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书自己不会说话,爱书人却常不吝赞美它们。寻找好书,最有效的途径,无非是找到哪些靠谱的读者,听听他们的看法。时下,有几种途径可以找到靠谱的读者。
0.豆瓣读书
许多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看到一本书,忍不住到豆瓣看看它的评分。评分越高,书的质量越可靠。评分人数越多,分数的参考价值越大。书评和短评越多越深越细,评分往往越靠谱。
【豆瓣有“新书速递”栏目,可以参考。新书,不一定是好书。】
当然,有些冷门书、新书,豆瓣读书可能尚未收录。像我这样还算喜欢读书的人,可能会创建新的书籍条目了,我的一位好友已创建了好几条书籍的条目了。
豆瓣每月每年都有好书榜,这些书单多半可靠,值得关注。
【ps,最近有位“作者”因为自己的书被不少豆友打了1分,而向豆瓣平台申诉,俨然又成了一个小热点了,足见豆瓣读书在读书圈子的重要地位。这位作者的“大作”,到底如何,答主就不作评价了。】
0.在悟空问答、知乎等问答社区提问
知乎和悟空问答,是中文网络中最为活跃的两大问答社区。知乎目前依旧最为可靠权威,只是随着用户增多,整体水平明显下滑,但还是能够解决不少问题。
可是,知乎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即新问题可能不受关注、无人回答。认真回答的问题,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曝光,答主的积极性难以被激发起来。因此,在知乎上问一本书籍,到底如何,可能未必能否得到及时、高质量的回答。
而悟空问答则无此问题,因为今日头条的强大的智能推荐。当网友在悟空上提问后,系统会向可能擅长作答的用户发出邀请,其中的一些用户,可能会作答。作答后,系统会把文章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往往能够得到曝光和关注。
答主本人,最初玩的是知乎,后来转战悟空问答,并以此为主要平台了。
当然,悟空问答还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答案的知识性欠佳,情绪化倾向明显,部分深度的长文,可能不如煽动性的文章更受关注。平台似乎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大改观和进步。
0.关注得到、在行、头条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荐的好书
得到、在行等上面有不少好书推荐,可以参考,只是随着商业化的加剧,这些平台所推荐的书目,质量不能完全保障了。有些朋友,甚至习惯了罗振宇的贩卖的二手知识,而不愿自己读原书,反而不好了。
有些专门推荐书目的头条号如“书单来了”等,微信公众如“上海书评”,上面推荐了不少好书。也可以关注。
除了上海书评、中国书评等,多数以推荐书单的自媒体,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为了保持活跃度,它们会不断推出书单,如果不重复的话,就很难保持高质量的推荐。
对找好书的读者而言,书单太长,书目太多,读不过来,压力山大,以致放弃阅读,也不是什么好事。
0.关注传统纸媒的专业读书报刊或书评栏目等。
友人刘愚愚曾经作文推荐了国内比较靠谱的书评报刊。据他介绍,专业作书评的有《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国图书商报》《读书》《书城》《书屋》等。
【《上海书评》网络主页】
值得关注的书评栏目如《东方早报》副刊《上海书评》(周刊),《新京报》的《书评周刊》,《经济观察报》副刊《书评增刊》等。
在刘愚愚看来,“《开卷》《书人》《芳草地》《点滴》《泰山书院》《文笔》《书脉》《书友》”等民间书评刊物,也不错,值得关注。
当然,如果有志于学术研究,可以关注《中国书评》等专业刊物,也可以关注各大期刊的“书目推介”之类的栏目。
0.寻找好书,最快捷的途径是咨询靠谱的读书人
风雅君目前知道有几位读书甚多的牛人,豆瓣的乔纳森,悟空问答的刘愚愚和说书人思郁。
乔纳森厉害至极,不过,可能没空搭理我们普通网友。而刘愚愚和思郁老师,可能更为亲民,关于读书的高质量问题,他们应该都不吝作答。当然,不建议私信,以提问的方式,以便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文章和他们推荐的好书。
【本文上节所荐报刊,参考了刘愚愚此文。】
除了这几位大牛之外,你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关注的领域,分别请教相关领域的大牛推荐书目。特别是开通了自媒体、非常活跃的牛人 ,只要有时间,他们多半乐意为人答疑解惑。
