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很多成语典故都不是就某个故事而诞生的,有的先有原型,而后在某个特定环境下才正式成为我们所说的"成语",卧薪尝胆就是个倒子,它最初是出现在《史记 勾践世家》中,说的是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听从谋士计策,投降吴王,鞍前马后假意效命吴王,后被敕回国,放一苦胆吊在床前,自己松懈时尝一口,以不忘国耻,后韬光养晦二十余年,终于打败吴国复国耻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一定的可信度,一个人受了耻辱,找来一个苦胆,吊在床前,尝一下以示提醒自己勿忘耻辱。这个时候卧薪尝胆还不流行,真正让它成为日后我们所说的成语是到了北宋。
北宋大家苏东坡一日写了篇散文《拟孙权答曹操书》一文中,……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名……,至此,卧薪尝胆才正式出现,可见,一个成语的形成有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沉甸,有人说历史是一幅素描,加色是各自所需,野史比正史精采,很多的历史故事都是在后世的创作中不断丰满完善,尤其在演义中变得更加精彩,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著名小说。
也有很多的历史原像被传偏的,如我们常说的"无奸不商",本意是"无尖不商",说的是卖米的商人在给足了份量后,再用小酒杯舀点倒在上面形成一个小尖,意为多给的,后来变成了无奷不商,这让当初的商贩们情何以堪?
历史上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原型还是存在的,否则日后的苏东坡怎样来一个"卧薪尝胆"的词呢?
历史其实就是一个故事,编的精彩了,就有人喜欢,就有人信了。
是真是假,我们不能穿越回去亲眼经历,考证历史事件的真假,我们唯有找史书比对,相互来印证。
卧薪藏胆,是春秋争霸时的事件,记载当时的历史最靠谱的首推《左传》和《国语》这两本书。但翻遍这两本书我们便会发现,虽然这两本书记载了越王的生平事迹,但却未有卧薪尝胆一丝一毫的记载。
直至西汉时,在《史记》里才有了尝胆的记载,但也没有卧薪一说。之后的东汉学者撰写《吴越春秋》,也同样是只有尝胆一事,并无卧薪。
唐宋时期,逐渐有了“枕戈尝胆”的说法,而真正“卧薪”和“尝胆”连缀起来使用已经到北宋,大文豪苏轼便曾以孙权的口吻写道:“……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在这之后,才有了今天的卧薪尝胆。但是即便是孙权这效法先人的事件在当时也同样没有丝毫的记载。
所以,据此我们便可以推量,多半是后世之人强加附会,其真实性着实存疑。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日后会有新的史料来佐证这件事的真实性,毕竟历史的真相也在质疑之中一点一滴的被发掘的,希望它是真的吧。
亦文亦物团队出品,原创不易,关注看更多有趣、经典、实用的传统文化小知识
历史上很多成语典故都不是就某个故事而诞生的,有的先有原型,而后在某个特定环境下才正式成为我们所说的"成语",卧薪尝胆就是个倒子,它最初是出现在《史记 勾践世家》中,说的是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听从谋士计策,投降吴王,鞍前马后假意效命吴王,后被敕回国,放一苦胆吊在床前,自己松懈时尝一口,以不忘国耻,后韬光养晦二十余年,终于打败吴国复国耻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一定的可信度,一个人受了耻辱,找来一个苦胆,吊在床前,尝一下以示提醒自己勿忘耻辱。这个时候卧薪尝胆还不流行,真正让它成为日后我们所说的成语是到了北宋。
北宋大家苏东坡一日写了篇散文《拟孙权答曹操书》一文中,……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名……,至此,卧薪尝胆才正式出现,可见,一个成语的形成有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沉甸,有人说历史是一幅素描,加色是各自所需,野史比正史精采,很多的历史故事都是在后世的创作中不断丰满完善,尤其在演义中变得更加精彩,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著名小说。
也有很多的历史原像被传偏的,如我们常说的"无奸不商",本意是"无尖不商",说的是卖米的商人在给足了份量后,再用小酒杯舀点倒在上面形成一个小尖,意为多给的,后来变成了无奷不商,这让当初的商贩们情何以堪?
历史上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原型还是存在的,否则日后的苏东坡怎样来一个"卧薪尝胆"的词呢?
历史其实就是一个故事,编的精彩了,就有人喜欢,就有人信了。
是真是假,我们不能穿越回去亲眼经历,考证历史事件的真假,我们唯有找史书比对,相互来印证。
卧薪藏胆,是春秋争霸时的事件,记载当时的历史最靠谱的首推《左传》和《国语》这两本书。但翻遍这两本书我们便会发现,虽然这两本书记载了越王的生平事迹,但却未有卧薪尝胆一丝一毫的记载。
直至西汉时,在《史记》里才有了尝胆的记载,但也没有卧薪一说。之后的东汉学者撰写《吴越春秋》,也同样是只有尝胆一事,并无卧薪。
唐宋时期,逐渐有了“枕戈尝胆”的说法,而真正“卧薪”和“尝胆”连缀起来使用已经到北宋,大文豪苏轼便曾以孙权的口吻写道:“……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在这之后,才有了今天的卧薪尝胆。但是即便是孙权这效法先人的事件在当时也同样没有丝毫的记载。
所以,据此我们便可以推量,多半是后世之人强加附会,其真实性着实存疑。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日后会有新的史料来佐证这件事的真实性,毕竟历史的真相也在质疑之中一点一滴的被发掘的,希望它是真的吧。
亦文亦物团队出品,原创不易,关注看更多有趣、经典、实用的传统文化小知识
勾践卧薪尝胆是因为他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亡国之辱和复国大业。勾践是越王,公元前496年吴国被越国打败,两年后夫差反击,勾践成为吴国的俘虏,最后回到越国后,勾践为了不消灭复仇的意志,就用卧薪尝胆的方式来生活。
当初吴国大王阖闾起兵攻打越国,谁曾想越国击败吴国,阖闾身受重伤,不治身亡。这件事使夫差一直记在心中,所以他继位后,准备再次攻打越国。他训练军队,增强国力,一举歼灭越国,越国兵败灭亡,勾践被押回吴国,吴王想着曾经的耻辱,便让勾践去马棚干活,充当夫差的奴隶。勾践细心照顾吴王夫差三年,他的目的是让夫差放下警惕,放他回越国,夫差以为勾践没有复仇之心,就放他回家。勾践回国后训练精兵,他不敢忘亡国之辱,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复仇,他晚上睡在柴草上,吃饭时就舔下苦胆,以此来惊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