建总兵、南安伯郑芝龙等官员将朱聿键隆重迎入福州。
初七,朱聿键在众大臣的乞请下于福州称监国,并颁下亲笔拟定的“监国诏谕”,内中详列十六款治国方略。二十七日,朱聿键在群臣的力推下称帝,建元“隆武”;同时颁下御笔亲书“登基诏书”,详明建国宗旨、大纲等十八款。
隆武帝品格端方,粗衣粝食,不近声色,除妻子曾皇后再无嫔妃,首先在生活作风上给臣民做出表率。事必躬亲,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亲力亲为,其勤政为国的精神与作风亦堪称楷模。志存高远,锐意进取,枕戈泣血,以兴复天下、收复两京为己任,誓做汉光武帝刘秀那样的中兴之主,并决定于八月御驾亲征,挥师北伐。
然隆武帝空有政治抱负与理想,其政权所依赖的“郑家军”却非精忠报国之武装力量。顶梁柱郑芝龙只想保存实力,根本无意出兵恢复,故而百般阻挠隆武帝的北伐亲征。强龙压不住地头蛇,热血沸腾的隆武帝遇到这样一个只顾“小我”而毫无“大我”意识、处处掣肘的大军阀,也只能徒叹奈何。
隆武二年(1646)六月,清军自浙江南下攻闽。郑芝龙被南安老乡洪承畴暗中策反,决定降清,因而放弃防线,率军跑回老家安平镇(今福建晋江市西南安海镇)。清军从容越过无人把守的浙闽通道仙霞岭进入福建。八月二十二日,隆武帝撤离延平府直奔西南而走。二十七日,隆武帝一行赶到汀州。半夜,清军乔装成明军,骗开城门杀入城内,隆武帝夫妻遇难于行宫。汀州百姓怜惜这位仁德之君,将隆武帝夫妇殓葬于罗汉岭。一说隆武帝夫妇被俘,曾皇后投水自尽,隆武帝绝食殉国。隆武帝结局说法多样,不再一一赘述。
隆武帝自被拥奉为帝至罹难,十五个月。永历帝朱由榔即位初,遥上尊号为思文皇帝;十年后,改谥襄皇帝,庙号绍宗。
在南明诸帝中,隆武帝朱聿键志存高远,是最思振作恢复、最奋发有为的一位君主。他勤政爱民,忧思国事,其亲撰“监国”、“即位”、“亲征”三大诏,尽显其政治抱负、治国之略、兴复之志;且文采斐然,颇为感人。隆武帝自身修养极佳,布衣素食,后宫无嫔妃;行仁政,爱民发自肺腑;国政亲力亲为,呕心沥血,宵旰忧勤,奏章朝至夕发,典章刑政皆出己手;朝政之余惟乐读书著述,著作甚丰且典雅可诵。试想,若隆武帝具备弘光帝那样的立国基础与规模,相信他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惜其如孤鸟投林,无依无靠无立国基础,借军阀之力而建政,仰他人鼻息思振兴,干弱枝强,威权难行,终至雄心空怀,壮志难酬,夫妻悲壮殉国死社稷,可叹可敬!
攘外必先安内,隆武帝想中兴很难
其实,崇祯时期的明朝,和南明差不了多少。崇祯遇到的难处,和隆武帝遇到的难处,都一样:大臣不听话,大将拥兵自重,全玩听宣不听调。老隆武在南明不能令行禁止,在崇祯期的明朝,就可以了?显然不能嘛隆武帝想中兴,在南明依靠郑芝龙,钱兵粮,全指望人家,自己有啥?只有空头支票。开了一百张空头支票,死忠黄道周为此破家聚兵,聚一万两银子几百条扁担,可这够干什么的,被人家一战而平,送军功而已。自己呢,召集几千兵马,无粮,无训练,无器械,也是被人一战而平,自个儿都被抓了,跟历史上的曹髦一样
不去摆平郑芝龙,真的以为凭借一腔热血,就能让敌人俯首而降?只能说,天真!
崇祯和隆武帝,都是二愣子。在他们麾下,死的都是忠诚良将,剩下来的,全是心思诡谲之徒,用人方向错了!
整合内部势力,二愣子可不行
大明真想翻盘,除非朱棣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