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高智商才能玩围棋吗?你认为思想平庸的人学得好吗?(会玩围棋的智商高吗)
问题Tips:围棋需要智商高才下得好吗?会玩围棋的智商高吗?围棋下不好智商低吗?围棋高手智商很高吗?围棋学得好和智商有关系吗?为什么下围棋最厉害的人智商最高?玩围棋的人聪明吗?围棋提高智商?围棋玩的厉害的人脑子怎么样?围棋下的好的人智商就高一些吗?= ̄ω ̄=
下围棋只需要正常的智商,但下“好”围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一点就透的悟性、较强的胜负心,以上几项综合来看,“头脑确实不一般”。
首先,要有毅力。毅力包含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抵御诱惑的能力。一天只有24小时,如何合理安排练棋时间?是摆定式、下网棋、还是做死活题、练手筋?这里面包含了通过对自我的清晰认知,从而实现针对性自我管理的能力。遇到瓶颈期如何克服?遇到高手如何破局?这是克服困难的能力;面对沙发电视和一局棋盘,面对灯红酒绿和孤灯一盏,如何选择?抵御不住诱惑,就会陷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庸局。
其次,要有悟性。在起跑阶段,同样的布局,如能摆一遍,脑中其义自见,并能将这招融会贯通用于自身,自然是比死记硬背还用不出招的人精进得多。下一步,想三步,需要脑中有画面感、逻辑性强、有强大的记忆力和推演能力,这些固然能靠训练有所突破,但与身俱来的人必然在起跑阶段就领先大半个身位。当真正到了世界级的高段位赛事,放眼望去皆是高手,相争往往只差分毫。论努力,不相上下,此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灵光一现的悟性。
最后是要有胜负心。在任何领域,要想成为顶流,必然要对自我有极高的要求。在央视一套《朗读者》节目中,世界围棋冠军柯洁以“第一次”为主题展开朗读,他说,在他的世界里,没有第二名这个说法,如果不是第一名,那就是失败。渴望成功,追求成功,就会调动起全身的热情和精力投身于此,胜局积累经验,败局总结教训,而所有一切,都为追求终极的胜利,这才是激励自我前行的真正原动力。
综上所述,毅力、悟性、胜负心,共同构成了一个“不一般”的头脑,而这,正是每一位学“好”围棋人士所必备。

不仅仅是学好围棋,就是学好其他智力竞技项目,没有一定的脑力基础肯定不行。如果连一个定式和布局都记不清,那在围棋上还如何进步呢?就像学数学一样,如果连基本公式记不住,又如何解答数学题?
但这说的脑力基础其实一般人都具备,除了绝顶聪明和脑力障碍者,大多数人的头脑差别并不大。真正决定人的后天成就的,还是性格和用功程度。
围棋队中的罗洗河智商据说超过160,高于李昌镐和常昊、古力,但罗洗河职业生涯里仅仅获得一次世界冠军,即2006年三星杯冠军,而李昌镐获得了17次世界冠军,古力和常昊也分别获得过8、3个世界冠军。
衡量职业棋手成就的标准不止一个,但在当打之年里,在中国围棋界渴求世界冠军的时代,罗洗河拥有如此高的智商,却未能夺得更多世界冠军。显然,这不是智商包打天下的问题。除了智商,还有精神力、平常心等要素。
围棋有胜负,就必然会遇到失败的挫折,聂卫平道场里这些年招收过很多资质出众的围棋少年,但最终走上职业棋手道路的却屈指可数,原因是,每到关键胜负时刻,很多脑子很聪明的棋手屡屡发挥失常。而且,输棋过后久久不能释怀,放不下已经翻篇的胜负结果,长久地沉浸于自责、自怨、自虐的负面情绪中,这样的性格,别说下棋,从事其他行业,也难以看到未来。
在职业棋界,最终能成为第一人的,并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但一定是对围棋最热爱、最执着、最投入者,无论男女,莫不如此。凭借聪明可能称雄一时,但人生犹如马拉松,从长远来看,类似吴清源、李昌镐这样的第一人,一定对围棋怀有单纯而深沉的热爱,执着一如初心。

学习围棋很容易,因为规则简单:
1、四个子不相邻,在棋盘上摆出一个最小的正方形,就可以把对角线交叉点上对方的子吃掉。
2、占据棋盘上交叉点多的一方赢。
就这两条规则,所以学起来容易。当然现代围棋还要加上贴目。
想要下好围棋难,抛开计算能力不说,浅显的道理是:围棋中有很多骗术。要根据对手的行棋步骤制定相应的骗术。这就需要应变能力和灵活的头脑了。应变能力可以在对局中练就,但灵活的头脑,这个真要靠智商了。不过小孩子智商都差不多,8岁学围棋不晚,像常昊这样的世界冠军也是从10岁学起的。
围棋很耗时间,怎么着每天也要1小时,坚持下来拿个业余3段没问题,要想冲击职业段位,就需要放弃很多,比如:学业。做家长的该掂量掂量值不值得。

