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来说说我的观后感
血滴子,在我们看来,加上开场的解说,就是一个团队,训练有素。可是在统治者眼里,那个名词含义只是一种武器,服务于统治阶级,仅此而已。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当这个武器已经无利用价值,有更震慑的火枪部队,何必留给自己一个后患呢。所以,这个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血滴子部队,竟然死得如此凄凉!五马分尸的,被乱棍打死的,吊死的。。。。。。而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好像也无过错,更何况影片最后,说明了乾隆的功绩,历史亦是如此。
血滴子应该是没有感情的,做这种工作,接受这样的训练,又不识字,应该是固执又倔强的,就像穆森那样。可是冷,看到兄弟的惨死,哭到撕心裂肺;他一直都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一边是衷心,一边是兄弟。电影里他三次的哭泣,都是痛彻心扉的绝望。为自己的无能,竟然什么也做不了;为命运的不公,身怀绝技一片赤诚的兄弟,竟死得这样惨;为心爱的人死于这种取代他们的武器下,也许还有这么多年来的压抑要发泄。他也绝不仅仅是血滴子。
还有十三,这个最年轻的队员,对于穆森的担心,对朋友的死哭天抢地,杀人无数的他对于偷他东西的人竟没有下手,布喀为了兄弟宁愿去冒险,其实他们的心底最深处还是柔软的,只是,只是身不由己吧。所以穆森会“叛变”,中间我一直不能理解,穆森怎么会就被天狼的一个故事就打动了呢,这种事她应该司空见惯了不为所动才对呀。可是,他们,是血滴子,不仅仅是血滴子!所以十三死的时候,眼角有泪水,其实所有人都哭了,为自己也为兄弟。最后那个血滴子滚落到楼梯上,掉倒地上,旋转,滚落,就像一个巨大的叹息。
想来想去,最“坏”的人应该是海都吧,可是那也只是他的工作。何况对于冷,他始终有那一份兄弟情,一直到最后,还在替他求情。尤其是他和冷争吵时,背景音乐是那首友情岁月,让人心酸又无奈。开枪的时候,他眼里有泪。
最后说说我们的穆森吧,这个让我们又期待又惊喜又痛心又叹息的角色。统帅的女儿,队长的爱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是这样一个倔强又悲情的女子。期待太久,看了无数的片花,预告,访谈,剧照,再不上映真的会得“相思病的”。惊喜的是这次的造型不再那么灰扑扑,前面的制服,帅气干练,眼神里有一种轻蔑的自信与孤傲;后面的女装,干净秀气,所以我会听到惊叹声,呵呵。她怎么会就被天狼打动了呢,怎么会呢,就像春春问刘导,这个角色怎么这么傻这么蠢。我想,在她的内心深处,应该一直是很柔软的,至少有这么一块柔软的地方。冷希望她活着,可当她护送牧民离开,居然不顾命地往回跑,难道因为她不识字,竟不知道火枪火炮这种武器的强大之处?还是她一心求死?中了第一枪,她眼神里有一种惊讶,却依然倔强至极地站着,直到中了那么多枪,倒地,看到师兄,眼里躺下一颗泪。英雄泪,也是女儿泪。然后是师兄让人心碎的哭泣。
整部电影,好像没有谁绝对有错,可这电影却是一个悲剧,究竟是谁之过呢?没有答案。穆森牺牲的时候,天空下起了冰雹。最后的最后,字幕上打出了乾隆盛世的捷报。
关于电影血滴子结局:
第一:关于西洋的奇技淫巧,据本人所知,最热衷于西洋科技的是康熙而不是乾隆,西洋教士赠送康熙钟表,康熙引以为奇,并对西洋机械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康熙对西方科技非常有好感,在影片中乾隆的发言应该是由康熙说的才对。可惜的是康熙对科技的热衷只停留在个人兴趣的阶段而从没有引入增加社会的生产力,在乾隆时代也并没有把这种崇尚科学的精神传承下去。但影片的起因是因为康熙的文字狱,文字狱起于明史,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对文化分子进行政治迫害。所以关于对于科技的态度和文字狱这两件事,在时间上无法吻合。一件是康熙做的事,一件才是乾隆做的事。
第二:关于处理特种部队血滴子的逻辑问题:引入火枪营没有什么不对,增加部队的战斗力,引入西洋科技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引入科技就必须去除特种部队吗?影片一开始点明血滴子只是隶属于内务府粘杆处的一支部队,在政治上毫无发言权也不可能左右政局,那么为什么要抹杀?毫无道理可言。影片说了一半的时候,大概也觉得说不过去了,所以强调血滴子是个污点,为了抹杀污点才抹杀血滴子,但是血滴子本身就是为了整个国家机器抹去污点的最好工具,这么好用的工具,抹杀干啥?而且都是文盲,也不会写书做传,行动本身完全没有必要。
第三:关于火枪营一事:据我所知,在明朝的时候就存在火枪营,而且战斗力成型,在战斗中形成独立的战斗力。那么为何在清代又要重新引入火枪,还这么费力?要知道,明朝时候的火枪是努尔哈赤的噩梦,是清军心头的一块去之不掉的痛,清军不可能不积极组建火枪营。所以本片的基本逻辑有误。
很强悍的邵氏武侠片,血滴子一出,百步之内,身首异处。很符合80-90年代的武侠风,在当时也是非常的火热。情节主题,人物设计,环境配合都是相当的经典。
很强悍的邵氏武侠片,血滴子一出,百步之内,身首异处。很符合80-90年代的武侠风,在当时也是非常的火热。情节主题,人物设计,环境配合都是相当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