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在看你
我们要从洛阳城说起。
洛阳是一个在古代很重要的城市。历代君王都喜欢在这里定都。
这种偏爱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大概是从商朝开始的,商朝的都城大多都在河南,商朝也是当时最“文明”的国家。
那个时候,西周在岐山发展壮大。周文王时期,岐山遇灾害,部分的族人跟文王迁到丰,在丰的对岸建了镐京。
周武王灭商朝后不久,已着手建洛阳了。为什么要建?因为那时候,西周实力还很弱,但名声很大,建设洛阳方便号令天下诸侯,让他们崇周。
这又是没有办法的。
首先,灭商战争是以少胜多,史料上说周武王只出了先头突击部队就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而那时周国的六军还没赶到,可实际上商王部队是七十万(有学者认为是十七万),那个时候的商王也刚刚在对东夷的战争中勉强获胜,在损失十分惨重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军队。但西周倾全国之力只有六军,加起来也不过两万。周国能顺利,完全是商朝部队临时倒戈的原因。
所以,在牧野之战胜利后,武王又派出六师分别消灭了亲商的六个国家,但实际上,商族的残余势力还存在,分布在现在的东北和江苏、安徽等广大地区。
建设洛阳的目的很明确,一则在于号令天下,二则在于屯“殷八师”,随时征伐,三则在于将殷商的遗民监视起来。
可为什么洛阳的位置选择在那儿?这个么,是周公旦考察和建设的。
洛阳建好之后啊,武王已经挂了。为了辅助年幼的成王,周公旦怕他震慑不了诸侯国,就常驻洛阳办公,接受四方诸侯的进贡和朝会。
好吧,说道这里。这个洛阳摆明了就是一个诸侯国进贡和朝会的地方。
那么,九鼎是什么玩意呢?
《史记·封禅书》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按这说法,九鼎是大禹造的,我们说大禹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严格意义上他才是夏国能发展起来的关键性人物,到了大禹的儿子启主政的时候,国家的构架实际上已经确立了起来。
《左转》有一句话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家天下更免不了祭祀祖先,所以,祭祀用的鼎就很重要了,为了明确等级观念,鼎又有明确制度,《周礼》明确记载过: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所以,九鼎这一套东西只能是周王有,代表着真命天子。
将九鼎放在洛阳,接受诸侯国的进贡和朝会。那是再理所当然不过了。
不是说西周把九鼎放在洛阳,是九鼎原本就是在商都朝歌放着的,再西周偷袭打败了商朝后,就把原本放在商都朝歌的九鼎抬到了洛阳。
第一,这么做是为了震慑东部的朝歌,因为当时周武王册封了纣王帝辛的儿子禄父,也就是武庚。
第二,是为了天命再周,因为周朝统治者认为,商人好鬼神,而且商朝末年德行衰败,纣王又昏庸无道,周武王就认为自己西周的机会来了。
周武王一直想居住再夏朝的地盘,而且九鼎再商汤时,九鼎是放在夏朝,商太祖商汤修德政,得以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商朝是夏朝的方国,商强大了就会威胁到夏朝的统治。
九鼎又叫九州鼎,这九个鼎代表了上古时期的九州,关于九鼎的是谁制造的历来说法不一,又说是黄帝制造的,有说是大禹制造的九州鼎,相传九州鼎再秦国得到九鼎时,有一个落到了泗水里。此后哪个九州鼎就再也没有打捞出来。
《竹书纪年》: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 始屋夏社。初巡狩,定献令。 二十七年,迁九鼎于商邑。 二十九年,陟。
周武王十五年,肃慎氏来宾。 初狩方岳,诰于沬邑。 冬,迁九鼎于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