此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寻找好书,只是一种技巧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阅读和思考;二是尽可能地阅读原书,阅读经典,而不是停留在收集书单,购买好书的阶段。
更多人文靠谱解答,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那得看你喜欢、需要什么书。
权且把所有的书都分作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两大类吧。
暂且把购书群体分作自然科学类的工具书类和学科类,社会科学类的中外文学类和历史哲学类吧。
前者太庞杂、学科类别太多,作为个体的人谁也不可能全都懂,针对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便行。不过,该类书籍的著作者挺重要,大多是古今国内外的大家和专家学者和各学科的领军人物,选择这类书建议结合作者的知名度和科技成就择优选择。
后者(社会科学类)的选择还是根据需要从古今中外的名著入手吧。如果你是(或准备)从事文学创作的,不能专一的读文学书籍,还得历史、地理、哲学一起读,以完善你的知识结构,广博你的知识面和见闻。再便是你若是从事科幻类文学的,还得弄懂所涉学科的基础知识,免得出洋相。
我的经验是:笨鸟先飞;和“牛吃稻草为什么长那么大那么肥,因为牠吃得多,吃得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书自己不会说话,爱书人却常不吝赞美它们。寻找好书,最有效的途径,无非是找到哪些靠谱的读者,听听他们的看法。时下,有几种途径可以找到靠谱的读者。
0.豆瓣读书
许多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看到一本书,忍不住到豆瓣看看它的评分。评分越高,书的质量越可靠。评分人数越多,分数的参考价值越大。书评和短评越多越深越细,评分往往越靠谱。
【豆瓣有“新书速递”栏目,可以参考。新书,不一定是好书。】
当然,有些冷门书、新书,豆瓣读书可能尚未收录。像我这样还算喜欢读书的人,可能会创建新的书籍条目了,我的一位好友已创建了好几条书籍的条目了。
豆瓣每月每年都有好书榜,这些书单多半可靠,值得关注。
【ps,最近有位“作者”因为自己的书被不少豆友打了1分,而向豆瓣平台申诉,俨然又成了一个小热点了,足见豆瓣读书在读书圈子的重要地位。这位作者的“大作”,到底如何,答主就不作评价了。】
0.在悟空问答、知乎等问答社区提问
知乎和悟空问答,是中文网络中最为活跃的两大问答社区。知乎目前依旧最为可靠权威,只是随着用户增多,整体水平明显下滑,但还是能够解决不少问题。
可是,知乎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即新问题可能不受关注、无人回答。认真回答的问题,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曝光,答主的积极性难以被激发起来。因此,在知乎上问一本书籍,到底如何,可能未必能否得到及时、高质量的回答。
而悟空问答则无此问题,因为今日头条的强大的智能推荐。当网友在悟空上提问后,系统会向可能擅长作答的用户发出邀请,其中的一些用户,可能会作答。作答后,系统会把文章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往往能够得到曝光和关注。
答主本人,最初玩的是知乎,后来转战悟空问答,并以此为主要平台了。
当然,悟空问答还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答案的知识性欠佳,情绪化倾向明显,部分深度的长文,可能不如煽动性的文章更受关注。平台似乎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大改观和进步。
0.关注得到、在行、头条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荐的好书
得到、在行等上面有不少好书推荐,可以参考,只是随着商业化的加剧,这些平台所推荐的书目,质量不能完全保障了。有些朋友,甚至习惯了罗振宇的贩卖的二手知识,而不愿自己读原书,反而不好了。
有些专门推荐书目的头条号如“书单来了”等,微信公众如“上海书评”,上面推荐了不少好书。也可以关注。
除了上海书评、中国书评等,多数以推荐书单的自媒体,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为了保持活跃度,它们会不断推出书单,如果不重复的话,就很难保持高质量的推荐。
