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安教育很多老百姓,说的最多的可能就是上学难、上学贵。我们来看看,曾经被媒体报道过的几个案例。
2019年西安民办小升初,实行摇号加面谈的方式进行招生录取。据初步统计,每年西安小学毕业生人数在10万人左右。2019年参与民办小升初报名的学生达到了57000万人。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小升初择校过程中,为孩子选择了民办学校。
其中在某个区域内有一所民办的名校,报名人数达到了5000多人。按照招生计划,电脑摇号产生只有500多人,录取比例达到了10:1。很多家长认为,小升初的录取比例比高考还低,
曾经有家长向媒体反映过,自己所在地区应该划归某行政区管理,但是自己孩子的户籍应该是在开发区内,所以两者交叉,不知孩子的学区在哪里?最终还是在临近开学,被开发区的主管部门,协调到离自己住居住地,十几公里以外的一所小学。家长和孩子在开学前,试着乘坐公交去这所学校上学,每天早起不堵车的话还要倒一次车,准时到校需要提前一小时出发。如果赶上早高峰堵车,还会面临迟到的可能。
曾经也有媒体报道过,在西安某一区域,只有一所公办小学,由于周边楼盘开发力度比较快,大量购房者迅速入住。据初步统计,学校的容纳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新建小区的配建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教育用地长期闲置矛盾叠加,导致学校无法开工建设。
面对目前西安教育,所出现的困境,谈一些个人的想法。
首先我觉得应该加大教育资源的供给,按需配置相关的学校。按照国家的要求,在义务阶段实行就近免试入学。主管部门对学区的划分,应该以公办学校为主,实现全覆盖、无缝对接,保证所有适龄孩子,都能就近免试入学。
对于一些新建小区,按照相关要求必须配件公办学校。对于一些开发区、行政区,叠加管理的区域按照权责清晰,谁受益配建件的原则,按需提供相应的公办学位,让业主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办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要改变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激发内部活力。现在公办学校可能受相关体制、机制的影响,办学活力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教师队伍缺乏活力。
干多干少一个样,校长的权力有限,老师干得再差,也不可能将老师开除。应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倡导能上能下的用人体制,激发内部用人的活力,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好绩效考核的杠杆。
在西安当地老百姓看来,基础教育阶段出现了民强公弱现象。应该管理好区域内的民办学校,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禁止民办学校提前招、生掐尖招生,禁止其组织与招生相关的测试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进,规范其招生行为,引导民办学校健康发展有序 竞争。
教育是西安老百姓最敏感的话题,牵扯着千家万户的利益。在现阶段存在得很多问题,否则电视问政不会才20来分。
首先,学校基础建设滞后、没有前瞻性,无法跟上适龄学生数量增长的趋势,导致现在学位不够充足。
第二,学校的位置布局不合理,没有和居民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导致有的区域学位用不完,有的区域完全不够用。
第三,义务教育阶段民强公弱。一方面大量优秀公办教师,因为收入问题选择辞职到民办学校任教,客观上提高了民办教育得水平。另一方面过去西安市让民办初中先招生,得到了大量优质生源。
第四,民办教育侵占公办教育资源,优秀民办初中大多是在公办初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利用了公办得设施和师资力量,然后和高中分家,进而变成民办,甚至部分教师占着公办学校的编制在民办上班。
第五,教育教育政策变化太快太突然,让正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家长无所适从。
总得来看西安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王浩书记到任西安后,多次提到教育问题,并提出三年教育规划,希望三年后西安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能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