费劲就不要学了,这个东西就是有天赋才行。当然如果你儿子有兴趣那就随他自己玩玩练练手,锻炼锻炼思维,也行。不过后面学习越来越忙还是要放弃的。
我们家那时候也学了,学了一年多,当然是纯粹一星期一次课那种,家里也没人陪他玩。考了两次最基本的晋级都没晋,第一次失败,他说他不忍心去杀败别人,好吧,第二次,我千叮咛万嘱咐,告诉他不能心软,最后的决胜局本来他赢了,那个孩子不同意,坚持让老师给时间让他们继续,然后老师问他的意见,他就让了,后来输了。
后来就没再让他学了,有些人天性就不适合干某种事。。。

聂卫平先生前面已经解释的非常透彻了,一般智力得都能下围棋,但是要想下的好还是需要一点点悟性的。我儿子也是聂卫平道场的,五岁开始学围棋,一年连跳三级,现在和八九岁的小朋友一个班。有一点点悟性再加上努力,可以这条路走的更快一点
但是下围棋的好处很多,可以增强逻辑思维,大局观和平常心,一般下围棋的人学习都不会太差,因为他们一般逻辑思维强,懂轻重,心态好,冲着这些好处也值得继续学下去

智商不需要多高,正常人的水平就行。一般人要想学好起码要有兴趣,有兴趣了才会花心思花时间在上面,也能持续坚持下去,围棋易学难精,想要下好没个几年的坚持是不行的,如果要想走到职业的程度,那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天赋。
既然令郎学着费劲,个人觉得如果他感兴趣那就当个业余爱好,学棋的路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如果不感兴趣,那就放弃吧,这样孩子轻松,你也不用太过费心。

谨慎同意聂老的意见。但天赋确实非常非常重要。天赋和性格,是一个人成功的两个因素,缺一不可。聂老举了罗洗河的例子,与他相反的,是邱峻九段。他的九段是两个亚军,根据政策拿的,他的努力和勤奋圈内皆知,甚至他二十多岁了还不会用信用卡,没出过远门,不全用智能手机,出门就迷路。。。他的世界里只有黑白。但他的才华总缺少那么一点,最终没有拿到任何世界冠军,黯然退役。

现实中围棋能达到4,5段水平的孩子大都是学霸的存在,我也觉得有意思,是因为小孩原本就聪明而学得好围棋,还是因为学了围棋让他们变得聪明了?这关系有点像篮球和身高,打篮球

下围棋是需要很高的计算能力。围棋的棋路就是变化的情况,不论你智商高不高,计算的能力一定要强。我们的围棋高手和世界上最厉害的计算机下棋,计算机就是通过计算变化,高达几千亿次的运算在不到一秒的时间计算出来,这个时候计算机的威力就展现了出来。而我们的头脑可以看出变化,但是还是缺乏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纳,所以下围棋最好还是有个好脑袋。

从我家娃学围棋的经历来说,学围棋需要有一定的智商,那么多复杂的变化和计算没一定的智商搞不定。但更重要的不是智商,是兴趣。我家娃七岁接触围棋并深深爱上,八岁才正式学,因为喜欢自己特别努力,学习都没这么用功,所以进步得非常快,学了三个月去考业余一段因为小分不够没升上,之后每次去升段比赛都成功晋级,学了两年现在已经业余四段了

我觉得吧,没有智力一般的孩子,只有没有发掘出优点的孩子。除非物理性生理性受损。正常孩子哪有没优点的。开发对了就会是天赋异禀。当然,自己本身还需要努力需要引导他热爱。围棋对左脑的开发有好处,所有开发左脑的我相信一定程度上相辅相成都有用。但天赋不是学好的唯一条件而已。

与技艺打交道主要靠智商,与社会打交道主要靠情商,与生意打交道主要靠财商。智商一般完全可以下好围棋。因为棋力=智商+努力+身体。此外对围棋特喜欢特有悟性(干别的不怎么样)也可以加分。我觉得喜欢最重要,因为孩子快乐最重要。

两码事,就像打牌好,不一定工作好赚钱多,我打双扣不愿意记牌,所以总是打不好,我每次打牌都输给大舅哥,嫂子他们,但是他们赚钱没我多啊,我一年赚几十万,他们每个人一年才赚10来万,3-4万!

二十年之前,我有个同事,看上去很笨很木讷,就是我们一起学习钳工基础理论,他也学不好,但他下围棋确实历害,最终在我们本地的业余围棋比赛中获得冠军,后来辞职,到棋院给小孩子们当老师去了。

古人把与人下围棋对弈称作手谈,我觉得这才是最围棋本质贴切的阐释。只要没有交流障碍,人人都可以交谈,只不过交谈的话题层次、语言技巧以及交谈场合的重要性相差悬殊罢了。