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与梁的统治者都姓“萧”而不是姓“梁”。他们本就是同宗、同族,南梁的建立者萧衍的父亲萧顺之,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族弟。这里还有一个巧合的说法,萧氏是刘邦的丞相萧何的后代,而南齐取代的刘宋政权的刘氏,则是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后人。
一、萧道成以齐代宋
萧道成,字绍伯,乳名斗将,祖藉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东晋初年时迁至侨郡兰陵(今江苏镇江),萧道成的父亲萧承之在刘宋担任过济南太守,龙骧将军、右将军等职。萧道成,青年时期就随其父征战疆场,十五岁时就因为骁勇善战,而崭露头角,受到宋文帝刘义隆的欣赏,战功赫赫的萧道成,不断受到提拔,当上了武烈将军。宋明帝刘彧继位后,残忍嗜杀,朝中大臣人人自危,萧道成因善于伪饰,小心谨慎,才躲过了一劫。宋明帝病死后,他年仅十岁的儿子刘昱继位,是为宋后废帝。此时,桂阳王刘休范起兵叛乱,并自己登基为帝。萧道成假装投降刘休范,并取得了他的信任,趁机将刘休范杀死,平定了叛乱。
立下平叛大功的萧道成,被任命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并监察五州军事。萧道成一时权力无人可比。小皇帝刘昱小时候还好,尽管贪玩,并没有多么出格的情况,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其骨子里的遗传基因就显现出来了,其残暴嗜杀的本性暴露无遗。他喜怒无常,爱好杀罚,身上不离刀剑、铁矛,身边的人谁惹他不高兴了,说杀就杀。上到街上见到行人也是拿矛就剌。皇太后就数次训诫刘昱,刘昱就怀恨在心,就让太医用药毒死太后,他身边亲信就劝他:“陛下万不可如此做,太后要是死了,陛下就得守灵服丧,就不能到处玩了。”刘昱觉得有理,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有一次,刘昱突然跑到萧道成的将军府,他也不让人通报,当时天热,萧道成正光着上身睡觉,刘昱觉得萧道成的大肚子挺好玩,就在萧道成肚子上画了个圈,然后,拉开弓就要射,萧道成吓得连忙说:“老臣无罪”,刘昱的待从王天恩也劝道:“萧将军的肚子确实是个好靶子,不过要是一箭射死了,就扫兴了,不如用草做箭,想射几回就射几回”,刘昱认为有道理,就命人用草做了个箭,然后张弓就射,一箭就射中了萧道成的肚脐,大家都夸好箭法,刘昱一高兴就离开了。刘昱是高兴了,可萧道成是又气又害怕,觉得这样下去,早晚要死到刘昱手里,就找来亲信商量对策。正在这时,却传来了刘昱被人杀了的消息。原来,刘昱的一个叫杨玉夫的侍卫,也不知怎么惹刘昱不高兴了,刘昱声称要杀了他,杨玉夫吓的不行,决定铤而走险,先下手为强,他趁刘昱喝醉了将他杀死。随后,他提着刘昱的人头找到萧道成商议找后路。萧道成一看有人替他把事办了,也很高兴,联合朝中大臣和皇太后商议,立宋明帝的第三个儿子刘准为帝,是为宋顺帝。
宋顺帝继位时刚刚九岁,太后为了拉拢萧道成,任命他为司空、骠骑大将军,一时权力更盛。一些朝中大臣如沈攸之、袁粲等人看萧道成大权独揽,就联合起兵讨伐萧道成,但都被萧道成打败,沈攸之自杀,袁粲父子也被萧道成手下杀死。
朝中大权实际已掌握在萧道成一人之手,宋顺帝刘准已形同傀儡。公元479年,萧道成逼迫刘准逊位于他,顺帝不敢违拗,只得下诏让位于萧道成。萧道成登基后,改宋为齐,是为齐高帝。
二、和尚皇帝萧衍建立梁朝
萧衍与齐高帝同族,其父萧顺之为齐高帝族弟,在齐高帝萧道成夺刘宋政权时有过功劳,后在南齐担任过侍中、卫尉等职。萧衍的母亲张尚柔是西晋名人张华之后,学识颇为渊博,在她的教导下,萧衍经史百家、诗书棋画、骑射技击、观星测月等样样精通,被人称为神童。