对找好书的读者而言,书单太长,书目太多,读不过来,压力山大,以致放弃阅读,也不是什么好事。
0.关注传统纸媒的专业读书报刊或书评栏目等。
友人刘愚愚曾经作文推荐了国内比较靠谱的书评报刊。据他介绍,专业作书评的有《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国图书商报》《读书》《书城》《书屋》等。
【《上海书评》网络主页】
值得关注的书评栏目如《东方早报》副刊《上海书评》(周刊),《新京报》的《书评周刊》,《经济观察报》副刊《书评增刊》等。
在刘愚愚看来,“《开卷》《书人》《芳草地》《点滴》《泰山书院》《文笔》《书脉》《书友》”等民间书评刊物,也不错,值得关注。
当然,如果有志于学术研究,可以关注《中国书评》等专业刊物,也可以关注各大期刊的“书目推介”之类的栏目。
0.寻找好书,最快捷的途径是咨询靠谱的读书人
风雅君目前知道有几位读书甚多的牛人,豆瓣的乔纳森,悟空问答的刘愚愚和说书人思郁。
乔纳森厉害至极,不过,可能没空搭理我们普通网友。而刘愚愚和思郁老师,可能更为亲民,关于读书的高质量问题,他们应该都不吝作答。当然,不建议私信,以提问的方式,以便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文章和他们推荐的好书。
【本文上节所荐报刊,参考了刘愚愚此文。】
除了这几位大牛之外,你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关注的领域,分别请教相关领域的大牛推荐书目。特别是开通了自媒体、非常活跃的牛人 ,只要有时间,他们多半乐意为人答疑解惑。
此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寻找好书,只是一种技巧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阅读和思考;二是尽可能地阅读原书,阅读经典,而不是停留在收集书单,购买好书的阶段。
更多人文靠谱解答,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那得看你喜欢、需要什么书。
权且把所有的书都分作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两大类吧。
暂且把购书群体分作自然科学类的工具书类和学科类,社会科学类的中外文学类和历史哲学类吧。
前者太庞杂、学科类别太多,作为个体的人谁也不可能全都懂,针对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便行。不过,该类书籍的著作者挺重要,大多是古今国内外的大家和专家学者和各学科的领军人物,选择这类书建议结合作者的知名度和科技成就择优选择。
后者(社会科学类)的选择还是根据需要从古今中外的名著入手吧。如果你是(或准备)从事文学创作的,不能专一的读文学书籍,还得历史、地理、哲学一起读,以完善你的知识结构,广博你的知识面和见闻。再便是你若是从事科幻类文学的,还得弄懂所涉学科的基础知识,免得出洋相。
我的经验是:笨鸟先飞;和“牛吃稻草为什么长那么大那么肥,因为牠吃得多,吃得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书自己不会说话,爱书人却常不吝赞美它们。寻找好书,最有效的途径,无非是找到哪些靠谱的读者,听听他们的看法。时下,有几种途径可以找到靠谱的读者。
0.豆瓣读书
许多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看到一本书,忍不住到豆瓣看看它的评分。评分越高,书的质量越可靠。评分人数越多,分数的参考价值越大。书评和短评越多越深越细,评分往往越靠谱。
【豆瓣有“新书速递”栏目,可以参考。新书,不一定是好书。】
当然,有些冷门书、新书,豆瓣读书可能尚未收录。像我这样还算喜欢读书的人,可能会创建新的书籍条目了,我的一位好友已创建了好几条书籍的条目了。
豆瓣每月每年都有好书榜,这些书单多半可靠,值得关注。
【ps,最近有位“作者”因为自己的书被不少豆友打了1分,而向豆瓣平台申诉,俨然又成了一个小热点了,足见豆瓣读书在读书圈子的重要地位。这位作者的“大作”,到底如何,答主就不作评价了。】
0.在悟空问答、知乎等问答社区提问
知乎和悟空问答,是中文网络中最为活跃的两大问答社区。知乎目前依旧最为可靠权威,只是随着用户增多,整体水平明显下滑,但还是能够解决不少问题。
