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元朝堪称是是中国最黑暗的时期,元朝统治者把天下百姓人为分成了四个等级,划出了高低贵贱。
蒙古人自己是征服者,当然是最高贵的人,然后是色目人、汉人和南人三个等级。等级不同,在升学、就业和当官时的机会就不平等,遇到官司的时候更是如此。
无独有偶,印度历史上也有这样混账的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不过印度的黑暗等级制度不是按民族,而是按照血统来划分的。和中国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的等级制度很短暂,不到一百年,元朝统治瓦解后就不复存在、寿终正寝了。而印度的种姓制度源远流长,在印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依旧影响着印度人的生活。
虽然说种姓制度在南亚不是印度的专利(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都曾普遍存在),但印度是实行种姓制度最顽固的国家,是种姓制度的重灾区。

中国的等级制度来自异族入侵,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是异族入侵的产物,它们都是侵略者为了更好对当地人实行残酷统治而建立的。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建立了种姓制度,英国人殖民印度后,发现这种制度有利于他们的殖民统治,就把这一套延续下来。英国统治者把他们标榜的人人生而平等和人权的普世价值抛到了九霄云外。
直到1947年,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后,种姓制度这项人类历史上最丑陋、最落后也是最残忍的制度才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印度种姓制度有数千年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颇为巧合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是4个等级,跟元朝的等级划分一样。
印度的第一种姓是婆罗门,他们被认为是原人最崇高的部位,嘴,是最高贵的;第二种姓是刹帝利,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双臂,稍微次于婆罗门;而第三种姓吠舍、第四种姓首陀罗分别是人的腿和脚,是底层的。但他们还不是最低贱的,还有一种人连等级都不上,他们是社会的最底层,是边缘化的群体,境遇更悲惨,被称为“贱民”。
一旦被选定了等级,命运就注定了,永远不会改变。尊贵的世代相传,卑贱的也是永远被压迫。
第一种性是一等人,婆罗门的特定阶层是僧侣贵族,他们拥有立法权,宗教裁定和解释权,节日祭奠权。垄断了全国的教育资源,巨大的财富被他们支配。
(这种印度美女就是典型的高种姓)
第二种姓刹帝利一部分来自印度的枪杆子——军队的指挥者和各级武职和文职军官,一部分则是从中央政府的行政官员,他们为印度统治阶层保驾护航,也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掌握着国家的财政大权,是印度种姓制度的保护伞。
第三种姓称为吠舍,他们是小商小贩也就是生意人,还有一部分人从事农业、畜牧、手工业、商业等生产事业,他们是一般平民,属于普通雅利安人。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他们是由木匠铁匠和裁缝师、理发师,以及花卉园艺和其它手艺人还有和家政服务者构成的群体。他们在种姓金字塔的塔底,是被剥削的大多数。他们辛辛苦苦劳作,被上等人来剥削和欺压,让他们在自己的头上作威作福,自己来当牛做马。
最悲惨的是在等级之外的贱民,他们没有生存权,也没有生命权,更没有人身自由。
各种姓之间不能通婚,哪怕是在印度独立后,经常发生不同种姓通婚。
就在前不久,美国媒体还报道了这样一幕惨剧,十八岁的印度小伙死在自己的婚礼上,凶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岳父,因为小伙子的新娘阿姆鲁塔是高贵的种姓,姑娘的父亲觉得是不能接受的奇耻大辱,尽管女儿跟小伙真心相爱也无法容忍,因此就雇凶杀人。
2017年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发现,印度不同种姓间的通婚率仅占结婚总数的4.2%,种姓制度虽然取消,但人们心中无形的鸿沟还在,填平这道鸿沟任重道远。
外观上看肤色
看气质,看谈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