因与皇帝同宗,萧衍初入官场,便起步很高,再加上他本人才华出众,很快便在朝中有了较高的声望。待齐武帝登基后,贪图玩乐,不理政务。大权在握的骁骑将军萧鸾,联合亲信,废黜了齐武帝,自立为帝,是为齐明帝。在废立中出过力的萧衍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后又升为黄门侍郎。不久,北魏孝文帝率军攻打南齐。齐明帝命萧衍和平北将军王广之带兵支援前线,萧衍在战场上表现勇敢,带兵逼退了北魏大军,萧衍因功升太子中庶子。公元497年,北魏再次进攻南齐的雍州,萧衍和崔慧景率军反击,遭到失败,齐明帝没有怪罪萧衍,并任命他担任了雍州剌史。主政一方的萧衍,势力也逐步壮大。
齐明帝萧鸾去世后,他的儿子萧宝卷继位,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东昏侯。萧宝卷为人昏庸,好滥杀无辜,朝中大臣被其杀害了许多。萧衍也是提心吊胆,他和部下商议废掉萧宝卷。于是,萧衍起兵拥立南康王萧宝融为帝,同时,他积极联络朝中重臣,内外夹击,最后,萧宝卷被废。因拥立有功,萧衍被升为大司马,在朝中权力已无人出其右者。渐渐地,萧衍有了自己当皇帝的想法,但苦于没有机会,他的好友范云和沈约都劝说他自立为帝,萧衍假意推辞。范云和沈约与众大臣一同逼迫萧宝融退位,萧宝融只得下了退位诏书。萧衍在大臣的恳请下,佯装推辞一下,好似不得以似的登基为帝,改齐为梁,是为梁武帝。
梁武帝登基之初,颇为勤政,个人也很节俭,每日以粗饭为食,也不让嫔妃穿华丽的衣服,每天五更时分,梁武帝就起床处理朝政,手上患了冻疮他也毫不在意。在梁武帝经营下,南梁社会一度非常繁盛。
梁武帝萧衍沉迷于佛教,受其影响,百姓也大量出家,全国上下大肆修建寺庙,仅建康城内就有五百佛寺。梁武帝在位期间,曾三次舍皇位入皇家寺庙为僧。众大臣,每次凑齐一亿钱才将他赎回。晚年的梁武帝萧衍,不理朝政,一心向佛,兴修寺庙,供养大量僧侣,并免除他们的赋役,致使百姓负担较重,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北魏叛降南梁的侯景发动兵变,梁军多年疏于战事,一战即溃,侯景军队将皇宫重重包围,梁武帝盼各地军队前来救援,无奈,各地诸王皆作壁上观。不久梁武帝萧衍被俘,因粱武帝时年已八十多岁,侯景不想动刀杀他,只是不给他饭吃,最终梁武帝萧衍被活活饿死。
总结语:南齐、南梁两朝统治者,同宗同族。取得皇位的方式,都是以权臣身份逼迫前朝禅位。但两朝存在时间都很短暂,齐479年建国,502年禅位于萧衍,仅有23年时间。梁于502年建国,557年被陈霸先取代,存在55年。两朝政治皆没什么建树,不过南梁前期,也还算政治清明。
梁代齐属于偏支夺权,统治者仍属同一家族,确实情况很特殊。史学界一直倾向于看做两个朝代,除了国号改变以外,更重要的是宗庙变了。祭祀乃国之根本,梁代不再祭祀齐的历代皇帝,可以说是真正的改朝换代。作为对比,无论东汉还是蜀汉,都会祭祀西汉有庙号的皇帝,东晋南宋也是如此。除此之外,历史上不乏正朔绝嗣,旁支入主的例子,比如汉文帝就是如此。一般旁支入主,都会按照出继处理,不再祭祀亲生父母,而是成了先前某位帝王的子嗣。刘备好像认得是汉桓帝为父,司马睿认司马炎为父,另封儿子为琅琊王,代替自己祭祀自己的父祖。梁朝不祭祀齐的皇帝,与以上情况截然不同,被视为另一个朝代也就理所当然了
南齐与梁的统治者都姓“萧”而不是姓“梁”。他们本就是同宗、同族,南梁的建立者萧衍的父亲萧顺之,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族弟。这里还有一个巧合的说法,萧氏是刘邦的丞相萧何的后代,而南齐取代的刘宋政权的刘氏,则是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后人。
一、萧道成以齐代宋