可是,知乎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即新问题可能不受关注、无人回答。认真回答的问题,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曝光,答主的积极性难以被激发起来。因此,在知乎上问一本书籍,到底如何,可能未必能否得到及时、高质量的回答。
而悟空问答则无此问题,因为今日头条的强大的智能推荐。当网友在悟空上提问后,系统会向可能擅长作答的用户发出邀请,其中的一些用户,可能会作答。作答后,系统会把文章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往往能够得到曝光和关注。
答主本人,最初玩的是知乎,后来转战悟空问答,并以此为主要平台了。
当然,悟空问答还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答案的知识性欠佳,情绪化倾向明显,部分深度的长文,可能不如煽动性的文章更受关注。平台似乎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大改观和进步。
0.关注得到、在行、头条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荐的好书
得到、在行等上面有不少好书推荐,可以参考,只是随着商业化的加剧,这些平台所推荐的书目,质量不能完全保障了。有些朋友,甚至习惯了罗振宇的贩卖的二手知识,而不愿自己读原书,反而不好了。
有些专门推荐书目的头条号如“书单来了”等,微信公众如“上海书评”,上面推荐了不少好书。也可以关注。
除了上海书评、中国书评等,多数以推荐书单的自媒体,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为了保持活跃度,它们会不断推出书单,如果不重复的话,就很难保持高质量的推荐。
对找好书的读者而言,书单太长,书目太多,读不过来,压力山大,以致放弃阅读,也不是什么好事。
0.关注传统纸媒的专业读书报刊或书评栏目等。
友人刘愚愚曾经作文推荐了国内比较靠谱的书评报刊。据他介绍,专业作书评的有《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国图书商报》《读书》《书城》《书屋》等。
【《上海书评》网络主页】
值得关注的书评栏目如《东方早报》副刊《上海书评》(周刊),《新京报》的《书评周刊》,《经济观察报》副刊《书评增刊》等。
在刘愚愚看来,“《开卷》《书人》《芳草地》《点滴》《泰山书院》《文笔》《书脉》《书友》”等民间书评刊物,也不错,值得关注。
当然,如果有志于学术研究,可以关注《中国书评》等专业刊物,也可以关注各大期刊的“书目推介”之类的栏目。
0.寻找好书,最快捷的途径是咨询靠谱的读书人
风雅君目前知道有几位读书甚多的牛人,豆瓣的乔纳森,悟空问答的刘愚愚和说书人思郁。
乔纳森厉害至极,不过,可能没空搭理我们普通网友。而刘愚愚和思郁老师,可能更为亲民,关于读书的高质量问题,他们应该都不吝作答。当然,不建议私信,以提问的方式,以便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文章和他们推荐的好书。
【本文上节所荐报刊,参考了刘愚愚此文。】
除了这几位大牛之外,你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关注的领域,分别请教相关领域的大牛推荐书目。特别是开通了自媒体、非常活跃的牛人 ,只要有时间,他们多半乐意为人答疑解惑。
此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寻找好书,只是一种技巧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阅读和思考;二是尽可能地阅读原书,阅读经典,而不是停留在收集书单,购买好书的阶段。
更多人文靠谱解答,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看到这么多回答喜欢三毛的,我的心也坦然了许多,不必害怕被人笑话没知识,没内涵了。至少在头条上,我是个正常的普罗大众。我喜欢三毛,正是因为她的通俗,浅显,不刻意,不造作。而三毛所有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撒哈拉的故事,包括她写非洲的风土人情和她自己的爱情。没有刻意的修饰,也没用追求文采的华美,但是让人感觉真实自在。就像我喜欢鲁迅,爱恨情仇就是那么强烈,不需要靠文字来修饰,只是自然的流露。也如我不是很喜欢的钱钟书,太过刻意的显示自己的文字功底了,让人读了并不舒服,不快意。张爱玲也读过,但是只是觉得是一个写的不错的作家,仅此而已。你可以说我低俗,我也可以说我已达到某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