萧道成,字绍伯,乳名斗将,祖藉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东晋初年时迁至侨郡兰陵(今江苏镇江),萧道成的父亲萧承之在刘宋担任过济南太守,龙骧将军、右将军等职。萧道成,青年时期就随其父征战疆场,十五岁时就因为骁勇善战,而崭露头角,受到宋文帝刘义隆的欣赏,战功赫赫的萧道成,不断受到提拔,当上了武烈将军。宋明帝刘彧继位后,残忍嗜杀,朝中大臣人人自危,萧道成因善于伪饰,小心谨慎,才躲过了一劫。宋明帝病死后,他年仅十岁的儿子刘昱继位,是为宋后废帝。此时,桂阳王刘休范起兵叛乱,并自己登基为帝。萧道成假装投降刘休范,并取得了他的信任,趁机将刘休范杀死,平定了叛乱。
立下平叛大功的萧道成,被任命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并监察五州军事。萧道成一时权力无人可比。小皇帝刘昱小时候还好,尽管贪玩,并没有多么出格的情况,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其骨子里的遗传基因就显现出来了,其残暴嗜杀的本性暴露无遗。他喜怒无常,爱好杀罚,身上不离刀剑、铁矛,身边的人谁惹他不高兴了,说杀就杀。上到街上见到行人也是拿矛就剌。皇太后就数次训诫刘昱,刘昱就怀恨在心,就让太医用药毒死太后,他身边亲信就劝他:“陛下万不可如此做,太后要是死了,陛下就得守灵服丧,就不能到处玩了。”刘昱觉得有理,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有一次,刘昱突然跑到萧道成的将军府,他也不让人通报,当时天热,萧道成正光着上身睡觉,刘昱觉得萧道成的大肚子挺好玩,就在萧道成肚子上画了个圈,然后,拉开弓就要射,萧道成吓得连忙说:“老臣无罪”,刘昱的待从王天恩也劝道:“萧将军的肚子确实是个好靶子,不过要是一箭射死了,就扫兴了,不如用草做箭,想射几回就射几回”,刘昱认为有道理,就命人用草做了个箭,然后张弓就射,一箭就射中了萧道成的肚脐,大家都夸好箭法,刘昱一高兴就离开了。刘昱是高兴了,可萧道成是又气又害怕,觉得这样下去,早晚要死到刘昱手里,就找来亲信商量对策。正在这时,却传来了刘昱被人杀了的消息。原来,刘昱的一个叫杨玉夫的侍卫,也不知怎么惹刘昱不高兴了,刘昱声称要杀了他,杨玉夫吓的不行,决定铤而走险,先下手为强,他趁刘昱喝醉了将他杀死。随后,他提着刘昱的人头找到萧道成商议找后路。萧道成一看有人替他把事办了,也很高兴,联合朝中大臣和皇太后商议,立宋明帝的第三个儿子刘准为帝,是为宋顺帝。
宋顺帝继位时刚刚九岁,太后为了拉拢萧道成,任命他为司空、骠骑大将军,一时权力更盛。一些朝中大臣如沈攸之、袁粲等人看萧道成大权独揽,就联合起兵讨伐萧道成,但都被萧道成打败,沈攸之自杀,袁粲父子也被萧道成手下杀死。
朝中大权实际已掌握在萧道成一人之手,宋顺帝刘准已形同傀儡。公元479年,萧道成逼迫刘准逊位于他,顺帝不敢违拗,只得下诏让位于萧道成。萧道成登基后,改宋为齐,是为齐高帝。
二、和尚皇帝萧衍建立梁朝
萧衍与齐高帝同族,其父萧顺之为齐高帝族弟,在齐高帝萧道成夺刘宋政权时有过功劳,后在南齐担任过侍中、卫尉等职。萧衍的母亲张尚柔是西晋名人张华之后,学识颇为渊博,在她的教导下,萧衍经史百家、诗书棋画、骑射技击、观星测月等样样精通,被人称为神童。
因与皇帝同宗,萧衍初入官场,便起步很高,再加上他本人才华出众,很快便在朝中有了较高的声望。待齐武帝登基后,贪图玩乐,不理政务。大权在握的骁骑将军萧鸾,联合亲信,废黜了齐武帝,自立为帝,是为齐明帝。在废立中出过力的萧衍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后又升为黄门侍郎。不久,北魏孝文帝率军攻打南齐。齐明帝命萧衍和平北将军王广之带兵支援前线,萧衍在战场上表现勇敢,带兵逼退了北魏大军,萧衍因功升太子中庶子。公元497年,北魏再次进攻南齐的雍州,萧衍和崔慧景率军反击,遭到失败,齐明帝没有怪罪萧衍,并任命他担任了雍州剌史。主政一方的萧衍,势力也逐步壮大。
齐明帝萧鸾去世后,他的儿子萧宝卷继位,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东昏侯。萧宝卷为人昏庸,好滥杀无辜,朝中大臣被其杀害了许多。萧衍也是提心吊胆,他和部下商议废掉萧宝卷。于是,萧衍起兵拥立南康王萧宝融为帝,同时,他积极联络朝中重臣,内外夹击,最后,萧宝卷被废。因拥立有功,萧衍被升为大司马,在朝中权力已无人出其右者。渐渐地,萧衍有了自己当皇帝的想法,但苦于没有机会,他的好友范云和沈约都劝说他自立为帝,萧衍假意推辞。范云和沈约与众大臣一同逼迫萧宝融退位,萧宝融只得下了退位诏书。萧衍在大臣的恳请下,佯装推辞一下,好似不得以似的登基为帝,改齐为梁,是为梁武帝。
梁武帝登基之初,颇为勤政,个人也很节俭,每日以粗饭为食,也不让嫔妃穿华丽的衣服,每天五更时分,梁武帝就起床处理朝政,手上患了冻疮他也毫不在意。在梁武帝经营下,南梁社会一度非常繁盛。
梁武帝萧衍沉迷于佛教,受其影响,百姓也大量出家,全国上下大肆修建寺庙,仅建康城内就有五百佛寺。梁武帝在位期间,曾三次舍皇位入皇家寺庙为僧。众大臣,每次凑齐一亿钱才将他赎回。晚年的梁武帝萧衍,不理朝政,一心向佛,兴修寺庙,供养大量僧侣,并免除他们的赋役,致使百姓负担较重,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北魏叛降南梁的侯景发动兵变,梁军多年疏于战事,一战即溃,侯景军队将皇宫重重包围,梁武帝盼各地军队前来救援,无奈,各地诸王皆作壁上观。不久梁武帝萧衍被俘,因粱武帝时年已八十多岁,侯景不想动刀杀他,只是不给他饭吃,最终梁武帝萧衍被活活饿死。
总结语:南齐、南梁两朝统治者,同宗同族。取得皇位的方式,都是以权臣身份逼迫前朝禅位。但两朝存在时间都很短暂,齐479年建国,502年禅位于萧衍,仅有23年时间。梁于502年建国,557年被陈霸先取代,存在55年。两朝政治皆没什么建树,不过南梁前期,也还算政治清明。
梁代齐属于偏支夺权,统治者仍属同一家族,确实情况很特殊。史学界一直倾向于看做两个朝代,除了国号改变以外,更重要的是宗庙变了。祭祀乃国之根本,梁代不再祭祀齐的历代皇帝,可以说是真正的改朝换代。作为对比,无论东汉还是蜀汉,都会祭祀西汉有庙号的皇帝,东晋南宋也是如此。除此之外,历史上不乏正朔绝嗣,旁支入主的例子,比如汉文帝就是如此。一般旁支入主,都会按照出继处理,不再祭祀亲生父母,而是成了先前某位帝王的子嗣。刘备好像认得是汉桓帝为父,司马睿认司马炎为父,另封儿子为琅琊王,代替自己祭祀自己的父祖。梁朝不祭祀齐的皇帝,与以上情况截然不同,被视为另一个朝代也就理所当然了
集才情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有着曾经照亮一个时代的传奇人生,围绕她展开的话题层出不穷。众所众知,林徽因当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最终理智地选择了门当户对的梁思成,婚后二人志趣相投、互敬互爱,有了一双儿女,女儿梁再冰,儿子梁从诫。
按照中国“子随父姓”的传统,林徽因的孙子孙女,也就是梁从诫的孩子理应姓梁,为何改为他姓呢?这还得从梁从诫的婚姻谈起。
原来梁从诫的婚姻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结过两次婚。
第一次婚姻,妻子是周如玫,她是当时北大校长周培源的女儿,可谓门当户对。二人从小青梅竹马,大学时确定为恋人,大学毕业完婚,婚后一年生子,取名梁鉴,可谓顺风顺水,幸福美满。但幸福的日子仅维持了10年,后来二人因三观不合离婚。周如玫带着儿子回到娘家,并将儿子名字“梁鉴”改名“周志兵”,随了母姓。
第二次婚姻,妻子是方晶,一名中学老师,也是梁从诫的“初恋”。二人在读中学时便相识,后来婚姻生活十分美满,还有了一个女儿叫梁帆。可能梁帆觉得不想活在祖父辈的光环里,不想被太多的关注影响自己平静的生活,于是跟随母姓“方”,叫做“方帆”。
其实,子孙姓氏无论怎么改变,割不断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